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文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
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王学文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
化技术升级与推广应用”重大科技专项二期,在所属炼化企业推广和示范应用炼油、乙烯能量优化技术,开展企业级能源管控系统示范建设。
在销售业务,重点推广应用了空化热泵、油气回收、LED节能灯及太阳能发电等技术。
在管道业务,重点推广应用了燃气轮机烟气余热回收、放空天然气回收、气带油等技术。
在工程技术业务,重点推广应用了油改电、柴油远程计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等技术。
3)强化能耗源头控制,实施项目能评制度。严格执行国家能评管理的有关规定,坚持将能评作为从源头上提升新建项目能效水平,调整优化结构,合理控制增量的重要措施及项目可行的前置条件。公司制定发布了《集团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实施了油田、炼油、油气管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编写规范,规范并加强节能评估及审查工作。
4)加强节能基础工作,推行节能精细化管理。公司实施节能节水统计监测制度,建立了统一的耗能用水统计报表体系,设立专门的技术机构,负责能源消耗和用水、主要产品(工作量)单耗和利用状况等的统计分析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建成功能较全的公司统建系统“节能节水管理系统”。公司高度重视节能标准化工作,专门成立了集团公司节能节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修订节能节水统计、节能评估、工程设计和测试评价等方面的集团公司企业标准26项。主导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制定,积极参与石化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工作。
5)加强节能技术机构建设,目前已形成由集团公司节能技术研究中心、7家集团公司级监测机构和9家企业级监测机构组成的节能技术研究和监测体系,节能技术支撑力量逐步增强。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的能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能源实物消耗结构不断优化,累计实现节能613×104t标煤,超额完成了“十二五”目标任务,节能降耗对公司主营业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为实现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目标,2016年初以来,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强化节能的法规政策措施,重点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监管。如国家发改委于2016年1月15日发布了《节能监察办法》(2016年3月1日起施行),国家工信部于2016年4月27日发布了《工业节能管理办法》(2016年6月30日起施行),同时国家发改委拟出台的《“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修订)、《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修订)目前也已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从近年来国家有关节能的政策变化趋势看,节能监管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2.1 实行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
1)到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 108t标煤以内,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从能源消费总量看,“十三五”时期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年均增长率仅为3.06%,远低于“十二五”的年均增长幅度。
2) 推行“一挂双控”措施,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挂钩,对高耗能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强约束,其他产业按先进能效标准实行强约束。
3)强化能评约束作用,对于未完成节能目标的地区,暂停该地区新建高耗能项目的能评审查,并对石油石化等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实行能耗等量或减量置换。
2.2 强制法规标准要求日趋严格
1)实行“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2014年国家发布实施了《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和《乙烯装置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强制性标准。其中,乙烯限额标准对甲烷氢折标系数等进行了调整,导致乙烯装置总体能耗水平上升15%左右。这两项限额标准的发布实施,对石油化工企业现有及新建炼油、乙烯装置有着较大约束。
2)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能设备。国家工信部先后发布了四批《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2013年6月10日,国家工信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文实施电动机能效提升计划(2013—2015年);2015年8月10日,国家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实施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15—2017年)。从现有实际情况看,许多企业还难以满足国家对高耗低效设备的强制更新淘汰要求。
2.3 推进能源管控
1)实施能耗在线监测。“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北京、河南、陕西三个省市开展了对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的试点工
