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类能制造一架永不降落的飞机,就好像宫崎骏《天空之城》中的飞行岛屿拉普达那样,那该多好呀!其实,早在数十年前,一些研究人员就开始研制永不降落的核动力飞机了。那么,为什么没有造出来?这其中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最初的计划
美国研制核动力飞机,出发点是想制造出高性能的远程战略轰炸机,绕地球转几圈不用加油,从而也就可以摆脱对军事基地的依赖。而前苏联呢,也是这么想的。那时,前苏联还没有航程很远的轰炸机,所以前苏联领导人非常希望能研发出一种可以轻松飞到美国任何地方的上空,进行轰炸后,还能返航的轰炸机。
1946年5月,由美国空军主持的飞机核能推进计划(NEPA)开始启动,研究方向是核动力远程战略轰炸机和高性能飞机。到1948年时,美国空军就已经为NEPA投入了1000万美元。后来,NEPA被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和美国空军的联合飞机核推进项目取代,这就是ANP项目。
早期,前苏联对核动力飞机的讨论只是停留在报告上。1952年,前苏联科学家亚历山大罗夫在报告中写道:“近期,我们在核能应用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在未来几年内我们可以开始研制核能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可以应用到重型飞机上。”但是又过了3年,前苏联的核能飞机还没有任何消息,而死对头美国那边却传来消息,他们正在研制一种名为NB-36H的核动力飞机,且进展顺利。于是,前苏联领导人不再淡定,下令研制!
研制的难点
制造核动力飞机是要在飞机上装一个反应堆的。于是,研制核动力飞机遇到很大的难关:如何保护驾驶员不被反应堆长时间辐射?还有,若飞机坠毁后,带来的地面核污染如何避免?当年,NB-36H装上反应堆试飞,在测试反应堆对驾驶员的辐射水平时,NB-36H旁边还跟着另一架飞机,上面装满了士兵。万一NB-36H坠毁,士兵们能第一时间冲下去封锁现场,避免周围人员受到核辐射。
还有一个技术难点是,在飞机上只能使用气冷技术,就是用空气来冷却堆芯,而气冷堆别说在那个年代,就是现在,它也属于高难技术。核动力航母和核潜艇之所以能比较容易实现核动力,是因为它们天生就在海里,可以用取之不尽的水来冷却堆芯。另外就是航母和潜艇体积庞大,装一个反应堆上去,再加一个几十吨的保护罩,体积和重量都可以接受。
然而,以上技术难点并不是核动力飞机没有出现的原因。如果不考虑别的因素,核动力飞机是有可能生产出来的。根据参与过核动力飞机研制的前苏联工程师回忆,如果资金充足,并且没有高层领导人设置障碍的情况下,前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就能实现核动力轰炸机的部署。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研制核动力飞机项目取消了呢?原来,美国、前苏联研制核动力轰炸机的初衷是:全球飞行,实现全球核威慑。但是,后来洲际导弹蓬勃发展,这些带核弹头的洲际导弹大量部署在核潜艇、航母和陆地上。此时,再用核动力飞机实现核威慑就显得效率低下了。
用武之地
从理论上讲,一磅(大约454克)浓缩铀可以驱动一架飞机绕地球飞80圈。所以,核动力飞机研制虽然困难重重,但诱惑也很大。那它以后还可能出现吗?又会在用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核动力战略轰炸机是不可能再用了,飞机再怎么快,也赶不上洲际导弹。
那么侦察机呢?也不会使用,RQ-4全球鹰无人机航程可达25 000千米,可从美国本土飞到任何一个国家的上空。以后的太阳能无人机在高空滞空半年或一年都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在军事侦察上,核动力飞机也没有用武之地。
一个可能的用武之地,就是货运飞机。核动力飞机能实现载重大,无需燃油,可连续十几年在不加油的情况下进行全球快速运输。核动力航母可连续20年高速航行而不用补充燃料。如果核动力货运飞机出现,那么它的一个好处是节约大量的燃油,并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
核动力飞机听上去很疯狂,但是很多时候,是否疯狂主要取决于我们处在哪个时代。以核作为动力的历史才短短60多年,谁知道以后的气冷堆技术或其他核技术会有怎样的高速发展?又有谁,能百分之百断定现在的“谈核色变”,不会随着核防护技术的进步而消失?也许,未来的蓝天上会翱翔着一架永不降落的核动力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