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6-12-07 14:05王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1期
关键词:新课程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王丽

摘 要:阅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的理解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其重要性更加凸显,但同时也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一、引言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全面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调整授课方式,适时更新文化知识,领悟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与指导思想,认真履行语文教师的职责。因此,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快速掌握新课标中的相关内容,摆脱老式的教育理念,确立适合新课标的教学观念,重新认识和摆正自己和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角色,确定与新课标要求相一致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本文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讨,供同行参考,以便更好地推进新课改。

二、对于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

1.教学过程过分依赖课本,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阅读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教室成为教学的唯一场所,较少或者根本不组织学生进行室外活动,隔断了教学过程与现实生活的天然联系,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阅读与生活脱节。学生不能做到活学活用,只会机械的套用。举一反三、逆向思维、联系实际的能力差。

2.灌输式教学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要的地位

教学过程中学生被一味地灌输,时间一长,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与能力,逐渐习惯性的被动接收,而很少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忽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的教学方式不能使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学会”阅读。

3.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教学方法呆板

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未得到高度重视,教学过程中对个人观点、个人理解一味地排斥,求同不存异,为了得出所谓的标准的、统一的答案,老师进行各种牵引,使学生变得思维僵化、缺乏创新精神。

三、对于学生阅读方法的探索

1.根据阅读目标合理的选择读物

在各个方面都要有清晰的思路,不管是在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还是在段落层次、遣词造句上都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在阅读时要直接、快速抓住与目标有关的材料,然后进行分析,通过各种途径达成目标,避开与目标无关的内容,避免扰乱思路,掌握中心思想,还能节省时间。

2.提升阅读的速度,浓缩要点,保证阅读质量

阅读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迅速从材料中接收有效信息。可以采用默读的方式,加快阅读速度,简化理解材料的思维过程。同时,为了达到快速摄取信息的目的可以采用速读的阅读方法,阅读时尽力做到一目十行,联系上下文,推广视读广度,半途中不回视、不重读。另外,还要尽量排除次要的、无关的信息,灵活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选取主要信息。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大意,浓缩要点,保证阅读效果。为了仔细地研究文章,以更好地领会作者的笔法和作者的意旨,则可以采用精读的阅读方法。

3.以意逆志的阅读方法,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针对对于小学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古诗、寓言故事比较实用以意逆志这种阅读方法,用自己的经验、知识来推敲作者的思想,意图,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小学生可以结合在生活中所见的倔强性格、顽强精神、志气骨气等“意”来逆推作者的“志”。这样也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注意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一举两得。

4.标记阅读记号,便于查找阅读信息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阿德勒主张随着阅读而思考,在书中写写画画,作各种各样的阅读记号,便于查找阅读信息,抓住主旨。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读懂文章、领悟主旨的过程。小学生尤其适合采用写写画画法,用不同的符号或者不同颜色的笔做出不同的记号,有助于小学生对文章充分的把握。多读多画有利于小学生多动脑多思考,提升阅读效果。

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老师应当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兴趣,把阅读的时间、过程,阅读的支配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课文,尽量依靠学生自己来感悟理解,鼓励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其次,教师要把阅读策略的教与学放到重要位置,采取灵活、科学系统的自主阅读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加强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课本上的十几篇、几十篇课文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培养其广泛阅读意识。把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双管齐下,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即言语本身的规则在言语主体身上积淀到相对完整和巩固的程度时,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昀终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性,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

3.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很难真正提高其阅读能力。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形成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不懂就问,抓住各种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做到了兼顾众家之所长,学生的思想也就被解放了。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也就在学习生活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学一遍,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预习课文,不认识的字自己动手查字典或者请教别人,加深印象。真正不能解决的,向老师提问,请老师帮助解决,这样既增加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又给同学之间的沟通创造了机会。

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善以及对小学生有计划、循序渐进的训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好的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

五、结语

小学阅读作为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有利条件下,积极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探索,进行自主阅读策略研究,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灵萍.提高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

[2]李光.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11.

[3]施茂枝.语文新课程:关注儿童生命的成长——小学阅读教学游戏化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4,13.

猜你喜欢
新课程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