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感恩思想的当代解读

2016-12-06 17:47赵卓雅张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儒家子女

赵卓雅+张敏

摘 要: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思想,孝报父母恩、忠报君王恩、义报友恩等都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的感恩思想,然而时代在进步的同时,我们应该立足于当代,赋予传统儒家感恩思想以时代的意义,做到儒家感恩思想的与时俱进,传承与丰富发展,弘扬传统感恩美德,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感恩 孝 忠 时代

感恩作为我国传统道德的美德,历来备受重视,儒家文化强调孝为报父母恩,忠为报君恩,义为报友恩等,这种思想对当时社会秩序和道德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要立足于时代和当代现实生活的实际,在尊重传统儒家感恩思想精髓的基础上,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其能够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发展,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所谓的感恩就是“一个人对他人、社会与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或益处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

一、孝为报父母恩的当代解读

儒家的感恩思想首先表现为对父母的孝,即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儒家文化对孝进行了大量的论述,经典名言至今脍炙人口。《孝经.开宗明义》中写到“夫孝,德之本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儒家将孝顺父母看作是德行之本,强调我们的身体发肤都是父精母血,母亲十月怀胎,父母辛勤养育而给予的,因此不能随意伤害自己的身体,这是孝顺最基本的表现。那么于今天而言,对于那些为情所伤和压力所困,就轻易结束自己生命的人来讲,他们的行为就是最大的不孝。还有当今许多为了追求时尚和彰显个性的青年,在自己的身体部上文身,在鼻子和舌头上打孔这些现象如今屡见不鲜。然而这些行为在深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观念影响的老一辈们看来是如此的不可思议,难以接受。不过,随着时代潮流的进步,必然要求我们对一些传统的观念也要加以适当调整,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又能使其适应时代发展,所以对于文身和打舌孔和鼻孔的行为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我们可以在传统与潮流之间寻找一个妥协的基点,出于对父母生育和养育恩情的尊重和报答,在付诸行为前与父母进行沟通,征求父母的意见,力争通过多种途径取得父母的同意,这样即满足了自己的愿望又符合为人子女的孝道。真正的孝不仅体现为父母物质上的满足,还有精神上的关怀,“孝就必须从心灵上尊敬父母,从生活上关心体贴父母,对待父母和颜悦色”。

《论语.里仁》中也曾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在父母有生之年,不出远门,即使出远门也要告知父母。于今天而言,要求在父母有生之年,不出远门,恐怕是很难做到的,也是不合乎情理的。因为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城市化进程加快,青年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前途或是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长和教育环境而背井离乡,留下孤独的老父母守候在农村,加之互联网和通讯工具的便捷,空间距离在不断地缩小化,而青年人的视野更加开阔,相较之于封建时代人们更加追求自由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家庭已不再成为束缚青年走出去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今天孝敬父母不能再以父母在不远游作为标准,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生活得更好,如果父母强留子女在身边,留得住子女的人,留不住子女的心,子女整天闷闷不乐,父母也会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因而,对于父母和子女而言双方都需要进一步妥协,做到父母在,允许子女远游,但是游必有方。时常打电话问候关心父母,及时向父母告知自己的近况,这样既能很好地回报父母恩又能遵从自己的意愿而生活。

二、忠为报君恩的当代解读

传统儒家文化移孝于忠,认为“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将孝由家庭推广到国家,形成“家国同构”的理念,使对父母的感恩泛化到君王的感恩。“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指出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强调君要以礼待臣,臣要以忠来报答君王给予的权力和名望之恩。那么在今天我们要赋予这种感恩君王的思想以时代的意义,将“君”引申为我们今天的国家和领导。国家有恩于我们每个人,有国才有家、国泰民才可以安,国家的安定繁荣是每个人幸福生活的保障,所以我们要感谢国家为我们提供的良好发展环境和公共服务之恩,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感国家之恩。同时,在工作中感谢领导的知遇之恩和指导之恩,无论你学富五车还是才高八斗,如果领导不给你施展才能的机会,你终将是报国无门,将无用武之地。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将会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领导的耐心指导。另外,我们也强调“君事臣以礼”,于当代而言,也即国家要履行对公民的义务,领导要为员工提供应有的待遇,感恩每一位公民创造的智慧、付出的体力劳动、对秩序的遵守、国家荣誉的维护,当然这些具体要落实到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中。领导也要感恩员工的爱岗敬业,同样的一份工作,不同的态度,异样的效果,所以领导要感谢每一位辛勤认真工作的员工。

三、义为报友恩的当代解读

我国传统儒家文化自古重视礼尚往来,重情重义,尤其是对待友人更是如此。对于朋友要仗义执言,患难与共。《论语》中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敞之而无憾”,以“敞之无憾”来回报友人恩,另外孔子强调不仅要生前对友人讲义气,同时朋友死后,没有葬身之处,也应该由自己来为朋友安葬,这种生前生后对朋友的关怀和仗义也是对友人的真诚感恩。今天我们对待朋友依然要真诚、仗义,但是不是讲所谓的哥们义气,不能利用哥们义气而惹是生非,更不能因为哥们义气而公报私恩,违反道德原则和法律规定,要将对朋友的感恩之情寓于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范围内。

四、小结

儒家感恩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当代,儒家的感恩思想都对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应该继续发扬传统文化美德,赋予儒家感恩思想以时代的意义,不断地丰富发展感恩文化,营造良好的感恩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刘利才.青少年感恩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周凯.儒家感恩思想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借鉴价值[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3]杨伯峻.孟子译注[M].上海:中华书局 1980.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儒家子女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