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6-12-07 14:00罗显仁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1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创新能力意识

罗显仁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具有逻辑性、研究性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与家长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给予高度的重视。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育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概念,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智力因素,还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情绪等非智力因素。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一个人以独特的思维思考问题、观察问题,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重新组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得新的知识经验,从而实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中学的学习阶段,是思维活动昀活跃的阶段,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昀有成效的。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中学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1.

中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学数学教学的教材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创新,但是本质上来说,教师在教学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传统的教师负责制依然存在,教学模式依然是“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注重将知识进行分化讲解,忽视整合与创新,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内,与社会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得较少。在讲解知识的时候,重视对某一类题目的模式化讲解,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同时教师与学校关心的大多是教学的结果而不是过程,只要成绩好就可以,对学习中体现出来的问题一概不关心。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改进课堂教学。

2.

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传统课堂教学的余威依然存在,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巴讲到底”,学生学习的主要特征就是被动学习与机械学习,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潜力受到方方面面的压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甚至是无条件地相信,没有思考与辩驳的意识,同时这些学生也更会更多地得到教师的重视与偏爱。那些顽皮的、提出自己见解的学生,有时候会被教师视为破坏纪律,实际上这可能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同时,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过于相信参考书与参考答案,缺乏自己思考的意识,学习的创造性受到了极大的压制,阻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策略

1.

营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以及创新的潜能,教师需要做的事情是将学生潜能转化为实际的创新能力,营造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教师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昀重要的因素。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思维的发展,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自身具有的创新精神会在精神上鼓励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热情。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掌握灵活性、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与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其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精神与意识,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尊

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程,而不仅仅是让学生进行练习。在教学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流也要不断地增加,即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时候出现各种问题,教师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而不是冷漠的批评与嘲讽。昀后,教师要营造轻松的、自由的、和谐的教学气氛。在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学习状态下,很难有创新学习的环境与氛围,严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弱化教师的“教”,重视教师的“学”,创造一种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精神,使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兴趣是昀稳定的心理因素,在中学生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学习是因为兴趣而学,而不是被动地学习。在教学中,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生内心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创新兴趣保持下来。昀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倡、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疑问是点燃学生创新能力的火种,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刨根问底,学会探究原因,提升学生对信息的加工能力,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3.

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本质上来讲就是学生的发散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有利于冲破传统的定势思维,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某一个问题。在发散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学生可以从已知的信息中获取多方面的联想与想象,得到不同的解决办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在新旧知识的转化、本类与他类的对比、纵向与横向的联系中,引导学生开展联想与想象,弄清楚知识之间的关系,拓展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不断提升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l]吴晓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102-103.

[2]陈启威.中学数学现状与学生兴趣培养的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26):156-157.

[3]刘玉波.中学数学创新教学的三个关键[J].数学教学研究,2011,(6):4-5.

[4]梁林初.中数学创新思维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2):98-99.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创新能力意识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