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社团参与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

2016-12-07 16:07沈秋贵游红梅陈娜
学会 2016年10期
关键词:科技社团福州市精准扶贫

沈秋贵 游红梅 陈娜

[摘要]本文以科技社团如何更好地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为切入点,以福州市科协及所属科技社团为例,分析近年来开展扶贫工作的主要做法、成效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科技社团 精准扶贫 福州市 科协

福州市科协是福州市最大的科技类社会组织的业务指导部门。近年来,市科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牢牢把握“四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组织动员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工作方式,结合科协工作实际,积极开展科技社团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为福州市精准扶贫工作做出贡献。

一、开展扶贫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

2014年10月,中国科协下发了《中国科协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政府主导、科协搭台、学会唱戏、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鼓励国家级学会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有企业的院士专家以及海外人才智力资源参与示范区经济转型发展,通过智力纽带、技术纽带逐步辐射到经济纽带,助力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福州市先后推荐闽清县、连江县为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点。两年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形式,邀请11个全国学会,近100名海外专家、在京及在榕高校专家教授,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咨询指导和项目对接活动。通过对接引进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研究员张宏翔等5名国家级专家团队,并获得“福建省百千万人才”专项奖励经费400万元。中国生物学会、中国电子学会等也先后与福州市企业成功对接,该学会专家还针对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对企业发展规划做了初步顶层设计,明确了今后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切实解决了企业瓶颈问题。福建农博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远远领先国内外最高水平,填补了我国在这项技术中的空白,同时还储备了大量优质项目,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组织院士专家与企业对接

2010年以来,市科协组织院士深入福州市一些工业园和科技型企业考察,开展技术诊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市科协已为福州市累计引进36位院士、228位(领衔)专家带领1346名专家及其研发团队,在福州市设立了22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其中院士工作站39个,专家工作站185个),联合设站企业开展了960个科技项目研发攻关,引导企业投入研发经费10.26亿元,为企业培训创新人才、技术骨干等12469人次。项目累计总投资105.45亿元,预计新增产值517.73亿元,上缴税收33.2亿元,新增利润69.1亿元。其中,在32家企业、6家事业单位建立了39个院士工作站(含1个海外院士工作站、1个第二院士工作站)。同时,市科协每年牵头组织开展福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认定工作,2011-2015年全市累计认定14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其中院士工作站28个,专家工作站119个,实现了12个县(市)区全覆盖,促成市财政下拨建站补助经费2625万元,有力推动了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全市共有32个院士工作站荣获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称号,建站数量位居全省榜首。全市共有5个院士工作站先后被授予福建省院士专家示范工作站称号,授牌总数占全省1/6。有2个院士工作站荣获全国“讲理想、比贡献”优秀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院士工作站荣获福建省“十佳”院士专家工作站。2012年,付贤智、张钹、顾国彪3位院士被福建省授予“6·18突出贡献奖”。院士(专家)工作站有效发挥了合作研发、转化成果、引才育才、聚集创新要素、提升创新水平的平台作用,合作成效显著。

(三)开展学会联村送科技、送智力到基层

2008年以来,福州市科协按照“科协引导、会村联合、精选项目、长期送技(智)、实用实效、科普惠农、择优奖补”的原则,深入开展“学会联村送科技”活动,积极引导市级学会结合各自的专业特长,与福州市农村新兴产业组织和农户结对帮扶。9年来,累计组织74个市级学会、25个区县学会、近2000名学会会员科技工作者,以派专家到基层,发放科普宣传资料、义诊、开展科技讲座、科技咨询、手把手定期指导等方式提供面对面的贴身帮扶,共计开展163个联村项目,结对帮扶的农村覆盖福州市7个县(市),受益农民近2万人次。这些项目围绕基层发展需求,涵盖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医疗救助、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依托各学会的渠道优势,如市园艺学会在闽清、闽侯等示范园区农户示范点新推广甜榄新品种面积100多亩,示范点鲜食甜榄售价明显提高,是普通加工橄榄的十倍以上,有效地促进示范周边地区橄榄种植业的发展壮大,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在闽侯、闽清的转化和推广,促进了农业增效,增加贫困户收入。

(四)实施科普惠农和益农计划

1.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十二五”期间,市科协大力实施农村、城市社区科普计划。据统计,目前已建成城乡科普工作站664个,城乡青少年科学工作室63个,科普宣传栏2163面,使用新型科普画廊38个。2015年,全市共有4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个科普示范基地、2名科普带头人获国家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奖补资金110万元;3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4个科普示范基地、3名科普带头人获福建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实施项目表彰;3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4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9名农村科普带头人获福州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实施项目表彰,兑现奖补资金60万元。

