高伟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汉语词典类工具书,“集古今汉语词汇之大成”,因其内容宏富、义项齐备、书证翔实而蜚声中外,又以其“能够反映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面貌等特点”而成为“我国汉语语文词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但是,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该词典在释义、用例、立项、注音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甚至错误。现仅就《汉语大词典》中“扛哄”一词的立项、释义提出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第六卷341页:【扛3哄】:“抬扛起哄。明唐寅《对玉环带清江引·叹世词》曲:‘算来不如闲扛哄,枉自把机关送。”[1]
今按:释为“抬扛起哄”,有望文生义之嫌。且看原词全文:
暮鼓晨钟,听得人耳聋;春燕秋鸿,看得人眼朦。犹记做孩童,俄然成老翁。休逞姿容,难逃青镜中;休使英雄,都堆黄土中。算来不如闲扛哄,枉自把机关弄。跳出面糊盆,打破酸齑瓷,谁是惺惺谁懵懂!
从全词的内容来看,作者意在“抒发光阴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表现出一种看破红尘的消极生活态度,“算来不如闲扛哄”意思是说“想想倒还不如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这与“抬扛起哄”没有任何的关系。
《汉语大词典》之所以将“扛哄”立项进而误释,其主要原因在于对“扛哄”的理解上。无独有偶,《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也有“扛哄”用例,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把相关的上下文照录如下:
那小姐出为才郎,心中正闷,无处可纳解情怀散闷,忽闻尼姑相请,喜不自胜,正要行动,仍听夫人有阻,巴不得与那尼姑私恣计较,扛哄丞相、夫人。因见尼姑要解手,随呼个丫环领那尼姑进去,直至闺室。那尼姑坐在触桶上,道:“小姐,你明日同奶奶到我小庵觑一觑,若何?”那小姐露一点绛唇,开两行碎玉,道:“我来,只怕爹爹、妈妈不肯。”[2]
小姐一心想着与阮三会面,由于“夫人有阻”,心情郁闷,恰好尼姑来访,小姐便与尼姑一起私下里商量对策如何脱身,于是就“与那尼姑私恣计较,扛哄丞相、夫人”。但是,根据语境我们无法将“扛哄”理解为“抬扛起哄”,语义不通,在这里应该是“开玩笑、哄骗”的意思。实则“扛哄”也并非是一个词,原词应为“打哄”,“打”因形近而误为“扛”。
《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中有“打哄”一词:“当时有一个破落户,叫名王酒酒,专一在街市上帮闲打哄,赌骗人财。这厮是个泼皮,没人家扎他。”[3]“帮闲”与“打哄”连文,“帮闲”有“为官僚、豪富们消遣玩乐而凑趣效劳”之意,那么“打哄”就是“嬉笑、玩耍”的意思。《汉语大词典》第六卷333页收有“打鬨”一词,释义如下:
【打鬨】亦作“打哄 ”。胡闹;开玩笑。《朱子语类》卷八四:“前者某人丁所生继母忧,《礼经》必有明文,当时满朝更无一人知道合当是如何,大家打鬨一场,后来祇说莫若从厚。”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红娘,我对你不是打鬨,你且试听一弄。”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你是五霸诸侯命,一品大臣名,干打哄胡厮哝过了半生。”《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当下牛布衣吟诗, 张铁臂击剑,陈和甫打鬨说笑。”[4]
该释义正确。
“打鬨”“打哄”为近代文献常用词。 《海浮山堂词稿·中吕粉蝶儿·李争冬有犯》:“锦绣丛中,随葫芦也曾打閧。”“撮科打閧”犹言“插科打诨”。唐末宋初·普济《五灯会元》第二十卷:“山僧不奈何,趁後也打哄。”北宋·惠洪《禅林僧宝传》:“不爱人取奉,直饶弄到帝王宫,也是一场干打哄。”南宋·赜藏《古尊宿语录》:“痴人面前休说梦,生铁团上须寻缝。明明说与却作聋,只管外边闲打哄。”南宋黎·靖德《朱子语类》第四十九卷:“然而居肆亦有不能成其事,如闲坐打哄过日。”南宋·范公偁《过庭录》:“是他着这几个好打哄趁浪,我辈衣食何患。”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卷:“红娘,我对你不是打哄,你且试听一弄。”元杂剧《博望少屯》第四折:“众将休要打哄,若猜着众将休要惊恐。”元·王晔《桃花女》第四折:“则问你为甚么腰横利斧出城东,怎生的我根前还来打哄。”明·汤显祖《南柯记·漫遣》:“自家扬州城中有名的一个溜二便是。一生浪荡,半世风流。但是晦气的人家,便请我撮科打哄;不管有趣的子弟,都与他钻懒帮闲。”明·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李中麓醉归堂夜话》:“笑山人懵懂,怪野性疎慵,缘何不与世情通?厌繁华俗冗。隐居占一口白云洞,家私守一只黄齑瓮,奚囊欠一个孔方兄,下山来打哄。”
以上诸例均为“戏耍”“开玩笑”之意。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六卷)[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
[2][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M].长沙:岳麓书社,2014: 146.
[3][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M].长沙:岳麓书社,2014: 128.
[4]汉语大词典(六卷)[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
[5]张泰,王美雨.《海浮山堂词稿》校注[M].九州出版社,2016.
[6]张泰.聊斋俚曲集方言俗语汇释[M].九州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