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居保护的文化重要性

2016-12-08 07:38任宇青
中华建设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民居古镇建筑

任宇青

中国民居保护的文化重要性

任宇青

Zhong guo min ju bao hu de wen hua zhong yao xing

中国民居的多样性,就世界建筑史上来讲,也是一个奇迹。千年的适应和发展过程中,我们通过朴素的世界观,用最顺应自然的方式和手法,创造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各种建筑。民居这一特殊的拥有强烈地域性的产物,自由发挥着当地人们最大的智慧,完全依照自己的需要探索着建筑的奥秘。它们往往呈现出设计灵活、材料经济、外观朴实、功能合理同时更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一、中国民居的分类和历史沿革

目前学术界对中国民居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尚没有专业机构或国家权威机构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我想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类。

1.按中国历史朝代分:

根据有史料可查的中国历史,可以分为:秦汉时期民居、唐代民居、宋代民居、元代民居、明代民居、清代民居、民国时期民居、近代民居、现代民居和后现代民居。

我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最后三种分类的界定方法。民国时期民居比较有特色,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西融合。近代民居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9年改革开放。现代民居是1979年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时期,经历了三十年改革开放和经济收入高速增长的中国人富裕了,城里人买房、乡下人盖房。后现代民居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中国人民族自信心的重新建立,并且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口号。中国的设计师开始审视和思考自己的文化回归的问题。

2.按地域分:

中国民居的分类按地域分可以分为:海南民居、广东民居、湖南民居、四川民居、广西民居、贵州民居、黔东民居、浙东民居、江西民居、安徽民居、闽东民居、泉州民居、赣州民居、湖北民居、川西民居、拉萨民居、云南民居、山西民居、陕西民居……

3.按民族分:

中国民居的分类按民族分可以分为:汉族民居、回族民居、维吾尔族民居、白族民居、傣族民居、朝鲜族民居、鄂伦春族民居、蒙古族民居、彝族民居、藏族民居、哈萨克族民居……

4.按构造方式分:

中国民居的分类按构造方式分可以分为:井干式、干阑式、穹窿式、环形土楼式、窑洞式、天幕式、绑扎式、干打垒、土坯砌筑式、穴居式,另外有合院式(三合院式、四合院式)、连排组合式等等。

二、中国民居建筑生态现状

随着周庄古镇、同里古镇、绍兴水乡、徽州古镇、凤凰古镇、婺源古镇等等一大批古镇旅游景点的兴起,似乎中国各个地方政府也看到了这些文化概念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巨大商业收入,大部分的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所看重的都是以商业为目的的经济效益,而非文化保护。因此我们古镇开发的品质也越来越低俗化和商业化。大规模的扩建和新建后,游客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及对生态的破坏要大于经

济效益。一味地追求门票收入是毁灭性的开发、是寅吃卯粮。如何控制与自身资源相对应的游客规模,才是对文物古迹最好的尊重与保护。

目前,国内的民族化建筑太过于定型化。北京的城市规划和民族建筑便显僵化。中国文化丰富多彩,为什么北京的设计师只揪住“大屋檐儿”和“四合院”这二个简单元素不放呢?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必将出现中西文化之间的选择与融合。在“西化”和“复古”这二个文化取向之间,如何融贯中西是现代设计师需要努力的方向。最早将建筑设计得有中国韵味的是贝律铭先生。随后涌现出一批当代设计师如:张永和、崔恺、马清运、王澍等等,在这些设计师的作品中我们看见了当代建筑设计的进步和未来的希望。

作为一个设计师,我和中国很多开发商都有战略合作和业务合作关系,在他们遍布全国的开发项目中大多数推行的都是以外国生活题材和概念的符号文化,诸如什么欧洲风情小镇、加州风情小镇、英伦风情小镇等等。殊不知,我们创造的建筑到现在为止都是在表面现象做文章,并没有学习到西方建筑设计的灵魂和文化本质。当下社会急需与国际接轨的不是硬件,而应该是软件——西方的思维模式。我们的开发商建造了无数的小区,大多都是僵硬的驱壳,我们对西方建筑及文化的灵魂一无所知。财大气粗的开发商绑架着媒体一起宣扬他们的主流价值观,引导大众接受他们创造出来的所谓审美取向。当我每每乘坐列车在祖国大地上旅行时,发现中国的城市正在变得越来越雷同,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四不像,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各种各样别人的文化里,这是一个伪文化。

三、对未来的展望

1.建筑设计作为文化价值观传播的载体,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重视。

中国大部分现在的都市人对于历史的痕迹已无处可寻。曾经的老村、古镇、旧宅、残祠或可以引发人们对乡土中国的一丝回忆。可是这些对于年轻人来说越来越遥远。因此我认为中国应该加大对现存的历史民居建筑遗迹的保护和立法。这些历史民居都是中华传统以及地域文化的活字典和博物馆。居住文化是中国古代近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居经过中华民族五千年演变,形成了自身的个性与特色。它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它是中华文明体系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文明构建之一。保护中国的民居种类的多样性才能使中华文化得到延续。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真古迹的保护;一方面我们要减少对假文物的建设。

对民居建筑古迹保护做得好的国际城市有日本的京都、捷克的布拉格、意大利的威尼斯、秘鲁的库斯科、美国的旧金山……这些城市的规划和发展首先是把老城和新城分开,新的商业区和摩天大楼都盖在新区。老城区只能维修不能改建。但是老城区并不是“城中村”,老城区里的居民一样拥有现代化的生活条件,在这里生活的居民赋予古迹新的生命元素。

2.在教育领域应该加强年轻人对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的美学艺术品位的课程,从而保护我们的民间文化,珍惜我们的历史。

教育是中国的未来,我们的政府部门应该鼓励高校成立专门的学科,也鼓励民间成立专门的民间行业组织协会,对我们珍贵的历史进行梳理、总结、并且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更具有鲜明文化先进性的、科学的、艺术的、新时代的民族建筑和文化价值观。建筑必须根植于历史、根植于本土文化、根植于文化传统基因。在这些基础之上进行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我认为国家应该设立专项基金或奖励机制,奖励那些为民族建筑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3.塞缪尔·亨廷顿,是美国当代著名国际政治理论家、哈佛大学教授、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他和其他十几位美国智库精英联合撰写了一本书叫《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他在书中论证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文化能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文化具有的内在价值观可以引导民众,文化价值观与政治表现及经济表现之间存在着强有力的联系。他们之间发展是互相关联的,一方面的变化反过来就会影响另一面。态度、价值观和信念,这些因素合之称为文化。这些因素在人类行为和文明进步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一个社会中,人们行动的方式与该社会的经济制度所给予的信号和诱因有很大关系。

一国之民选择什么样的居住方式也反映了其国民素质及价值取向。建筑是文化构成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当下社会普遍崇洋媚外的心态必将导致民族设计及民族文化的自我觉醒和复兴。民居或民族建筑是确立“民族自我身份认同”的一面镜子,也是吾国吾民重新获得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中国政府、中国的教育机构、中国的研究机构、中国的设计师们,你们想创造出什么样的文化来引领未来呢?

(作者单位:北京埃德姆酒店设计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民居古镇建筑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