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斯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务处
透视鲁迅文学世界中的“鬼魂”书写
阿尼斯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务处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鬼”这一古老而又复杂的概念,在鲁迅先生的多部文学作品中也提到了“鬼魂”。本文从鲁迅《祝福》、《朝花夕拾》等多部文学作品探讨了鲁迅文学世界中的“鬼魂”。
鲁迅;文学世界;鬼魂
纵观鲁迅文学作品,“鬼魂”的书写可谓无常,《女吊》、《无常》等作品更是专门对鬼魂进行书写,除此之外,在其它作品中也是将人物视为鬼魂存在于人世间。鲁迅的文学作品饱含了社会底层社会的疾苦,通过他的妙笔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个神秘的“鬼魂”世界。他作品中对“鬼”的书写不仅包含形态方面,同时在语义上也有一定的体现,在文学领域,对鲁迅“鬼魂”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鬼”这一概念,但是对于“鬼”的具体形态却是十分模糊的,并且其范围也比较宽泛。《说文解字》中对鬼做了这样的解释:“人所归为鬼”,也就是说当人死亡之后就会变成鬼,在《礼记》中对“鬼”的定义同样如此:“人死曰鬼”,详细来说,人所生活的世界为阳界,当人死亡之后,其灵魂就会进入到阴界变成“鬼”。在远古时代,由于先民的认知有限,对于人类的机体活动和精神活动还无法区分,因此才出现了“鬼”这个概念,先民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并且灵魂可以脱离肉体单独活动,即灵魂虽无肉体,但具备意识,并且与肉体最大的不同在于:人死亡之后肉体会腐烂,但是灵魂可以永存并转世在下一个人身上,这就是所谓的“鬼”。
在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就一直饱受着“灵魂不死”的折磨。祥林嫂是社会底层的妇女,她前后一共失去了两人丈夫,并且被他人告知,如果女人再嫁,那么等她死亡之后去到阴界就会被这两个男人争夺,阎王就必须将她的灵魂劈成两半,分给两任丈夫,以表示公平。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祥林嫂整日郁郁寡欢,苟且度日,一生都被这个“罪名”所累。祥林嫂之所以能够被这一观念所束缚,与当时的封建礼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产物,在当时的社会还不能摆脱。我们知道鲁迅是浙江绍兴人,按照当地风俗,丈夫一旦死亡,女人就成为寡妇,但是她死去的丈夫的灵魂并不会消失,而是常伴其左右,如果寡妇再嫁,就是对丈夫的不忠、背叛。祥林嫂最终被推向绝境就是受到这一观念的影响以及在这种观念影响下的当时的社会氛围。
当祥林嫂被赶出家门之后,她问道:“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镇上的人们都相信鬼的存在,祥林嫂却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并在内心产生矛盾:如果有魂灵,那么她死去之后,其魂灵肯定是要被劈开的,可是如果没有魂灵,那么她就再也见不到她心爱的儿子。
鲁迅曾说,他不相信人死亡之后还存在灵魂。鲁迅接受的是西方现代教育,因此,他并不相信灵魂这一说,那么,他作品中屡屡提到鬼神,又该如何理解呢?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就提到了他幼年时期的保姆长妈妈,由于长妈妈受民间迷信思想颇深,因此,他对这位长妈妈也并不待见。但是因为长妈妈为鲁迅拿到了他嘴喜欢的《山海经》,这一行为又让鲁迅对她肃然起敬,在她去世三十多年之后,鲁迅曾在纪念长妈妈的文章里写到:“仁厚暗黑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伤逝》主要讲述的是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故事,当涓生将子君抛弃之后,子君承受不了打击,也走完了短暂的一生,涓生感到十分后悔,写到:“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由此我们能够看出,鲁迅作品中的鬼魂并不是对自我观念的反驳,而是给予作品中那些逝去的人的关怀。
通过前文论述,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的作品里一再书写鬼魂。鲁迅对鬼魂的大量描写并不是他受到封建迷信的影响,而是通过对鬼魂世界的塑造,能够让他看清当时社会人们所缺失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品格。通过他对女吊、无常的描写不仅让我们感觉不到鬼蜮世界的恐惧,倒更像是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他们单纯、善良、正直、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而在现实世界,人们反而更像是活在鬼蜮世界中,冷漠、麻木、无情,甚至感觉不到自己活着,这些共同构造了鲁迅的鬼魂世界。
鲁迅除了将鬼作为民族精神以及对民间文化的深深热爱之外,也充分体现了他对自我生命以及生命本质的豁达与确认。《无常》和《女吊》这两部作品都是在其大病之后写的,这两次肺病严重到差点要了他的性命,他从未如此接近过死亡,因此,对鬼魂的兴趣也超出寻常。在写《女吊》之前,鲁迅就在他的《死》中写到:“从此竟有时要想到‘死’了。”在完成《女吊》的创作之后,鲁迅对鬼魂女吊的塑造优势反复称赞,认为在其所著作品中女吊是最完美的。在其承认并不相信鬼魂之后,他依然热衷于鬼,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鬼在鲁迅的精神世界中是由何等的分量。鲁迅在被鬼魂迷恋住的情况下,回忆起从小到大一些关于鬼的记忆和故事,《死》和《女吊》就是生动的体现,通过对鬼魂的书写,鲁迅在这其中得到了对自我本质的确认。在其《女吊》中向人们欣喜地介绍绍兴女鬼,就可以看作是鲁迅“在肉体生命走向衰竭时的一种强烈的回光返照”,从精神状态方面来说,是是“一种生命意志的飞扬状态,一种自我生命体认的大欢喜、大神秘状态”。由此我们能够看出,鲁迅对鬼魂的书写实际上体现的是生命回归。
综上所述,本文对鲁迅鬼魂的书写进行了深入探讨,鲁迅鬼魂的书写不仅是对自身生命的豁达,同时也是对生命本质的确认。鲁迅作品对鬼魂世界的描写,反应了他对时代、社会、生命的认识,通过自己的方式将鬼魂书写出来。
[1]陈铎.透视鲁迅文学世界中的“鬼魂”书写[J].写作,2015(8).
[2]谭桂林.鬼而人、理而情的生命狂欢—论鲁迅文学创作中的“鬼魂”叙事[J].扬州大学学报,2014(2).
[3]吕新雨.鲁迅的复仇、“鬼”与地下的正义[J].现代中学学刊,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