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敏,董悦颖,李 欣,范基农,龚晓霖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检验医学》编辑部,上海200126)
现在,编辑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徐妍等[1]认为,职业倦怠是编辑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其能消磨编辑的朝气和进取心,阻碍编辑人生价值的实现,进而影响编辑工作的开展。有研究显示,编辑的职业倦怠率已高达 38.30%[2]。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职业倦怠对编辑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在20世纪70年底提出的概念[3],指个体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研究显示,教师的低自我效能感是其职业倦怠的成因[4]。另一项关于改善护理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显示,提升护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降低职业倦怠的程度[5]。目前,基于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医务人员,对编辑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对医学期刊编辑人员的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为探索有效改善编辑人员职业倦怠的策略提供依据。
选择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主管的部分医学期刊编辑进行调查。共46种医学期刊的126名编辑参加了调查,其中男性33名、女性93名,年龄(39.4±9.2)岁,编辑年限(11.4±7.2)年。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分为 3个部分:一般情况调查、职业倦怠调查(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MBI))、自我效能感调查(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1) 一般情况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编辑工作年限、职称、每周工作时间、月收入等。
(2) MBI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aslach和Jaskson联合开发,包含3个纬度(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共15个条目,采用0~6级评分,情绪衰竭、去人性化维度为正向计分,个人成就感维度为反向计分,取各维度条目均值为最后的评分,评分越高,表示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目前该问卷已经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再测信度、结构效度、构想效度等[6]。
(3) GSES共10个条目,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形式,各条目均为1~4级评分,取10个条目的总分为最后的评分,评分越高表示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目前该量表已经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7]。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2组数据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2组以上数据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医学期刊编辑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评分分别为2.81±1.19、2.51±1.36、3.46±1.15。<40岁组情绪衰竭维度评分低于≥40岁组(P<0.05);编辑年限<10年组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维度评分均低于≥10年组(P<0.05);中级职称者个人成就感维度评分高于初级职称者和高级职称者(P<0.05);工作时间<40 h/周者情绪衰竭维度评分低于≥40 h/周者(P<0.05);月收入低者个人成就感维度评分高于月收入高者(P<0.05);文化程度对职业倦怠评分没有影响。医学期刊编辑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为24.26±5.27,明显低于全国常模(28.6±5.2)[8](t=-9.244,P=0.000),月收入低者较月收入高者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低(P<0.05),见表1。
将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与职业倦怠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与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评分均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363、-0.356和-0.576,P值均为0.000)。
医学期刊编辑从事医学和文字信息传播相融合的工作,为适应医学学科的科学性、真实性、复杂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医学期刊编辑必须具有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较强的逻辑性能力和超前性意识,思维严谨而敏锐。但由于受到医学专业文章学术性质的制约,医学期刊编辑在文字表达上相对于社科类和艺术类期刊编辑缺少创造性,常年面对的是枯燥的表述、符号、数字和图表,工作缺乏灵活性。医学期刊编辑的高从业要求和工作缺乏活力的特点使其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期刊编辑人员在职业倦怠 3个维度中,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维度评分低于量表的平均分(3分),但个人成就感维度评分高于量表的平均分(3分),说明医学期刊编辑存在职业倦怠,突出表现为个人成就感低落,医学期刊编辑这种职业倦怠特点与其他专业期刊编辑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9]有所不同。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年龄、编辑年限、每周工作时间是情绪衰竭维度评分的影响因素,编辑年限同时影响着去人性化维度的评分,职称和收入水平是影响个人成就感维度评分的主要因素。医学期刊编辑人员绝大多数都有医学背景,与医生和医学科研人员相比,医学期刊编辑是医疗卫生系统的边缘职业人群,从事着默默无闻的“为他人作嫁衣”的工作,其工作业绩不易得到关注,这大大降低了医学期刊编辑的工作热情和个人成就感。加之工作报酬较医疗卫生系统主流职业人群低;职称要与出版系统中的图书编辑竞争,晋升难度大;工作时间长,编校任务繁重,使得医学期刊编辑个人的期望与现状不能平衡,从而丧失对自我价值的正确判断。医学期刊编辑的职业倦怠急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
