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16-12-08 19:13吴山王朝晖凌冬黄耀清张艳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供给侧

吴山++王朝晖++凌冬++黄耀清++张艳++胡飞

摘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基于襄阳市“十二五”期间农业生产基本情况及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实践方面的探索,对襄阳市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进而提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业结构;供给侧;农业质量效益;襄阳市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8-4846-0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8.054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Xiangyang City

WU Shan1,WANG Zhao-hui2,LING Dong3,HUANG Yao-qing2,ZHANG Yan1,HU Fei3

(1.Xiangy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Xiangyang 441021,Hubei, China;2.Xiangyang Municipal Agricultural Commission,Xiangyang 441021,Hubei, China;3.Xiang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Xiangyang 441057,Hubei, China)

Abstract:To promote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is an urgent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efficiency and competitiveness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main statu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explorations in practice of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reform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eriod in Xiangyang,the problems in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reform of Xiangyang were reflected,and then the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tructure;the supply-side;agricultural quality and efficiency;Xiangyang city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既是新形势下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的主动选择,也是农业转型发展中问题倒逼的必然结果,更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近几年,襄阳市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讨。

1 襄阳市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1.1 农业基本情况

2015年,襄阳市人口591.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72.9万人、乡村劳动力234.4万人、农业从业人员77.0万人。年末耕地面积46.45×104 hm2,其中:水田20.66×104 hm2,旱地24.73×104 hm2,有效灌溉面积28.20×104 hm2,旱涝保收面积22.53×104 hm2,机电排灌面积11.40×104 hm2。2015年全市粮食面积76.58×104 hm2、棉花面积2.31×104 hm2、油料面积7.00×104 hm2、蔬菜面积8.20×104 hm2、水果面积3.69×104 hm2、茶叶面积24.30×104 hm2。粮食总产50.5亿kg,其中小麦23.1亿kg、水稻18.7亿kg、玉米7.9亿kg。棉花2.6万t。油料总产24.1万t,其中油菜子10.5万t、花生13.1万t。蔬菜总产335.5万t。水果总产73.5万t。茶叶总产1.4万t[1]。

1.2 “十二五”农业生产情况

自2012年,襄阳市粮食总产首次突破百亿斤大关,达到50.2亿kg,总产占全省1/5,占全国近1%,成为湖北省惟一一个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连续4年粮食产量始终稳定在百亿斤以上并保持稳中有增态势,连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襄阳粮食生产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更加稳固。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 040.0亿元,是2010年663.0亿元的3.08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由453家增加到589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00%,比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超过了土地、劳力等资源要素的贡献总和;农机总动力达到608.00×104 kW,比2010年增长20.15%,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作业率达到74.00%,农机总动力和综合作业水平保持全省第一;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13 787.0元,比201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2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预计可达420.0亿元,比2010年增长44.30%(现价增幅,下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739.0亿元,比2010年增长46.90%[2]。

1.3 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粮棉油等主要作物种植效益下降。据襄州区、宜城市基点调查,2015年小麦、水稻、玉米每公顷平均纯收益分别是7 059.7、13 626.9、2 029.9元,分别比2014年减少21.90%、1.50%、68.20%。棉花每公顷净利润为-12 670.1元。油菜子每公顷平均净利润为-1 179.6元。

2)农业生产成本大幅跃升。据襄州区、宜城市基点调查,2015年小麦、水稻、玉米每公顷总成本分别是9 014.90、12 067.2、9 149.3元,分别比2014年增加18.00%、3.00%、10.60%。小麦、水稻、玉米每公顷人工成本分别为3 082.1、4 806.0、4 407.00元,分别比2014年增加57.80%、19.10%、32.70%。棉花人工成本每公顷比2014年增47.26%。另外,土地流转价格高,谷城县每公顷土地流转价格在7 500.0~ 9 000.0元,襄阳城郊在1.5~1.8万元,已经超出了粮食种植类农业经营承受的极限。

