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华
摘 要:历史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者有其内在的联系,本文从史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系、史学在高校群团组织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势、高校群团组织利用史学功用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体现等三个方面论述,强调高校群团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要重视史学的重要作用,积极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史学遗产,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其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道德修养。
关键词:史学 群团组织 核心价值观
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理念都可以在我国历史经验中找到直接或间接的对应资源。笔者以中国史学为例,通过对史学功用的介绍,将其与高校群团组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系统地分析梳理,探究利用历史知识对群团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更好地提高群团组织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政治素质和道德涵养。
一、史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系
史学是一门概括和总结人类过程经历的综合性学问,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群团组织提高工作人员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和法纪素养的重要途径,是群团组织工作人员树立正确政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参考。高校群团组织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用史学中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群团组织工作人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可见,史学相对于其他学科与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更密切的联系。
二、史学在高校群团组织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势
中国史学特别是古代史学对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都作了总结,且相对客观、真实,这是高校群团组织在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史学自身发挥的优势。龚自珍说:“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正因为历史是维系文化传播的根基,是一切学术的总汇,所以说,历史教育是人们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众多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史学能够延伸人们思考的时间范围,扩大人们视野的空间世界。如刘知几说“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另外,史学还可以陶冶性情、知理明道、增益智慧,这是其魅力所在。所以,史学在高校群团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能优于其他学科。
三、高校群团组织利用史学功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体现
(一)史学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作用
春秋时人们普遍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汉时《史记》里把少数民族的历史作为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初把北朝十六国的历史加入正史,新修的南北朝史书中专门删除“索虏”“岛夷”的称谓,弘扬胡、越一家。辽金时期,当权者翻译汉族史书,并把作为本民族文字,把汉族皇帝文、武、周公等列为楷模,在中央选拔考试中把“十七史”作为考试内容。元修宋辽金三史时,将其加入正史行列。
以上说明了历史上“大一统”的观念不曾间断且一直传承至今,“大一统”意识使得中华民族有了共同的历史心理和历史价值观。高校群团组织在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要让人们认识到史学在促进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史学与忧患意识的体现
对国家、朝代盛衰的关注,对社会、人民生活的关心是史学家忧患意识的深刻体现。孔子观察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于是作《春秋》让时人有所警戒。司马迁对“宗室有士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深深忧虑而写《平准书》。《贞观政要》以《君道》开篇,以《慎终》结束,反映出作者吴兢对开元后期政治上出现颓废之势的担忧。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王安石在《上皇帝万言书》中说:“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这是他对当时社会矛盾的忧虑。
以上先贤的忧患意识能对高校群团组织的工作人员产生很好的影响,引起他们对现实社会、国家前途命运关注,培养他们优秀的人格品质。最终通过他们将忧患意识传承下去,成为社会进步、民族发展重要的精神推动力。
(三)史学与个人修养的提高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生修养的思想来源。人们通过知识的积累和不断的实践来提高人生修养是史学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史通》说:“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干载。 ”这说明了读史与做人的关系,古人说“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正是把学习历史作为培养道德、积累学问、正确做人的主要途径。
这些论述说明史学还有劝善和教化的作用。高校群团组织工作人员要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和熏陶,从而提高个人的修养,做一个名优秀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综上可知,史学是高校群团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提高其工作人员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认真总结我国古代史学遗产,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让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群团组织工作人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
参考文献:
[1][清]龚自珍.龚定庵全集类编(卷五 .尊史、卷四 .乙丙之际著议第九)[M].北京:中国书店,1991.
[2][唐]刘知几.史通(卷一 .史官建置、卷七 .直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杨伯峻.论语译注(卷六 .颜渊第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杨伯峻.孟子译注(卷六 .滕文公下)[M].中华书局,19607. [5][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三十 .平准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2. [6][北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卷七 .岳阳楼记[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 [7][北宋]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一 .上皇帝万言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8][南宋]朱熹/注.周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