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天茹
我国城市建设中的色彩污染及其改造
栾天茹
Wo guo cheng shi jian she zhong de se cai wu ran ji qi gai zao
随着我国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和信息时代的冲击,一些前沿城市越来越关注城市色彩环境的科学性。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民众有了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的优化意识,另一面也凸显了在城市高速发展扩容的过程中,我国大部分城市色彩有规划失控现象,产生了色彩混乱堆积的局面,忽视色彩协调与人体健康科学的重要性,从而造成城市的色彩污染越来越严重,随之给人们的生活状态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提出色彩改造方案也已是当下城市建设发展的当务之急。
1.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城市的色彩伴随着城市的建立而出现,并与地理环境及人文背景共同发展。如我国西藏地区,地处雪域高原,严寒的天气使当地居民对暖色调情有独钟。因此,白墙红瓦、金顶红屋的布达拉宫、身披赤红僧袍的喇嘛等色彩符号共同组成了今天西藏城区的城市主色调,而“西藏红”也演变成具有人文地域性的色彩专有名词。由此充分体现了早期的“色彩地理学”概念,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建筑色彩。具体指依据“色彩的时间性”来对“恒定色彩”与“非恒定色彩”进行合理调控。
2.恒定色与非恒定色的基本关系
图1和图2,同样是以“彩虹色”为主的城市景观,按照德国色彩心理学家爱娃·海勒的专项调查显示,如果以科学比例调和“彩虹色”,会给人带来活泼欢乐的色彩气氛。
图1的色彩构图单一,既在艺术感染力上枯燥单调,也会使人在长时间兴奋中产生神经性疲劳,“红”、“蓝”二色又与周边景观造成色彩冲撞,整体色感局面混乱。图2则色彩比例和谐,整个色区现代艺术气息浓厚,在自然景观的掩映下,更凸显建筑区的缤纷多姿。
综上所述,“恒定色”会对周围“非恒定色”的景观环境产生长时间影响,只有充分的考虑到城市中心景观与边缘环境的色彩配合,在“色彩的时间性”上实现同步,才能达到“对立又统一”的美学感受。
图1
图2
“彩虹楼”现象是我国目前城市色彩建设的群体性症候,即:建筑个体或某片小区的色彩设施被单独架空,这种急于改变现状而造成的色彩污染,实将“增色”之意变为“减色”之举,而这也恰恰是当下我国城市色彩污染的根源与症结所在,不仅破坏了城市人文环境,也给城居民众的身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1.建筑性色彩失控
建筑材料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色彩。随着21世纪的现代工业建材的全球流通,各地都有相同材质的建筑设施,不仅城市景观间的色彩关系愈加难以调控,也难以区分城市人文特色,由此导致“千城一面”的城市色彩面貌,反使五光十色的城市空间变得单调乏味。
2.建设性色彩破坏
当下商品经济时代,人工色彩一跃成为了城市“主流色彩”。因此,如果在人为色彩建设上“一意孤行”,就会出现色彩滑稽、色性刺激等不和谐的色彩形式。因此,脱离周边景观形态的设计方法,不仅加重了城市色彩的污染,公共性色彩不和谐也易在人群活动时诱发集体性色彩情绪障碍,对社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1.尊重“色彩的时空性”
“千城一面”色彩现象是对城市“色彩时空性”的忽视,若采取对老建筑色彩勤修护、古代城砖再修缮等现代科技手段,就能为新时空保留旧时的标识色彩。只有跟随人文历史的脚印来展开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才能为现代城居环境创建既符合时代气息又具美学底蕴的生存、生活空间。
2.把握“色彩的时代性”
图3是我国大连市一处户外商圈,属于“一意孤行”的色彩设计,鲜艳刺激的广告条幅,以“各自为政”的形式存在,破坏了城市整体的建筑景观形态。图4的日本商业街区,则是“齐心合力”地将商业色彩与建筑物体合二为一,把广告作为装点城市色彩景观的一部分来设计,既对复杂多变的色彩因子做到集中化管理,又消除大立面色彩带来的压迫感,彰显了商业时代的城市特色。
图3
图4
通过对城市色彩污染问题的讨论,可以看出,城市色彩是否科学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实,“色彩”本身并没有“污染”与“美化”之分,文中阐释的我国在城市色彩方面所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不在色彩本身,而在于色彩规划问题。因此,将城市色彩建设真正的列入城市规划管理中,通过公共色彩立法来规范色彩应用,制定属于我国境域内的“城市色彩规划条例”,做到城市色彩规划有章可循,城市色彩管理有法可依,才能达到“以人为本、善治城市”的核心理念,为城市发展与城居生活创建和谐的色彩。
(作者单位:大连大学美术学院)
J022
A (红色划线部分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