3)国家政策调整导致农产品价格低迷。随着国家取消棉花、油菜、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其价格一直低迷不振。据襄州区、宜城市基点调查,2015年小麦、水稻、玉米每千克出售价分别是2.2、2.3、1.5元,分别与2014年持平、下降8.70%、下降30.30%。棉花每千克皮棉出售价格比2014年同期减少1.98%。油菜子出售价格为3.6元/kg,比2014年减少22.36%。

4)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襄阳市耕地面积46.45×104 hm2,其中水田占44.50%、有效灌溉面积占60.70%、旱涝保收占48.50%、机电排灌面积占24.50%。设施基地面积1.06×104 hm2,占耕地面积的2.00%。虽然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沃土工程、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襄阳市整体耕地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旱涝保收农田不到耕地面积的一半,特别是鄂北岗地旱涝保收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高产稳产水田面积少,近十多年水稻面积一直稳定在19.33×104 hm2左右。设施蔬菜发展滞后,基础设施的薄弱也制约了种植结构调整。

5)农民增收压力大。2015年襄阳市粮食种植面积达到76.58×104 hm2,占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的79.30%,其中小麦占47.00%、水稻占25.80%、玉米占21.80%。棉花占3.00%,油料占7.30%,水果占3.80%,茶叶占3.20%。这种以粮食为主结构的缺点是结构的单一性与襄阳市自然资源的多样性不适应。单一种植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低下,每公顷土地如果仅种植小麦-水稻、小麦-玉米,年纯收入分别为20 790.0元和9 135.0元,农民增收压力十分突出。

6)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大。一方面,土地资源过度利用,襄阳市土地复种指数达到2.07,高复种指数必然导致农资投入量越来越大,造成农业生态系统压力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另一方面,大量秸秆资源、畜禽粪便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和环境问题。据估算,2015年襄阳市仅粮食作物秸秆总量约在550.0万t以上,大部分通过直接还田可以暂时解决焚烧污染问题,但是连续大量直接还田也会带来病虫害加重和氮肥投入增加等问题。

2 襄阳市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实践探索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3-5]。为了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对襄阳市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情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研,从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2.1 做好加减乘法,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结构调整

所谓“加法”就是指通过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政策支持、基本农田保护等措施来实现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达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目的。所谓“减法”就是通过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对供需脱节农产品“去产能”,改变农业生产在地区、品种、品级等方面的结构性不平衡。粮食生产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继续巩固百亿斤粮食大市。粮食主产区农民虽然面临粮食生产成本高、种粮效益低下的困局,但种植粮食作物对于粮食主产区的农民仍然是不多的选项。襄阳市各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探索。

2.1.1 粮食产区通过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种植效益 枣阳市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和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项目,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6.26×104 hm,2016年力争新增万公顷高产稳产农田,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藏粮于地”。通过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用现代科技支撑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通过实施玉米丰产工程、超级稻示范、籼改粳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院市共建专家大院、植保区域站建设等重点项目,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培育、引进、示范和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种植水平,实现“藏粮于技”。

在传统粮食作物产量增长空间狭小、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各地通过粮食种植结构内部调整实现了农民增收。2016年,枣阳市抓住国家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有利契机,加快马铃薯基地建设,种植面积增至0.40×104 hm2;适当调减枣南水田玉米面积,大力发展旱稻生产,力争夏播水稻比上年增0.24×104 hm2。老河口市通过大力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计划,重点抓优质稻和粳稻产业化开发,压缩玉米0.07×104 hm2,增加水稻0.07×104 hm2。发展专用红薯面积0.05×10 hm2,发展优质小麦种子繁育面积0.13×10 hm2。南漳县压减玉米面积0.13×10 hm2,扩大水稻、蔬菜、杂粮、豆类、茶叶等作物面积,在不适宜机械化、种植效益低的山区进一步减少小麦种植面积,扩大马铃薯面积。南漳县板桥镇晏山村小麦平均产量3 375.0 kg/hm2,净产值4 035.0元/hm2,纯收益为-2 863.5元,基本处于种田亏损状态,改为种植马铃薯后,平均单产能达3.0万kg/hm2左右,每公顷净产值3.6万元,是种植小麦的9倍,每公顷纯收益可达2.7万元,比种植小麦增收约3.0万元。

