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见识、有思想”的特定社会群体,备受社会广泛关注。但是,大学生往往思想还不成熟,充满激情容易失控,再加上大学生整体普遍社会经验缺乏,理解事情大多注重表面、片面,常会采取偏激行为,容易造成突发群体性事件,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稳定。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积极有效的预防和应对处置。
【关键词】高校 突发群体性事件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
一是现在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庭里一般都是“要什么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很容易造成“自我感觉良好、自私、优越感、自我为中心”。这样的大学生不管是进入社会还是进入高校,对于角色的转变的接受度都有点困难,毕竟高校是一个群体社会,大家都是一样的,没有人会特殊,除非你能力强过众人。
二是大学生在高校内处于一个不尴不尬的地位。大学不像高中、初中、小学,老师和学生是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大学老师不会管的特别严,除了正常点名,其教学就是在一个相对自由、平等的环境下进行的,课堂上大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当大学生进入一些校组织或学生社团之类的组织中,一开始是一个新生的角色,上面有学姐、学长压着,有部长、主席等压着,有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这样就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影响,毕竟他们在家是说一不二。来到了学校,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谁会看重谁,只有能力强者说话,这样就会让大学生感到特别压抑。
三是大学生的信息辨识度还是有点差,特别是对于谣言的辨识度。虽然大学生被称为高思想、高素质的,但是由于没有进入社会,还在家长和学校的保护下生活。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事情不会用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而是以自己感性的理解,或者是大多数人的理解来看待问题。
四是学校思想引导中的偏差。课堂自由是高校的一大特点,所以如果国家以及世界上有比较大的事件发生,老师和同学就喜欢一起讨论,而这时问题就出现了。老师相对来说是学生比较崇拜的人,对于老师说的很多话学生都自然而然认为是对的。当老师在评述某一事件时,大学生往往只听进老师关于批评的观点阐释,而对于老师最后说的一句“此观点仅是个人观点,大家不要往心里去”的话就成了耳旁风。这样就导致大学生仅记住那些批判思想,而影响大学生的正确思想。
五是法律意识淡薄。来到大学会有很多课程学习,小到“学生学习守则”,大到一些基本的法律。很多人认为法律离自己很远,最多违纪,怎么也不会触犯法律,所以对法律不是很重视。同时很多人以自我为中心,崇尚社会习性,因而对于一些剑走偏锋的事大学生不知不觉中会触及。
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措施
建立专业的预防机构。建立一个专业的预防机构,大致由学校相关领导、宣传部门、心理咨询师、医务室、保安部门、监测小组、评估小组组成,这里的检测小组最好由大学生组成。这些大学生最好打入学生团体,这样方便检测学生的思想内容,预防校内有什么事情发生。对于在校内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一定要有人出面调解,而且确保调解清楚,不要用武力解决问题。
完善装备、制定应急措施。对于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发生时需要的一些设备要备全,如巡警车、医疗设备、保安装备等。制定至少三套的应急措施,以防事情发生时大家手足无措。应急措施务必完整,并进行实际演练,以确保能完美实施。同时定期进行一次演练,让不同年纪的大学生、不同地方的大学生都能了解学校的意图。
建立专门的信息检测制度。由检测小组和评估小组组成,检测小组可分为实战组和网络技术人员。实战组以贴近学生生活来进行,而网络技术人员则是通过网络进行检测,这样双管齐下,效果肯定不错。而评估组则是由专业人员担任,当监测组发现问题,上报后,就由评估组进行评估,再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在大学里,各科老师都要注意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思想,不要把坏的思想传递给别人,同时要进行一些讲座、开班会等方式进行思想引导。对于重大事件要及时作出回应,要做到公平公正。对于国家的一些大事,希望校方也要给出一定解释,大家一起讨论,通过主流思想带动大家,这样预防效果就会做到很好。
定期进行思想检测。这个是关键,为什么呢?只有定期做思想检测,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这样对于有问题的大学生可以及时实施改变措施。有些人总认为,去心理咨询室就是一些有神经病的人去的,其实不然,心理和神经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定期进行思想检测,这样心理咨询室就会得到大学生的心理数据,这对于预防有很大的功效。
与家庭建立联系。有些大学生很是依赖家长,对于这样的学生,学校可以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而对于那些不喜欢和家长交流的大学生,家长可以通过观察来了解。如此与大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多管齐下,了解大学生动态,防患于未来。
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发生后的解决方案
启动应急措施、及时搜集相关情报。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尽量使事情发展成为可控事件,这样会使伤害率达到最低。在启动应急措施后,及时了解外面动态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检测小组本来就是搜集情报的,这样关键的情况下,只有发挥他们最大的优势,搜集情报,了解动态,这样才可以及时做出下一步的判断。在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一定会有一些想顺手牵羊的人在里面插科打诨、煽风点火。这时候就需要特别注意这种情况,如有发现,就要及时破坏其计划,保障公众的利益。
保护学校通信、交通、供电、水等公共设施不被破坏。为什么要把通信放在第一位呢?道理很简单,当事情发展到不可控的时候,请求支援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情报的搜集也是需要通信设施的。交通也是很关键,交通是一个地区的咽喉,交通不好,即使了解情况也不好实施。供电、水等生活必需品,若这都没有,那只会让情况更糟。还有医疗系统等。只有保障生活机制的正常运转,这种突发性事件才可以更有效地得到控制。
及时疏散大学生,关闭一些公共场所,避免大学生大面积的集合。不管发生什么样的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及时疏散尤为重要。如果不及时疏散,只会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或者是被迫“参与”。关闭一些不必要的公共场所等,这样可以防范突发群体性事件发生在这些人群聚集的地方,产生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对大学生做出事情的回应。笔者一直认为个别高校对于这件事做的不够好,大学生不像高中、初中、小学一样,老师说好好学习,我们就乖乖地看书、写字。大学生是有思想的,而且对于自己的权利相当在乎,对于大学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有知情权。对于这样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如果校方不给予一个明确的回应,那么大学生只会自己猜测,自己调查,最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谣言,从而造成更大的恐慌。只要对大学生做出一定的说明及引导,对于高素质的大学生来说,接受并不是很难。
高校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人才在这里汇聚,思想文化在这里得到交流,新思想在这里产生。高校里的人追求新奇的思想,崇尚民主、自由的生活。有些不法分子就是看中这些,积极渗透到里面去,从而引起动乱。高校是一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积极地采取措施保护好高校。我们只有制定严密的预防措施,同时在发生时有一个冷静的态度去处理,这样的话才能保障高校的安全。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
【参考文献】
①徐海亮、李继林:《角色理论视野下“90 后”大学新生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第11期。
②胡晓玲:《“善治”:高校突发事件的长效治理机制研究》,《江苏高教》,2012年第6期。
责编/高骊 肖晗题(见习)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