作。“十三五”期间,国家拟逐步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
2)推进能源管理中心建设。2015年1月11日,国家工信部印发了《钢铁、石油和化工、建材、有色金属、轻工行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其中,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该方案从能源计量体系、能源数据采集网络、能源管理中心基础平台、能源集中监控平台、能源闭环管理平台、能源平衡与优化调度平台、高耗能装置或设备的节能优化控制系统等七个方面,对能源管理中心提出了很高的建设要求。如在能源计量体系的建设上,要求企业一级(集团)、二级(分厂)、三级(车间)能源计量仪表配备率基本达到100%,有条件的企业配备四级(重要耗能装置或设备)能源计量仪表,并将不具备数据采集接口的机械表更换为智能仪表。
2.4 强化节能监察和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1)强化节能监察。依据《节能监察办法》,节能监察机构对被监察单位的监察内容包括:
◇建立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节能计划、节能管理和技术措施等情况;
◇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的情况,包括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情况、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等;
◇执行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淘汰制度的情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情况;
◇执行能源统计、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和报告制度的情况;
◇执行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等有关制度的情况;
◇执行用能产品能源效率标识制度的情况;
◇公共机构采购和使用节能产品、设备以及开展能源审计的情况;
◇从事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的机构贯彻节能要求、提供信息真实性等情况;
◇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实施节能监察的事项。
监察内容基本覆盖了企业节能管理的各个方面,对企业节能合规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原则,“十三五”期间,国家和各省、地市拟分别确定“百家”、“千家”、“万家”重点用能单位,开展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要求重点用能单位围绕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效目标,对用能实行年度预算管理,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建设能源管理体系,并依法开展能源审计,组织实施能源绩效评价。
在面临外部压力的同时,“十三五”期间,石油石化企业还将面临由于自身生产难度加大、经营形势严峻所带来的能耗上升挑战。如在油气田业务领域,随着油气资源采出程度的提高,资源采出难度增大,多井低产矛盾较为突出,同时新增储量多为品位低、丰度低,低产低渗透、稠油等,带来能耗的上升。炼化业务随着原油劣质化和油品质量的不断升级,装置能耗上升的压力也在逐步增大。
为此,必须认清形势,统筹谋划,进一步明确“十三五”节能降耗的主攻方向。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将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将节能减排作为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节能工作将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紧紧围绕降本增效,坚持创新驱动,努力实现从能源节约向能源管控的转变。主要措施方向包括:
1)加大结构优化调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合理控制增量、有效调整存量的原则,合理控制乙烯、合成氨等化工产品的产量,加强装置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对高耗能、高污染、规模小、效益差的装置实行关停和淘汰,实现资源总体利用效率与产出效益的不断提高。
2)强化节能源头控制。落实工程建设项目能评制度。要牢固树立“先少用,后节约”的用能理念,减少系统总用能或总供入能,强化节能设计优化,确保建设项目合理用能,避免建成后重复改造,实现本质节能。
3)实施节能重点工程。按照效益优先、突出重点、典型示范、成熟先行的原则,结合各业务领域的发展特点,优先安排见效快、规模大、回收期短、具有示范作用的项目。
运用能量系统优化等先进技术深入节能挖潜,实施电动机系统提效、锅炉加热炉节能综合提效、余热余压综合利用、节能机泵推广应用、低效高耗设备淘汰、能源在线监测等工程。
4)加强能源管控建设。按照先试点、后推广
的原则,加强油气田、炼化、工程技术等重点业务领域能源管控建设,建立分级分类的能源管控模式。完善节能信息系统功能,加强与其它系统的对接,满足国家和公司能耗监控与优化运行的需要。
5)加强科技创新。以炼化能量系统优化和油气田能量系统优化为重点,加强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效装备研发,建设节能示范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节能技术筛选及推广机制,扩大节能技术应用,推进技术升级。
6)深化对标管理。建立完善油气田业务能效对标指标体系,强化对标结果的分析评价和能效改进。炼化业务在“十二五”开展装置对标试点应用基础上,建立新装置对标体系,健全重点能效对标数据库和最佳实践库,加强装置定额管理,结合能量系统优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各重点炼化装置之间的内部对标。
7)加大监督考核力度。针对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加强指标的分析预测和预警。继续将节能指标纳入业绩考核,分年度落实指标,逐级分解并跟踪考核,并进一步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监督考核力度。
(编辑 贾洪来)
201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