2.1.2 城市近郊和山区利用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襄城区、樊城区和高新区地处城区近郊,服务城市是郊区农业的主要功能和选择。他们围绕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调减了部分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主要用于发展露地和大棚蔬菜及瓜果。襄城区文江蔬菜种植合作社在欧庙镇千弓村成片流转水田13.33 hm2(以前种植水稻-小麦),利用其中6.67 hm2建成钢架大棚360个,种植彩色圣女果、甜瓜、礼品小西瓜、麒麟西瓜,还有6.67 hm2用于种植桑葚树、樱桃树和柿子树,每个大棚(约0.02 hm2)投入6 000.0元,纯收入可达0.8~1.3万元。樊城区大力推进“粮改菜工程”,在牛首镇和太平店镇划定蔬菜保护区0.17×104 hm2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早、鲜、嫩、精、细蔬菜及特色蔬菜种植面积,发展青储玉米、鲜食玉米、花生、芝麻和蔬菜种植面积,已初步形成了城郊精细菜、沙洲山药、莲藕三大种植特色。2016年计划新增蔬菜产业基地面积200.00 hm2,蔬菜种植面积达到0.75×104 hm2。

山区县市依托资源禀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保康县龙坪镇处于高寒山区,农户种植粮食作物仅能解决温饱,该镇利用特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和特色精细蔬菜,实现了农民增收。全镇2 700户农户,种植蔬菜的有2 500户,占全镇农户的93.00%。种植蔬菜0.17×104 hm2,户平0.64 hm2蔬菜基地。种植反季节大白菜、萝卜、甘蓝等0.14×104 hm2,纯收入达到6.0万元/hm2以上,种植西红柿、辣椒等精细蔬菜0.03×104 hm2,纯收入可达15.0万元/hm2。保康县在提升发展茶叶、蔬菜、养殖、食用菌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突出发展了核桃、蓝莓、牡丹、药材等生态绿色的新型产业,全县特色农业稳步发展。茶叶面积达到0.93×104 hm2,核桃面积达到3.33×104 hm2,袋栽食用菌8 000万袋,烟叶稳定在0.30×104 hm2左右,蔬菜基地面积达到0.63×104 hm2,药材种植面积达0.33×104 hm2,马铃薯种植面积0.01×104 hm2,蓝莓种植面积0.03×104 hm2,全县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6.33×104 hm2。

2.2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品牌农业,推进农业生产提档升级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水平,襄阳各地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品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2.2.1 发展高效种植模式,走节本增效之路 高效种植模式不仅挖掘了光、热、水、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还增强了农业抗风险能力,最终达到增产增收。在调研过程中得出,发展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和设施农业,提高粮、棉、油、菜种植的综合效益,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各地典型的高效种植模式包括:“马铃薯-棉花”模式、“马铃薯-玉米”模式、“马铃薯-油菜”、“油菜(小麦)-花生”、“油菜一菜两用-中稻”、“小麦-西瓜-棉花”、“小麦-冬瓜”、“春玉米-大白菜(甘蓝)”、“花生-西瓜双膜套种”、“魔芋-玉米”模式、“麦冬-蔬菜”模式、稻-鳖共生模式、稻-鳅共生模式。这些高效种养模式大大提高了粮棉油综合种植效益。宜城市郭家台生态甲鱼专业合作社发展稻田养殖面积133.30 hm2,采取“稻-鳖共生”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既养鳖又产稻,平均每公顷纯收入18.0万元,比单种水稻收入增加5倍。襄城区欧庙镇发展“水稻-泥鳅共生”高效种养模式,既产泥鳅又收水稻,扣除成本后每公顷纯收入近 4 000.0元,效益是单种水稻的2倍。谷城县城关镇后湖村发展“双膜花生-西瓜套种”模式,花生产量 4 500.0~6 000.0 kg/hm2,西瓜产量3.8~6.0 万kg/hm2,每公顷产值可超过10.0万元,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樊城区牛首镇襄阳邦田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马铃薯-青储玉米”、“马铃薯-胡萝卜、腊菜”等高效种植模式。通过马铃薯“播、管、收”全程机械化种植,大大节省了劳动成本。马铃薯每公顷产值7.1万元,青储玉米每公顷产值1.3~4.5万元,胡萝卜、腊菜每公顷产值3.8万元以上。