表1 医学期刊编辑职业倦怠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结果
一般自我效能感是个体一种较为稳定的、重要的内在认知资源,能预测个体应对压力和挑战时的总体信心[10]。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在面临大的压力时,由于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不会受到过大的压力,而一般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在面临同样的情境时,会产生自我怀疑,由于不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因而会产生焦虑,易发生职业倦怠。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期刊编辑人员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为24.26±5.27,低于全国常模,并与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评分均成明显负相关,尤其与个人成就感维度相关度更大,这说明医学期刊编辑人员一般自我效能感偏低,可以尝试通过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改善医学期刊编辑的职业倦怠程度,尤其在提高个人成就感方面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可能会更有所作为。
有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是编辑激发工作动机,实现编辑目标的原动力,是增强职业承诺,追求身心健康的内驱力[11]。那么该如何通过有效提高自我效能感来改善职业倦怠呢?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的4个主要来源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①掌握性经验,即个体亲身经历的成功经验;②表征性经验,即来自他人或权威机构的评价;③替代性经验,即相似个体应对某个困难情境的经历或具有示范性的行为;④情感唤起,即个体当时的心理情感状态[12]。根据这 4个自我效能感的主要来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医学期刊编辑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个人成就感,减轻职业倦怠。
保证医学期刊编辑能够定期获得编校技能和相关医学知识的培训,有机会参加各种编辑和医学领域的学术会议,了解工作相关领域中的前沿和发展方向,这样不仅能提升医学期刊编辑的编校水平,使日常工作做得精益求精,而且有益于开阔其眼界,激发工作创新的灵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加更多的成功体验和工作幸福感。
鼓励医学期刊编辑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编校技能大赛和期刊评比活动,在活动中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如果在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无疑是在自信心上注射了一针强心剂,个人成就感得到提升。
在期刊领域中不乏成就较高的编辑和优秀的期刊,优秀编辑的个人魅力和办刊的成功经验是对他人的一种教育,其榜样作用会使其他编辑充分认识到期刊工作的重要意义,对自身职业保持良好的认同度,从而使期刊编辑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所以应该建立职业典范,大力宣传其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外因最终通过内因起作用,自我调适是保持自信、克服职业倦怠的关键。医学期刊编辑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参加心理培训不断增强自我的心理调节能力,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繁重的工作;树立发展愿景,坚定既定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促进目标的成功实现;遇到困境时,具有坚持不懈的韧性,能够很快回复自信,积极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也是一种释放压力、保持活力、提升自信的有效方法。《编辑学报》陈浩元主编将体育锻炼融入日常的工作中,其拥有豁达的心态,矫健的身姿和充沛的精力,健康、快乐、幸福地从事着自己热爱的事业,是我们所有期刊人学习的典范。
综上所述,医学期刊编辑人员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个人成就感低落,这与医学期刊编辑人员自我效能感低下有关,采取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措施,如加强业务培训、选拔优秀工作者,加强心理调适等,将会有效改善医学期刊编辑人员的职业倦怠,提升编辑人员的执业素质。
[1]徐妍,石朝云,游苏宁.编辑职业健康问题分析——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关注编辑健康的实践[J].编辑学报,2012,24(25):496-498.
[2]陈锐锋.关注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健康——科技期刊编辑职业危害因素探析[J].编辑学报,2012,24(1):84-85.
[3]Bandura A.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 [J]. Psychology Review, 1977, 84(2):191-215.
[4]刘萍.大学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J].外语教学,2014,35(6):68-72.
[5]官计,龙霖,李儒林,等.自我效能干预降低双师型护理教师工作倦怠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8): 565-569.
[6]王秀兰,王洁,陈俊峰,等.护理人员工作倦怠与工作投入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23(11):1065-1067.
[7]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187-188.
[8]王子元,杨凤池,姚怡明,等.北京市农转非人群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3):4105-4113.
[9]于涌,张积宾.科技期刊编辑人员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J].编辑学报,2004,16(6):399-400.
[10] 姚永成,姚武,王威,等.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与心里和行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8(5):387-391.
[11] 李萍,栾奕.医学期刊编辑工作者自我效能与职业倦怠研究现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6):925-927.
[12] 周正,韩悦.特殊教育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3):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