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长焕,郑春龙,郑许松
(1.余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 余姚 315400;2.河姆渡茭白研究中心,浙江 余姚 315414;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单季茭白余茭3号的特征特性表现
符长焕1,郑春龙2,郑许松3
(1.余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 余姚 315400;2.河姆渡茭白研究中心,浙江 余姚 315414;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余茭3号是从八月茭优良变异单株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系,其特征特性表现为分蘖力强,高峰苗比八月茭增加5.9%,但肉茭重比八月茭低3.8%;耐高温孕茭,产茭时间在8月30日至9月16日,比八月茭提早17d;667m2壳茭产量885kg,与八月茭及其他供试品种无显著差异;Vc含量高,比八月茭增41.0%,且肉白、质嫩、味鲜糯,品质优良。
单季茭;余茭3号;特征特性
茭白属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性沼泽草本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在条件适宜时,寄生在茭白植株体内的黑粉菌产生吲哚乙酸,刺激茭白茎尖膨大而形成可食用的肉质茎[1-3]。目前,茭白栽培种主要为无性繁殖,常利用变异株选育新品种。近年来,一些科研人员依靠茭白变异株的发现、繁育和定向筛选选育出一批茭白新品种[4-7]。浙江省余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术人员于 2009年8月下旬在单季八月茭田中发现了一株孕茭特别早、个体较大、品质优良的变异单株,并选留下来。经过6a的选育与扩繁,培育出群体长势整齐、采茭相对集中、种性渐趋稳定的新品系,并将该品系命名为余茭3号。余茭3号在余姚市茭白主产区试种,表现较好,2015年试种面积已达100hm2。本文综合比较了余茭3号与其他主要单季茭品种的特征特性差异。
1.1 参试品种
试验在余姚市河姆渡镇芦山村梅雪君承包田进行。土质为黏质壤土,呈弱酸性,肥力中等,灌排方便。
供试材料有余茭3号、八月茭、十月茭与大洋单季茭4份。其中,八月茭、十月茭是余姚市单季茭主栽品种,大洋单季茭于2011年从缙云县大洋镇引进,目前余姚市有少量面积种植。
1.2 处理设计
以供试材料为处理,八月茭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5m2。每小区用田塍隔开,有单独的进排水沟,试验区外设置保护行。株行距为1m×0.625m,均行种植,每小区种植茭白24墩,折667m2种植1067墩。
1.3 栽培管理
4月2日统一定植到试验田,栽培管理按当地单季八月茭栽培习惯。不施基肥,追肥4次,每667m2用肥量折纯N27.5kg,P2O516.2kg,K2O 13.3kg。除草耘田2次,病虫害防治2次。试验期间各处理小区病虫草害防治及肥水等管理措施基本一致。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xcel2007处理,用DP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对差异显著的各处理用新复极差(SSR) 检验[8]。
2.1 分蘖动态
余茭3号、八月茭、大洋单季茭在4月15日开始分蘖,从移栽日到开始分蘖日为13d,十月茭分蘖时间推迟到4月30日后,从移栽日到开始分蘖日需29d。余茭3号、八月茭、大洋单季茭在6月30日分蘖达到最高峰,移栽至达到最高分蘖时间为90d,十月茭高峰苗出现时间要推迟15d,移栽至达到最高分蘖时间为105d。余茭3号分蘖力强,最高分蘖数分别比八月茭、大洋单季茭与十月茭增加5.9%,8.4%和21.6% (表1)。
表1 余茭3号等茭白在品比试验中的分蘖动态表现
2.2 经济性状
从表2可知,余茭3号株高比八月茭矮4cm,较大洋单季茭、十月茭矮2cm,其肉茭重分别低于八月茭、大洋单季茭3.3和3.6g,高于十月茭2.5g。余茭3号茭白长相均称,肉茭长比八月茭短1.9cm,肉茭最宽处要较八月茭小0.35cm。
表2 余茭3号等茭白在品比试验中的经济性状表现
2.3 产茭日期与产量
从表3可见,余茭3号8月30日始产茭,比八月茭与大洋单季茭9月16日始产茭提早17d,比十月茭10月1日始产茭提早32d。余茭3号与十月茭产茭历期略短,为17d,八月茭与大洋单季茭产茭历期较长,为19d。余茭3号的产量同其他供试品种无显著差异,但八月茭较十月茭增产极显著,大洋单季茭较十月茭增产显著。
表3 余茭3号等茭白在品比试验中的产茭时间与产量表现
2.4 品质测定
测定结果 (表4)表明,余茭3号的干物质和Vc含量要高于其他3个品种,尤其余茭3号的Vc含量,分别比八月茭、大洋单季茭和十月茭增41.0%,54.2%和11.2%。余茭3号的蛋白质含量略低于十月茭,但高于八月茭与大洋单季茭。
表4 余茭3号等茭白在品比试验中的品质表现
目前,浙江省茭白种植面积在2万hm2以上,平原地区单季茭品种的产茭时间多集中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双季茭夏茭上市时间在5—7月,双季茭秋茭最早产茭时间要在10月上旬,很少有8月至9月上旬产茭的茭白品种。本研究选育的余茭3号,产茭时间为8月底至9月中旬,比其他单季茭品种提早17d以上,填补了这段高温季节的市场空当。
余茭3号移栽后起发快、分蘖力强,具有潜在的高产基础,而且余茭3号茭白质地细嫩、表皮洁白光滑、微鲜带糯,Vc含量明显高于亲本及其他供试品种。余茭3号产量与主栽品种接近,肉茭重略低于八月茭,分蘖特性优良,产茭时间早、品质优,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1] 郭得平,李曙轩,曹小芝.茭白黑粉菌(Ustilagoesculenta)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1,17(1):80-84.
[2] 戴芳澜.真菌的形态和分类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219-232.
[3] 施国新,徐祥生.茭白黑粉菌在茭白植株体内形态发育的初步研究 [J].云南植物研究,1991,13(2):167-172.
[4] 丁潮洪,胡海娇,刘庭付.茭白新品种丽茭1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7(9):32-33.
[5] 郑寨生,张德明,张尚,等.单季茭白新品种 “金茭1号”[J].园艺学报,2008,35(5):778.
[6] 沈学根,徐杰,周建松,等.双季茭白龙茭2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J].浙江农业科学,2010(1):29-30.
[7] 符长焕,郑许松,翁丽青,等.双季茭白新品种 “余茭4号”的特征和特性 [J].浙江农业学报,2012,24(1):22-25.
[8] 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26-347.
(责任编辑:吴益伟)
S645.2
B
0528-9017(2016)05-0705-02
2016-03-12
符长焕 (1960—),男,浙江余姚人,高级农艺师,本科,主要从事茭白栽培技术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工作,E-mail:fchf926 @126.com。
文献著录格式:符长焕,郑春龙,郑许松.单季茭白余茭3号的特征特性表现 [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5):705-707.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