2.2.2 发展设施农业,走高效、节地、节能之路 设施农业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自然光温条件,实现反季节、周年生产,具有单位土地产出率高等特点,是现代农业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的方向。樊城区徐堤村草莓采摘园发展大棚草莓种植面积15.30 hm2,形成了冬春大棚和露地草莓高效种植模式。大棚草莓每公顷产量3.0万kg左右,每公顷产值21.0万元;露地草莓每公顷产值9.0万元。襄城区文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大棚360套,其中5套种植彩色西红柿、5套种植甜瓜、12套种植礼品小西瓜、338套种植麒麟西瓜,可供游客进棚采摘。据介绍,每个大棚投资6 000.0元,每公顷甜瓜产量1.5~2.3万kg,麒麟西瓜可达7.5万kg/hm2,西瓜生长后期还可以套种西红柿和草莓。一个大棚纯收入可达0.8~1.3万元,经济效益可观。保康县圭萃园庹家坪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建设高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32个,实行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农户通过土地租金、承包大棚管理劳务收入,每公顷土地每年可获得纯收入9.0万余元,是种植粮食的数倍。

2.2.3 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促进农产品品质提升

1)发展有机农业,提升品质增加效益。襄阳市喜旺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猪场建设的同时,投资70.0万元建设了1个100 m3的沼气池、6个共1 000 m3的大型猪粪发酵池、2个共400 m3的猪粪储备池和一个5 333 万m2的猪粪缓冲发酵池,对猪场产生的所有猪粪及粪尿污水全部收集进行EM菌生物发酵,利用污水管线、污水泵直接将发酵好的猪粪向藕池、鱼塘、果园和菜地排灌,做到猪场生产无污染、雪藕种植有肥料。农场猪粪的充分利用为浅水雪藕种植、养鱼、种菜及果树栽植提供了大量免费肥料。浅水雪藕套养泥鳅,可以使每公顷藕池每年增收9.0万元。藕池在套养泥鳅的同时,每公顷藕池套养肉鹅450只,又能增收近1.5万元。2015年实现产值2 300.0万元,纯利润300多万元。南漳县五官山生态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推广“四机集成”和“绿色防控”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采用茶园立体养鸡的生态种养模式提高产品品质,其生产的“五官山土鸡”、“五官山土鸡蛋”获农业部无公害产地认定和无公害产品认证,年产土鸡蛋870万枚,出笼土鸡15万只,实现产值2 300.0万元,养鸡社员户平14.3万元,人均增收1 200.0元。带动全村年产干毛茶1.0万kg,实现产值245.0万元,茶农人均收入4.7万元。南漳县紧抓“中国有机谷”上升为省级战略和纳入湖北省“十三五”规划的机遇发展有机农业,积极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县。目前,已拥有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3张、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15张、绿色产品认证证书7张、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22张、地理标志证书4张。有机认证基地面积0.22×104 hm2,有机转换基地面积0.52×104 hm2,品种涵盖茶叶、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天麻等。

2)利用特色品牌,发展标准化种植。谷城承恩贡品稻米专业合作社是一个以水稻种植为主,产、供、加、销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承恩贡品稻米是当地传统特色产品,2014年被认定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育秧机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订单、统一销售、统一品牌营销、分户结算分红的“六统一分”管理模式,网络农民2 100户,基地面积581.44 hm2,年生产水稻3 500.0 t。产品远销襄樊、十堰、武汉、北京等地。2015年产、加、销累计产值400.0万元,实现利润41.0万元,合作社总资产达到45.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160余万元。保康县绿满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和马桥镇神龙园绿色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强强联合,注册“荆米拉”商标,按照有机种植的标准,在马桥镇百果园村流转土地20.00 hm2种植脱毒马铃薯,同步开启申请有机食品认证程序。所有产品由绿满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利用其销售网点进行销售,通过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每千克鲜薯销售价格高于市场价格6元以上,每公顷纯收入可达9.0万元以上。

