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已有22座城市开通轨道交通线,运营管理里程达2764公里。
2020年,全国建设轨道交通线的城市将达50余个,规划总里程或超7000公里。
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轨道经济日益繁荣。那么,与其他城市相比,重庆的轨道经济有哪些特征?未来,它将怎样突破重围?
在此,特邀请重庆社会科学院原经济研究所所长田丰伦进行解读。
特征:立体多元
重庆的独特地貌,令重庆轨道经济具有鲜明的立体多元特征,形成了多个产业带。
其一,服务沿线居民,促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杨家坪商圈的蜕变,便是其中典范。
其二,以现代高端服务业为主,建成了国内重要的金融功能区、商贸区、信息中心。
其三,依附轻轨建设,助力车辆制造、交通控制系统、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发展。两江新区产业园的带动效应,即是一种体现。
影响:优化区域
轨道经济的发力,是重庆深化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佐证。
目前,重庆业已开通的四条轨道交通线与市内各公交车站、铁路航空站相衔接,分担了沿线30%的交通压力,有效地优化了区域间的人口分布,促使区域资源转移,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江北CBD、大渡口商圈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例证。
发展:走出国门
近年来,重庆市轨道交通装备已实现本地化生产,整车、道岔、PC梁、内饰结构件等全产业链搭建完毕,已具备市场竞争力。
如何激活市场竞争力?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走出国门,通过海外投资、合资,或非政府组织融资等方式,向国际市场提供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技术。
突破:持续创新
未来,创新是轨道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方面,与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加大沿线资源综合利用,形成物流、商贸、旅游、文化传媒等服务业更加紧密的聚集效应。
另一方面,优化运营、管理机制,结合资产、资源优势,推动重庆轨道交通业向交通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产业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