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郡
总有一种情愫让人铭记于心,总有一种情怀无关国界
在英国留学的我,自从听说了英国中部这个名为“亚汶河畔的斯特拉特福”的小镇之后,似乎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我无论如何也要到那里走走,一切只是因为它是文坛巨匠莎士比亚的故乡。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周末,我来到了这个小镇。它古朴凝重,街道两边有许多以莎士比亚命名或是与他有关的商店和建筑,它们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莎翁的点点滴滴。
莎士比亚的故居位于小镇中心亨利街的北侧,是一座带阁楼的木质结构楼房。这座两层小楼始建于16世纪,1847 年由“斯特拉特福旧居委员会”接收后进行翻修,不过依然保留着原先的风貌——斜坡式的屋顶、泥土色的外墙、凸出墙外的窗户和门脸儿。
我随着人流穿越花园进入故居。首先进入的是莎翁姐姐琼·哈特的房间,房间直通客厅。客厅的一侧放着一张双人床,供当年来访的客人使用。再向里走就进入了大厅,这是家庭的用餐场所。宽大的壁炉、哥特式的长椅和凳子都透出一种温馨。走廊较远一侧是莎翁父亲约翰的手工作坊。约翰是羊毛制品的从业者,尤其擅长制作皮质手套,他还曾经担任过斯特拉特福镇的镇长。
楼上的几个房间当年都是卧室,最大的一间现在已经被改造成展览室,陈列着莎翁的一些手稿、物品和图片。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就出生于楼上的主卧室。卧室的物品都是莎翁时代原物的仿制品,宽大的双人床上挂着绿褐相间的帐子,旁边还放着一个婴儿摇篮和几张桌子。据讲解员介绍,这个房间的窗户玻璃上曾经刻着一些来访者的手迹,其中有狄更斯、马克·吐温、爱默生等名人的,现在这块玻璃被放置在房间的展览柜里。如今早已不允许游人以此种方式留下自己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更文明的方式——宾客留言簿。据统计,现在每年至少有50万人来访。
身处莎翁曾经诞生和成长的地方,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此刻,心灵的碰撞使得一切语言都显得苍白和多余。参观的游人都静视无语,唯恐一点声响都会扰乱这宁静而神圣的感觉。
走出故居,来到小镇的中心广场,正中矗立着莎翁的雕像,他笔下的经典人物哈姆雷特、麦克白夫人、福斯塔夫以及哈尔亲王的雕像环绕四周。广场周边蜿蜒的小河就是美丽的亚汶河。河畔的游人或坐或躺或漫步,一派祥和。也许正是小镇的和谐深深地感染了莎翁,使他内心充满博爱,正如他所说:“相信少数人,不害任何人,爱所有人。”
河边最著名的建筑是莎士比亚皇家剧院,每天都上演莎翁的经典剧目,每个剧目都是在此首演后才在伦敦各地演出。
莎士比亚虽然只受过小学教育,但却凭借聪明和勤奋,创作了37部戏剧以及150多首十四行诗,其中大多数戏剧仍是现在英国剧团保留的经典剧目。莎翁的作品之所以具有无穷的感染力,是因为他的创作都源于生活,能够深刻反映时代风貌、社会本质和民族风情。莎士比亚是英国人的骄傲,也是英国文化的象征。
然而,生命的轮回任何人都无法抗拒。1616年,在莎翁52岁生日的那天,他结束了辉煌而曲折的人生。斯人已逝,但他的精神却通过文字得到了保存和延续,正如英国剧作家、诗人本·琼生对他的评价:“他不是一个时代,而是所有岁月。”
这次的朝圣之旅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莎士比亚的伟大精神,同时也使我感受到一个真实的自己。当你经历了漫长的寻找和追逐,最终抵达自己内心的时候,你一定是快乐而震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