2.3 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核心是要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农业供给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更好适应资源与环境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形成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创新与运用的体制机制。襄阳各地着眼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竞争力,让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利益。

2.3.1 转变种植方式,促进粮经饲协调发展 满足市场需求,变单一粮食种植为粮瓜菜饲多样化种植,通过粮经饲协调发展提高种植效益是一条可行的途径。襄阳市樊城区忻睿家庭农场种植32.00 hm2青贮玉米、6.67 hm2西瓜、8.00 hm2芋头、26.67 hm2小麦(小麦收获后继续种青贮玉米),通过与厂家签订合同,保证了销路和价格。厂家到合作社收购青贮玉米170.0~190.0元/t,每公顷生产青贮玉米约75.0 t,每公顷青贮玉米毛利润为1.3~1.4万元,除去种子、农药、化肥、机耕和机播费用约4 500.0元,单季土地租金4 050.0元左右,每公顷青贮玉米纯利润可达 4 200.0~5 700.0元,仅此一项年净利润可达24.6~33.4万元,加上小麦和蔬菜等全部农作物收益,年纯收入可达10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比较可观。全株青贮玉米省去了脱粒、晾晒、处理秸秆等环节,既可有效缓解收割季节劳动力矛盾,又带动了秸秆循环利用和转化增值,减少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2.3.2 树立大食物观念,利用“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 作为农业大市,襄阳市秸秆、牧草等畜牧业投入品资源丰富,为发展草食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襄阳市草食畜牧业发展态势迅猛,2015年全市肉牛出栏71.8万头,存栏105.3万头,牛肉产量达11.2万t;肉羊出栏177.6万只,存栏140.5 万只。畜牧部门引导农户树立“草当粮种,牛羊当猪养”的发展观念。大力发展“养殖企业+种植大户”、“养殖合作社+种植合作社”和“养殖企业+种植基地”等多种种养结合模式,扩大饲用青贮玉米种植。如襄州区襄阳美饲草业有限公司2016年采用双向订单方式在襄州区黄集和古驿两镇发展订单青贮玉米666.67 hm2,采用先锋粮饲兼用品种“先玉508”、“先玉808”由种植大户种植,收购麦秸1.5万t、青贮玉米5.0万t、黄贮玉米秆1.0万t、花生秧1.0万t、稻草1.5万t。宜城市板桥镇沁和农业年存栏母牛300头,年出栏肉牛800头,改良草山草坡200.00 hm2种植牧草,流转土地66.67 hm2种植饲料玉米,年生产青贮料2.0万t,除保障自用外,还大量外销。通过调查发现,国家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同时发展玉米青贮,变粮仓为“肉库”、“奶库”,是提高玉米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

2.3.3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仅要走高产高效之路,还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路,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湖北绿鑫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德国技术兴建“规模化生物天然气产业融合发展示范产业园”,设计能力为日产沼气3.0万m3,其中2.5万m3用于提纯生物天然气、5 000 m3用于热电联产,折合日产 1.5万m3生物天然气,日发电量1.2万(kW·h)和日产热能1.4万(kW·h)。同时流转了333.30 hm2土地用于种植水稻、青贮玉米,除此之外还与多家合作社和企业签订秸秆、粪便等原料收储供应合同,达产后每年可消纳秸秆2.5万t、畜禽粪污1.8万t、其他农业废弃物0.4万t,碳减排5 242.0 t,生产的生物天然气可替代标煤7 711.0 t,生产的有机肥产品可改善周边土壤肥力,每年可减少4 833.0 t化肥以及1 000.0 kg以上的农药使用,促进种植业良性发展,生态效益将非常显著。宜城市安能热电公司收购周边农作物秸秆燃烧发电,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秸秆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据安能公司统计,2015年收购小麦秸秆8.0万t,花生秆2.0万t,玉米衣、玉米梭4.0万t。