2.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十二五”期间,市科协针对农村贫困村、贫困户特点,积极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手对手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共举办农村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班374个,培训农民2.5万人次(含妇女5000多人次)。

3.强化农技协工作。市农技协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福州分行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书》,获得6亿元授信额度,缓解了农技协会员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贷款难”问题。

(五)实施科技工作者决策咨询课题调研活动

重点课题调研活动发挥了学会作为创新团体的作用,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个人才智凝集为集体智慧,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发挥了科协科技思想库作用。自2008年起,福州市科协着力打造“重点课题调研”项目,经过7年多的持续开展,共开展调研课题185项,编印《福州市科协调研》57期、《专家建言》128期送市领导班子及相关部门参阅。调研内容涉及工业、农业、医学、交通、建筑、环境保护等领域,有30多篇调研报告得到市领导的批示,部分建议被政府采纳实施或得到政府专项经费资助。其中《打造福州“中国温泉之城”的对策研究》得到市领导批示后,列入了2010年市政府重点工作,下大力气抓好此项工作,各部门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统一认识,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创建工作,2010年12月29日国土资源部正式命名福州为“中国温泉之都”荣誉称号。“打造福州‘中国温泉之城的对策研究”等8篇调研课题先后获得中国科协优秀调研课题二等奖、福建省优秀建议奖、福州市优秀调研课题。《加快推进我省公立中医院改革发展》被福建省委办公厅《八闽快讯(专报件)》(第1140期)采纳。这些课题调研对福州市申报中国温泉之都、茉莉花国家地理标识、发展现代化都市农业、发展云计算产业、建设马尾新城、规范物业管理等重点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课题调研项目的实施还带动了各学会转变工作作风,扎实深入基层搞调研之风的形成,许多学会开展的调研项目得到市领导和相关部门好评,对本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开展扶贫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投入资金不足

资金来源比较匮乏和单一,主要来自政府经费。市科协“十二五”期间共投入714.2万元资金用于农村帮扶工作。因帮扶基数大,人均摊到贫困户一般在千余元,分散、有限的资金难于用于发展产业项目,无法形成效益的最大化。

(二)农村人才匮乏

福州市贫困人口多位于山区偏远地域,交通不便,自然和生活条件恶劣,很多人才不愿去农村。有本事的人早闯出去了,有知识的人也通过上大学离开了,有力气的青壮年也进城打工了,留在农村的人群以老人、小孩、病残人居多。人才短板问题在贫困地区普遍存在。

(三)扶贫项目甄选难

种养殖业生产周期长、市场行情可预见性不强,农业生产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抱团发展能力弱等问题长期存在。同时,农业生产受气候影响大,手段技术需求各异,对市场需求描述不准,规避风险弱,要找准脱贫致富项目十分困难。

(四)扶贫对象较分散

福州市农村贫困户分布在5个县(市)74个乡镇的737个村,其中10户以下贫困户所在村有641个,占86.97%;10户以上贫困户所在村有96个,占13.03%,总体上呈现“插花式”“分散式”分布特点,因病、因残、因灾致贫的贫困户占到半数以上,精准“滴灌”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极高。另外,贫困户多分布在老少边岛地区,对企业吸引力有限,开发难度较大。

三、进一步推进科技社团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人才优势,培训农村人才

市科协所属的科技社团具有人才优势,有从事科学研究、科技管理、科技推广与开发等各类科技人才,涵盖社会经济各个学科领域。针对农村留守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体力欠佳等情况,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精准靶向培训。创新培训形式,鼓励农民通过“半农半读”等方式就近接受职业教育,建立面向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包”,采取“群众点菜、专家主厨”的方式,组织“科技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采取组织专家定期,经常性深入田间地头,以“现场指导+实地操作”的培训方法,与群众面对面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和实地操作。同时,还邀请省级专家,深入种养基地开展专项科技服务培训,补充急需、实用的本地人才。

2.创业资助培训。将农民贫困家庭劳动力纳入“就业创业证”登记范围,提供“一户一培训、一户一就业”等优惠政策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开展“一对一”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给予创业资助,继续开展“雨露计划”培训,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

3.用好政策性优惠和奖励措施。引导和支持用人企业在贫困地区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鼓励用人单位优先招收持有“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的贫困人员,对于与贫困户签订劳动合同并实际聘用一年以上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或其他优惠扶持。充分用好政策性优惠和奖励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农村去,到基层去。

