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社区价值空间构成与人群差异

2016-12-06 19:51黄燕赵振斌张铖陈幺
旅游学刊 2016年9期

黄燕 赵振斌 张铖 陈幺

[摘要]旅游社区是一个多群体介入的场所,景观价值空间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社区内部不同利益群体间复杂的行为态度差异,为促进利益群体间的沟通和实施参与式社区规划管理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新视角。研究援引人与景观交互关系理论,选取秦岭北麓汤峪镇旅游社区为案例地,采用景观价值分析方法与PPGIS技术相结合,考察了社区内三个不同利益群体(当地居民,外来游客和购房业主)景观感知价值的空间构成与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1)人群的感知价值空间呈现非均匀集聚分布特征,在一些特殊场所形成感知的热点。(2)三个群体景观价值感知既有相似性,又表现出显著差异。差异包含空间分布差异和感知强度差异两个方面,反映出三个群体对社区景观的价值赋予与认同有着不同的想象。(3)造成差异的原因多样,既与景观本身的特征有关,又与各群体间与场所互动、情感联结和对功能性场所的依赖需求不同有关。(4)多群体价值空间的叠加分析,可为我们理解社区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根据三个群体的价值空间构成和分布,可以区分出若干一致性和非一致性区域,两种区域都具有一定的社区规划管理参考意义。

[关键词]旅游社区;景观价值;PPGIS;多利益群体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6)09-0080-11

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6.09.019

引言

旅游社区是一个多群体介入的场所,内部旅游参与者基于自身的利益关切而联结成不同的利益相关群体,使社区社会空间结构变得复杂化。随着旅游社区的快速变化,一方面不同利益相关群体间有着难解的矛盾;另一方面社区在规划、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需要认识现象背后的潜在原因,厘清不同利益群体对旅游社区发展的关注点,促进不同群体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平衡社区内多群体间的利益得失。这就要求在旅游开发的技术层面有一种可操作的方法能够兼顾到多种利益群体,帮助不同群体充分表达内心诉求。然而,传统旅游社区研究往往自上而下地站在专家的角度,关注社区的制度建设、管理策略,通过问卷、访谈、焦点小组等方式进行理论方法的探索,对促进社区参与和多群体沟通效果有限。从社区场所意义出发,通过探究不同人群对场所意义的感知差异来反观并解释群体间的行为态度差异和利益冲突,被证明是一种有效解释多群体间矛盾的方法,但由于这种方法缺乏空间信息和可视化手段,一直难以辅助实际旅游社区的规划与管理。

近年来出现的景观价值分析结合PPGIS技术有效地弥补了场所意义研究在空间可视化方面的不足,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提供了技术支撑。本研究运用景观价值分析结合PPGIS的方法,从场所景观价值的感知与认同出发,通过考察社区内3个不同利益群体(当地居民、外来游客和购房业主)间景观价值的空间与属性特征,探究旅游社区的价值空间构成和不同群体间的价值感知差异,以期为促进群体间的沟通和实施参与式社区规划管理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新视角。

1.文献回顾

PPGIS是参与式研究和实践方法与地理信息技术自然融合的结果,它弥补了传统GIS主要依赖遥感和其他客观数据,研究环境、生态等自然物质景观变化,而难以将与人的主观活动有关的文化现象(如观点、价值、态度和经验)纳入分析范畴的弱点。PPGIS的应用日益广泛,从森林管理、环境保护”、社区发展规划到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等领域都有其身影。该技术采用自下而上的理念,在提取和表达社区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内心诉求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PPGIS在旅游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测量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偏好和旅游规划过程中的公众感知调查与意见收集方面。但总体来说,PPGIS技术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内更鲜有学者将其应用于旅游社区研究的相关案例。

景观一词在很大程度上与环境或地理同义,但却不能将其等同,在整体性景观和文化景观研究看来,与后两者相比,景观包含了更多的人文内涵,是一种自然基础上的文化建构,除了有形的物质构成部分之外,还存在与人类活动相关的无形的部分。景观感知是这种无形景观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任务是认识人在具体景观当中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及价值、意义构建。景观价值的研究基于人与景观交互关系理论,是场所感知研究深化的结果。该理论认为,人作为积极的因子与景观互动(思考、体验和活动),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感知赋予景观价值。反过来,人又依附于这种景观与价值体系,藉以实现个人效能(personal utility)、身份认同,并影响人的态度取向与行为选择。

由于景观价值反映人的主观判断及其空间关联,可以帮助掌握开发活动中公众接受程度和潜在的不同利益群体的冲突点,因此在自然资源规划管理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由于景观价值被认为是地方知识的重要组成,可以促进社区参与式规划、管理工作,同时由于PPGIS技术的发展对其在技术上的支撑,使得景观价值研究得到了深化。目前,景观价值研究主要包括景观价值类型构成、景观价值空间格局、价值相容性与规划意义等方面。景观价值的研究揭示了场所感知的空间特征,能有效服务规划管理实践,但现有研究主要关注自然保护区、森林保留地等区域,对城市、村落等人居景观关注较少,且主要研究居民的景观感知,对多群体的景观价值感知及其规划意义还缺乏认识,有待探索。