2.3.4 种植加工对接,促进农产品加工和转化增值 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增值是促进农产品去库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湖北三杰粮油公司每年与七方镇亮亮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33.30 hm2的紫薯种植订单,秋季紫薯收获后,由合作社集中送到三杰公司,公司按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以2014年为例,公司以1.4元/kg的价格履行订单,比市场价高出0.3元/kg,以每公顷产量3.0万kg计算,农户可实现增收9 000.0元/hm2。另一方面,企业利用紫薯作原料,生产出不同类型的产品,实现了加工二次增值。生产出的紫薯面条,比普通面条售价增值30.00%~50.00%;生产出的紫薯休闲食品价格比普通食品增值3倍以上。

2.3.5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 谷城县以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农业产业拓展优化,积极培植农村产业发展新业态。围绕“五谷之源,生态谷城”、“生态有机谷、山水宜居城”品牌塑造,大力支持薤山、南河、汉江湿地、五山、茨河等旅游项目和精品景点建设,重点打造一批拥有产业化发展、特色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积极推动传统农业转型改造和农业与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大融合。目前,老君山十里樱桃走廊、小坦山苗木花卉、紫金汉家刘氏茶博园等一批休闲农业景点初步建成;五山镇堰河村休闲旅游开发项目目前已新建完成景区牌坊、茶圣陆羽雕像、福源广场等景点设施,正在结合茶叶产业和茶文化积极开展茶乡旅游开发等。襄城区通过加快“卧龙循环农业园”、“欧庙生态农业观光产业园”建设,围绕苗木花卉、油用牡丹、麦冬种植、山药、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引进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绿色生态产业,以绿创业,以绿增收。保康县依托风情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业和休闲旅游相结合,依托库区、景区、特色产业、文化打造风情小镇建设,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先后建成后坪、龙坪、两峪、寺坪、过渡湾、店垭等景区风情小镇、健康养生休闲风情小镇、茶叶特色及楚文化风情小镇。老河口市加快以沿江林果带、马冲水库综合体、李楼万亩油牡丹、春雨生态科技园、“桃花浔”梨桃观光园和百里丹渠为支撑的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带建设。

2.3.6 探索互联网拓展农业产销边际、提高信息服务时效 襄阳各地通过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吸引民营电商入驻,探索“互联网+农产品”电商模式;支持农村电商发展,推进电商进村、快递下乡,拓展农村消费,努力把“互联网+农业”打造成为农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枣阳市被确定为全省2015年度首批八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之一,利用中央财政补助2 000.0万元,截至2016年4月,已在乡镇分设了210个村级服务站,配备安装了邮乐网系统,利用本地企业建成淘宝“特色中国·枣阳馆”和邮政公司邮乐网枣阳旗舰店,中兴粮油、新阳蜂蜜、雕龙碑黄酒、香芝源山茶油、农家柴鸡蛋等数十种名特优产品上网销售,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了传统营销向现代营销的转型。湖北梓农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梓农淀粉”在渤海商品交易所华中交易中心挂牌交易,2015年,公司竟买平台销售红薯淀粉410.0万元,交易平台实现交易额120.0亿元。宜城市湖北楚大鸭业有限公司创新方式,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皮蛋、鸭蛋、咸蛋、板鸭等特色农产品,为农户增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楚大鸭业“玉保牌”松花蛋上线淘宝网仅一周,就销售松花蛋2万枚,平均每天有近50笔业务,营业额高达数万元,公司产销两旺,供不应求。保康绿源公司、荆山锦等9家农业企业联合组建湖北广经天下农业有限公司,开展保康特色产品线上、线下交易,促进了山区电子商务的发展,新兴电子商务为农(副)产品走出大山创造了无界限的流通途径。襄州区农业部门与襄州电信公司合作,利用3G移动互联网、云服务、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搭建襄州农业“农技宝”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提供精确、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手段实现了对农技人员日常服务农户质量的精确监管。

