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孙越
每隔3年进行一次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6日公布去年评估结果,香港学生的科学能力排名从上届第2名下跌至这届的第9名。港生科学能力的“大退步”引发关注。
据香港《星岛日报》7日报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每3年进行跨地区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评估各地15岁学生的科学、阅读和数学能力。这次研究在去年4月至5月期间,以随机抽样方式,邀请香港138所中学约5000名15岁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在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中,2015年,在科学、阅读、数学能力三项排名中,新加坡学生均为最高。香港学生的科学能力排名第9,较2012年的第2名下跌了7名,在参加评估的华人地区中,不但低于新加坡,连台湾(第4)和澳门(第6)都不如,仅高于中国内地部分地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一位。排名超过香港的亚洲国家,还有日本(第2)和越南(第8)。
阅读方面,香港维持第2名,中国内地(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排名第27。数学方面,香港排名第2,比上次调查上升1位,内地第6。
PISA香港中心总监何瑞珠称,香港学生在科学学习课时减少,新高中学制下较少中学生在高中选修完整三个理科(物理、化学及生物),这可能是科学能力退步的原因。她认为,香港应该检视科学教育。
香港教育局回应称,香港2015年在科学能力排名虽为第9名,但学生的平均分达523分,远高于国际平均的493分,得分在统计学上与第6名的澳门并无显著分别,整体而言香港学生仍能保持优良表现。
学生科学能力下降,引发港媒的反思。香港《星岛日报》7日的社评称,香港学生科学能力的退步,锐意发展创新和科技的香港社会应将之视为警号。今天部分学校和家长,在分数至上、互相比拼的心态下,往往倾向尽量向学生灌输知识和操练答题技巧,连课外活动的时间都填得满满,希望透过大量填塞来制造一份“十项全能”的高分履历。这种新形式的“填鸭”,令学生的自由探索空间大为收窄。文章称,参加评估者是15岁的学生,评估结果反映的是初中和小学教育的问题,发展创新和科技经济,要发展忠于事实、理性思辨能力强的新世代社会,不能单靠学校推行“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STEM)教育,从考试设计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价值观,都要有适当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