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慕秋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四种途径,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生物学原理和开展实验的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生物 实验 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144-02
实验教学能够解释许多生物现象,让学生观察到各种生物体的结构,有利于升华学生的生物素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索出一个科学高效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是生物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通过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一、链接生活,丰富实验材料
进行生物实验前,一定要充分地准备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对实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选择合适并且贴近生活的材料,不仅可以达到实验的要求,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链接生活,丰富实验材料。
比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一中,在进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前,笔者从市场上买来新鲜的洋葱,给学生切成若干份作为实验材料,供学生将洋葱鳞片叶表皮制成切边进行质壁分离的观察。进行“叶绿素的提取”这一实验时,实验材料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含有叶绿素的蔬菜作为实验材料,比如菠菜、韭菜等,实验时让学生从笔者事前买好的几种新鲜蔬菜中选择自己心仪的材料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都很有热情,因为实验材料很丰富,大家的选择不同,当进行完实验获得结果后,学生都相互观察和交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此外由于实验材料丰富且贴近生活,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都想要观察一下自己日常食用的蔬菜等其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效率。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笔者选用贴近生活的实验材料,保证了原材料的鲜活,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提高了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新设计,凸显自主意识
教师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时,不应一味地照搬书上的内容,让学生根据教材刻板地去执行。生物实验与理论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新设计,自己去探究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以凸显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比如在进行完“酶的催化”实验后,笔者提出了一个实验项目,让学生去检测成熟的梨中是否含有淀粉与可还原性糖,笔者会给大家准备好实验材料,由学生分组然后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设计的实验方案也不尽相同。所有学生都是按照淀粉遇碘变蓝和可还原性糖加入斐林试剂后会产生砖红色沉淀的实验原理进行设计的,有些学生细节处理不到位,实验操作不规范,例如没有将提取液加入斐林试剂后的现象与等量的清水、还原性糖加入斐林试剂后的现象进行对比,不够谨慎;有些学生进行实验的梨提取液过多,增加了实验的时间;有些学生做的非常规范准确,提取液选择适量,既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效果,也不会增加过多的实验时间,设计的方案很优秀。笔者会对每个小组所做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与指导,对有创意的设计方案提出鼓励与表扬,通过这样的过程,促使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巩固所学的生物及实验操作的知识,提高生物素养。
在上述实验活动中,笔者通过设计实验题目,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灵活地调整教学流程,有效地提高了实验的教学效果,凸显了教学的自主意识和实验的探究性。学生在自主设计的过程中,主动去学习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了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三、师生相长,发挥主导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要成为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切实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生物实验时,教师发挥主导性,对学生加以辅导,能够显著地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进行“酶的催化”实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时,笔者的教学目标是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初步学会设计实验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实验安排在教材知识“酶的特性”教学之前,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得出结论。在实施实验的过程中,笔者会明确地告诉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指导他们进行规范正确的操作,例如淀粉和唾液搅拌的过程非常重要,充分地进行搅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笔者让学生依次进行注入可溶性溶液、注入蔗糖溶液、注入唾液、保温5分钟、加斐林试剂、加热和记录实验结果这些实验步骤,在学生进行每项实验步骤时,观察各个小组的操作,有不规范的地方加以指导或亲自示范,充分地发挥主导作用。待学生进行完实验后,进行实验总结,笔者会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比如几个试管加入斐林试剂后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水浴加热和直接加热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通过比对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酶具有什么样的特性等。学生最终经过讨论、整合和加工探索出酶的特性。在笔者的主导作用下,实验教学具有探索性,发挥出实验应有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充分地发挥了主体性,通过实验对相关知识形成了深刻的记忆和感受。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讲解,既不放任学生自由实验,也不过度地参与甚至直接告诉实验结论,很好地起到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扮演的角色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索性,提高了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四、注重拓展,建构知识体系
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应当对实验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有机整合和知识拓展,有效地呈现实验教学内容,巩固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将实验的效用发挥到最大,提高学习效果。
比如,在进行完“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一实验后,笔者会对实验内容进行提问解答与归纳总结。在装片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用龙胆紫染液或醋酸洋红染液进行染色,那么常用的染色试剂有哪些呢,其用途是用来检测什么材料的呢?提问后学生都一条一条地将答案说出来,然后笔者再进行归纳总结,碘液用以检测淀粉,斐林试剂用以检测可溶性还原糖,苏丹Ⅲ、Ⅳ用以检测脂肪,双缩脲试剂用以检测蛋白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溶液等碱性染料用以染色体染色,健那绿染液用以线粒体染色,甲基绿用以DNA及RNA染色,二苯胺试剂用以鉴定DNA,重铬酸钾用以鉴定酒精,溴麝酚蓝用以鉴定二氧化碳。笔者将答案通过板书清晰地展现给大家,供大家记录笔记,形成这一知识点的知识体系。观察完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学生可以根据观察到的图像特征判别其属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笔者挑选能够观察到清晰图像的学生,各自将所观察到的图像画在黑板上,使有丝分裂各个时期图像都被陈列在黑板上,最后笔者再对每个时期有丝分裂的特征进行描述和总结,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笔者通过适当地提出合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与知识拓展,让学生利用实验更加清晰地记忆所学的知识点,加深了对实验的认识,并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生物教学的要求和标准更加规范和严格,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高。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采用链接生活、创新设计、师生相长、注重拓展等策略,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实验学到更多生物知识,提高自身生物素养。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