3 襄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从调研情况看,襄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初步效果,在调结构、转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粮食主产区虽然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上做了大量工作,通过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来提高种粮效益,但仍然不能改变粮食产业收益低的局面,粮价低迷,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粮食面积、总产可能有大幅度减少。同时,大规模调减粮食面积种植同一种经济作物,也会带来新一轮的“卖难”。二是调研中反映的典型多是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他们对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反应灵敏,利用其信息优势、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可以进行有效调整。而单家独户生产的农户对于该如何调整、该种什么,普遍感到迷茫和困惑。三是农产品加工业出现“同质化”。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相同、相近的较多,精深加工少,容易出现产能过剩。四是农业精品不多、品牌不强。虽然也有“梅园”、“奥星”、“襄阳大头菜”、“妞妞”“三杰”、“汉水”、“汉家刘氏”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但从整体来讲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强。通过调研,笔者认为要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3.1 大力推广高效种养模式

坚持把稳定提高粮食产能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任务。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导向,适时适度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扩大优质水稻、豆类、花生及以马铃薯为主的薯类种植面积;调整玉米种植结构,适度发展专用玉米(青贮玉米、鲜食玉米),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大力推广稻渔(鳖、虾、蟹)、稻鸭共育等高效种养模式;大力发展高效特色经济作物。

3.2 培育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结合实际,襄阳市先后探索出了土地托管、土地入股、土地流转、企社共建、龙头带动和农业共营等6种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截至2015年底,种养合作社6 631家、家庭农场6 620家,土地流转面积15.60×104 hm2,规模经营面积8.56×104 hm2,要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众多、发展迅速、发展方式灵活多样的优势,加快培育一批“领头羊”。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在技术需求、土地流转、融资担保、基础设施建设、创业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试点市为契机,依托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进农民从身份型向职业型、经验型向知识型、单干型向组织型转变。

3.3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坚持“六个围绕”抓加工:围绕做得大搞服务;围绕引得来抓招商;围绕延伸产业链抓招商;围绕产业配套抓招商;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落地转。加强农业企业家培训,提高抵御风险特别是多种途径解决融资难问题的能力。加强农业担保能力建设。加强农产品加工业调度资金到位情况的跟踪服务。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全力主攻精深加工,深入推进产业整合,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在全国有影响的农业企业。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支持优质特色农产品进超市、进一线城市开拓市场、打响品牌,支持龙头企业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争创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以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连锁超市、配送经营和电子商务。

3.4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统筹城乡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加快建立“以旅助农”长效机制;完善发展乡村旅游相关优惠政策和促进措施,吸纳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重点在经营规模、从业资格、经营服务设施、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经营项目等方面出台具体的标准和要求;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培育一批风格独特、拥有自主品牌、示范带动作用大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体。

3.5 切实加强农业环境资源保护

以“中国有机谷”建设为引领,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强化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新技术、新装备、绿色增产、健康养殖等先进生产理念,建设一批循环农业示范镇、示范村。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大力提倡“减肥减药”、“控肥控药”,切实做到“一控两减三基本”,即: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用量,秸秆基本综合利用、畜禽粪便基本无害化处理、农膜基本回收。大力推进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和生态家园建设,推动形成农业农村环境联动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

3.6 加强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

针对平原丘陵粮食主产区、城市近郊区、西南山区不同资源禀赋,以“控总量、提质量、去库存”为重点,以保证农产品供给基本平衡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明确各个县(市、区)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产业规模和质量标准。粮食大县要以粮食产能和种粮效益为重点,进一步调优粮食种植结构和品质品种结构;3个城市近郊区要以保障城市“菜篮子”供应和满足城市消费需求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精、细蔬菜及特色蔬菜种植和休闲观光农业;3个山区县要适度调整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同时,进一步研究出台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性意见,完善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保险、科技、用地、用电等配套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1] 襄阳市统计局.襄阳统计年鉴(2015)[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 佚 名.浓墨重彩写华章-襄阳市农业“十二五”发展走笔[EB/OL].http://www.xf-agri.gov.cn/html/nongjingkuaixun/2016/0126/11776.html.

[3] 佚 名.供给侧改革首登政治局会议结构性改革是重点[EB/OL].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15-12-15/doc-ifxmpxnx51

77891.shtml.

[4] 李国祥.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中国青年报,2016-02-03.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EB/OL].http://news.sina.com.cn/o/2016-01-28doc-ifxnzanh0165346.shtml.

猜你喜欢
供给侧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