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月搞定6000万用户的APP是这样做的

2016-12-06 09:08
华声 2016年21期
关键词:由此可见

做产品有三个原则,直到今天,这三个原则还是贯穿产品团队:要多不要少,要重不要轻,要专不要散。

keep应该算是今年体育类创业项目中非常亮眼的一个,在不到20个月的时间获得6000万用户。10月29日上午,创始人王宁走上混沌研习社讲台,分享了Keep用户量迅速增长背后的产品法则。

Keep自2014年组建团队,拿到30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后,一路发展迅猛。2015年2月份,IOS第一个版本上线;5月份用户数第一次突破了100万、8月份用户1000万,今年10月,keep突破了6000万用户,明年2月份预计能突破一亿,这都是真实的注册用户,而不是激活和下载的;团队从最初的三、四个人,到现在的130人;今年,keep拿到了GGV的C轮投资,腾讯又追加了投资……

为什么会去做Keep?

Keep的诞生纯属偶然。

大学毕业时,180斤的王宁为了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和漂亮的女朋友,励志减肥。没钱请专业教练的他,从网上检索了大量关于减肥和健身的资料,发现减肥是一个科学的过程,需要有氧与无氧的深度结合。经过大量的互联网学习,王宁最终掌握了一套科学的健身和减肥方法,很快瘦到了130斤。

减肥成功后的王宁,自信大增。几乎每个熟人见到他,都会问“你是如何减肥的”?

久而久之,王宁就想,为何不做一个APP,把这些健身资料和训练视频整合进来,让更多人看到呢?

这就是王宁做Keep最初的想法。

经过调研,王宁和初创团队发现,中国人每天运动的人很少,而美国每天运动的人占90%左右。中国体育产业占总GDP不到1%,而发达国家超过3%。中国体育用品占整个体育产业的70%市场份额,而发达国家占据70%市场份额的却是体育服务。

他们还发现,从2011年开始尤其是2014年之后,百度指数上,跟健身、瑜伽、跑步等体育运动相关的关键词,上升非常快。周围人的朋友圈,早年秀美食、秀奢侈品是主流,现在秀运动的越来越多……由此可见,做这个事情是有机会的。

产品该怎么做?

产品到底怎么做?有两点非常重要:用户到底是谁、用户的痛点和需求到底是什么。

Keep的用户是谁?

中国处于运动的萌芽期,大部分都是一些想要运动,却从没完整运动过,或者不了解运动的人。keep决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小白用户而不是健身房的用户身上。

如果是一个小白用户,需求很简单:穿衣显瘦,脱衣有肉,需求只有0-60分左右。Keep作为一个在线教育产品,解决0-60分的事情还是很简单的。

那么,这些小白用户的具体需求和痛点是什么?传统健身最大的痛点在四方面:金钱、时间、地点、人物。

金钱。现在北京的健身卡至少3000-4000元/张,年卡使用次数上限是365次,而实际平均使用的次数只有7.5次,其中还有3次是洗澡。

时间。社会竞争压力大,很多人觉得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健身。

地点。找一个离家近的健身房很不容易,远一点的有时候就算免费,也不会有人愿意去,交通时间和交通成本都太高。

人物。很多人觉得健身需要小伙伴陪,一个人玩很枯燥。

什么样的产品可以解决这四个问题?移动互联网App: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你都可以运动起来;免费的产品教程,让用户摆脱了高昂的私教费用;具有社交属性,通过互联网载体,同时和几万人一起运动。

做产品的三个原则

王宁说,keep有三个原则一直贯穿产品团队:要多不要少,要重不要轻,要专不要散。

什么是“要多不要少”?

keep的用户绝大部分是小白用户,产品解决不了100%的问题,所以,当时产品策略就是集中火力,把最主要的用户群体的需求解决到位。也就是“要多不要少”。

这样可以保证产品的更新速度。

什么是“要重不要轻”?

一个好的产品在不同阶段,载体不同,产品的策略会有区别。早年PC 时代的很多互联网产品都希望解决用户很多问题,把产品做得越来越重,恨不得一个页面可以解决掉用户从生孩子到孩子再生孩子的全部需求。

但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屏幕承载空间是有限的,很难再出现一站式解决所有需求的产品了。

keep认为,要把产品做得足够重,这样用户就可以很轻。不是功能多你的产品就重,而是背后的产品逻辑和内容是不是足够重。

Keep的产品做得很重,为了满足用户的课程需求,背后有大量的课程。而用户体验起来感觉就特别轻,他们带着问题进来,马上可以得到解决。想瘦肚子,打开一个训练计划,跟着相应的课程视频练就可以了,15分钟让你的腹肌疼到酸爽。

什么是“要专不要散”?

其实就是要专注,一个好的产品早期不要祈求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一定要有一个鲜明的标签,Keep早期一直专注把自己称为“移动健身工具”,主打工具属性。

比如,keep的社区动态,在产品之初是不允许主动发任何动态的,理由很简单,Keep希望用户可以专注在训练上面,每一条动态都必须完成一次训练才可以发布。

久而久之,大家养成了一个很好的运动习惯,同时,由于提高了动态的发布门槛,也过滤掉一部分垃圾的动态信息,为后续开放社区打下基础。

千万别放弃新媒体运营

如何不花钱做冷启动?

产品和运营是分不开的,再优秀的产品如果没有好的运营,很难走入大众视野。

王宁的第一桶金是天使投资的300万人民币,产品研发花了100万,剩下200万不足以让团队活一年。怎么做冷启动?功夫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内功——新媒体运营,二是外功——埋雷计划。

内功离不开一个核心要素“新媒体”。

王宁很重视新媒体运营。微博运营了大概两年时间,粉丝270W,微信小100W,不惊人,但确实还OK。

复盘全过程的时候, 王宁和他的团队发现,反应速度是最重要的。对热点事件的反应速度,对用户的反应速度,都十分重要。要设计一个虚拟人物形象,和用户做朋友,成为好朋友才会有信任和粘性。

另外,冷启动中,不放弃外围力量,他们为自己上线前起了一个代号为“埋雷计划”。

首先,他们做了一次首席内测官活动,主要圈定了一批微博健身运动类的大V,都是最核心的种子用户。

他们本意是邀请400个核心用户测试Keep,希望可以通过这些用户帮助测Bug。结果,这些用户十分喜欢Keep,通过内测包二次传播,一下子来了4000多个用户。

这4000多个用户也十分喜欢Keep,当产品真正上线的时候,他们又成为最初期的种子用户传播。

同时,他们深入到各个社交群组中。在百度的贴吧、豆瓣的小组等等汇聚用户的地方,发表有价值、干货类的帖子,让这些用户在帖子中和他们疯狂互动。

在各大QQ群、微信群,王宁也安排运营小伙伴参与其中,混个脸熟,这都是为了keep上线做沉淀和准备。这些东西都做好了,上线的那一刻点燃,其实都是很顺理成章的事了。

王宁说,正是因为早期做了大量的产品调研和分析,有了坚定的产品策略,以及一些小机智的运营及推广策略,让他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钛媒体”

猜你喜欢
由此可见
关于增设《教育术语学》课程的三个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