(二)发挥组织优势,合理统筹资源

农村的贫困、农民的贫穷很大程度上在于人才的匮乏和技术的不足。精准扶贫更离不开人才,更需要智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重点在用好用活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上下配合,做好“人才经济”大文章。

1.支持引进培育扶贫开发专业人才。从人才工作经费中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引进培育扶贫开发专业人才,如优秀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产业骨干人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下基层创业,不断增加基层扶贫开发人才总量。

2.向党和政府举荐人才,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配合农作物生产、科技发展规划和作物科学发展需要,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与沟通,向党和政府举荐人才,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3.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和能力。借助院地共建合作优势,加强与区内外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机构合作交流,建设一批科技扶贫创业平台、致富技能培训站所。定期举办贫困人员素质提升、新型农民培训等种、养、加工技能培训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贫困人口致富能力,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生产和就业,培育自我“造血”功能。

4.组织协调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对口帮扶,合作共建农业产业化科技项目。落实《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面向农业、农村开展技术服务,带领贫困户创办经济实体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用科技创新促进贫困户发展适合当地的优势产业。

5.动员各方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和脱贫。动员组织离退休老干部、老专家、老工人以及海外热心公益事业的华人华侨,依据各自资源优势,有目标、有任务、有经费、有责任地参与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来,出资出力,为精准扶贫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三)积极发挥会员单位科技资源优势

1.促进科学家与地方决策者对话。联合学会邀请全国知名院士专家,举办与当地党政领导座谈会,在面对面的交流中,院士专家们以深厚的专业背景、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方法,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复杂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可行性强的具体意见,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聪明才智,促进科学家与地方决策者之间的对话,直接推动本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开展决策咨询课题调研活动。组织会员单位开展调查研究,针对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短板,遴选课题,为市领导科学决策服务。

3.共享科技资源。通过市科协各个扶贫、惠农项目,将科协的智力资源与会员单位的科技资源与贫困地区共享,组织专业服务队下基层对口帮扶。

(四)加大力度。积极参与“三下乡”活动

积极发挥科技社团优势,积极参与科教文“三下乡”活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为“三农”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并选用不同形式,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组织实施。

1.建立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和产业化示范企业。组织有经验、掌握先进技术的科技人员下乡,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和产业化示范企业等,开发新技术、新成果。

2.缩短科普与公众“最后一公里”。印发各种科普和文教方面的宣传照片、图册和媒体材料,普及农村科学知识,激发贫困农民的内生动力,使脱贫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行为。

3.强化科普与人文、艺术的整合。举办科技大集和科技成果及加工产品展销活动,强化科普与人文、艺术的整合,综合运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多种表现形式,增强科学传播的吸引力。

4.举办培训班和科技知识讲座。举办农民骨干培训班,组织科普和技术知识讲座,通过科教文“三下乡”活动,实现新技术、新成果与农业产业化对接,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发展,使现代文化教育与农村文化教育相融合。

(五)建立台账,确保帮扶准确有效

确定扶贫对象是开展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建立符合实际的扶贫工作台账,因地、因人制定帮扶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强化工作落实,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为使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提供可靠的技术、人力和财力保障。

1.建立贫困家庭总数台账。通过入户调查、建档立卡,掌握贫困家庭总数,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为结出精准的“果”打好基础。

2.建立帮扶结对台账。各县区科协要积极开展身人农户走访摸底、心人农户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农户实际,建立起问题需求、结对帮扶、帮扶落实情况一体化帮扶台账,精准到户,因户施策,一户一户地帮助脱贫,并根据已建立的工作台账,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工作。

3.建立动态精准管理台账。不仅要把每家每户、每年每月的情况调查清楚,形成静态资料库,还要随着情况的不断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有些贫困户可能通过扶贫脱离了贫困线;有的家庭可能因为天灾人祸陷入贫困线;有的家庭也可能脱贫后又返贫,这就需要我们算好静态账,盯紧动态账,做到有进有出,防止挂一漏万。要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完成“统一套装”的同时,更加注重“量身定制”,要因特定困难、特定区域、特定^群分类施策,确保有的放矢,如期实现脱贫。

猜你喜欢
科技社团福州市精准扶贫
奇妙的梨子提琴
教育,是一种成全——福州市宁化小学“成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以生为本:互动中落实高效讲评——以“2018年福州市质检卷”为例
科技社团服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分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科技社团智库建设的深度思考
泰州市提高科技社团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科技工作者参与科协团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