2.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的案例地汤峪镇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40km,蓝田县县城西南25km处,是秦岭北麓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汤峪镇温泉开发历史悠久,现已形成以温泉泡汤为核心的,集度假、休闲、观光、会议等为一体的旅游产业,2010年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汤峪镇境内自然人文景点众多,自然景点有东峰山、汤峪湖森林公园和汤峪河等;人文景点包括东峰山古庙、大兴汤院遗址公园(包含汤峪温泉古迹“老洞子”和“石门汤泉”遗址)、观音堂、石门关和刘秀避难洞古迹等。境内主要温泉泡汤场所为碧水湾阳光浴场、福利浴场、陕西省康复中心和天潭温泉酒店等,其中碧水湾是主要的外来大众游客温泉泡汤接待地;福利浴场历史较久,泡汤人群以当地人居多;康复中心始建于1953年,是全国26个重点温泉区中第一批建成的疗养院,曾有多位国家领导人来此疗养过,是一所集专科医疗、康复疗养与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疗养院;天潭温泉酒店是以商务会议、洗浴泡汤为一体的大型高等级温泉休闲度假酒店,主要面向高端商务度假人群。汤峪镇在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在镇上开发了许多旅游房地产,包括汤峪河西岸的雅竹轩小区、南山汤院小区,河东岸的大唐风情园小区、御宾苑小区和温泉水镇小区等。目前镇上的住宿、餐饮、购物零售主要分布在河西岸塘子村一带的主街两侧,范围从地图上的汤泉广场的到陕西省康复中心一段(图1)。

2.2数据来源

研究主要采用参与式制图(participatorymapping)结合访谈的方法来获取三个群体数据,参与式制图是PPGIS中进行数据获取的一种方法。调查工具包括一张1:4500的汤峪镇地图,一套代表不同景观价值的彩色不干胶贴片,一份用于调查受访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和记录填图标记点访谈内容的记录表,记录的访谈内容主要用于帮助解释景观价值的分布特征。调研时,首先将制作好的地图展示给受访者并进行简单介绍,帮助受访者建立空间概念;然后详细介绍8种专题景观价值的含义(图2),景观价值类型在参考了Brown的景观价值分类基础上,根据汤峪镇具体情况做出相应修订;随后要求受访者用贴片在地图上标记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地方,并叙述标记在这一地方的原因。调查人员帮助受访者根据自身感受进行填图,尽量多地描述填图原因,但也允许受访者不回答自己不了解或说不出的问题。为了保证测量工具能够合理运用,课题组成员于2013年9月前往汤峪镇塘子村进行预调研,对测量工具进行测试和修改。正式调研工作于2013年10月黄金周至11月底间进行,共计调研时间17天。本研究的受访者选取主要采用了分层便利抽样的方法在当地居民、外来游客和购房业主三个群体间进行,调研共获得有效访谈记录、填图315套(当地居民105套,游客106套,业主104套)。为增强三个群体间的可对比性,对各群体样本进行随机剔除,分别保留95套进行差异研究。在最终采用的样本中,男女性别构成基本均衡,分别占56.06%和43.94%;年龄构成方面,96.16%的样本为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且72.67%的成年人在18-59岁;受教育程度方面,94.82%的受访者具有初中以上学历。

2.3研究方法

2.3.1热点分析

热点分析法最早被运用来识别特殊现象在区域内的关键位置分布,如地震学和火山学等。后来社会科学领域开始运用来发现社会现象在空间上的集聚分布特征,如流行病学和犯罪学等。在这些热点分析应用中,常采用空间聚类分析中的最近邻距离层次聚类方法来探测空间分布的热点区域,即根据每个数据点i的最邻近距离,通过定义一个“聚集单元”“距离阈值”“每一聚集单元的最小数目”,比较聚集单元与每一点的最邻近距离,当某一点的最邻近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时,该点被计人聚集单元,据此将原始点数据聚类为若干区域,成为一阶(first order)热点区;同理,对一阶热点区利用同样方法,聚类得到二阶(second order)热点区,依此类推更高阶热点区。

本研究首先运用ArcGIS软件将3个群体在纸质地图上所标记的8个专题价值点全部数字化,然后将所有价值点的坐标以表格的形式导出至Cfimestat软件中,选择最邻近距离层次聚类法,设定每一聚集单元的最小数目为8,进行热点分析。形成热点的地方,指示景观价值点聚集分布,是某群体景观价值感知的重点位置。

2.3.2核密度制图与栅格图层的叠加运算

为更直观地反映三个群体的景观价值空间分布及差异,使用ArcGIS软件对每个专题价值的所有离散点进行密度制图。本研究使用较为直观平滑的核密度估计方法,通过实验并参照相关研究的参数设置,设置输出栅格大小为20m,搜索半径为200m,生成各个专题价值的栅格密度图。其后,运用ArcGIS中的图层运算工具,进行一致性指数运算。一致性指数是本研究为探究汤峪镇不同群体间价值空间差异而构建的,其表达式为:

式中,D值表示相比较两人群的景观价值一致性指数,其值越高表示两类人群对景观价值的感知强度越相近,反之,值越低则两类人群感知强度差异越大;Vmax为各类人群景观价值密度总和图层的栅格值中的最大值;Vi和Vj分别为某栅格中相比较的两个人群景观价值密度总和值。

3.研究结果及分析

3.13个群体的景观价值点基本信息

3个群体共产生景观价值数据点4371个,其中社区居民赋予的价值点数最多,为1652个,游客1417个,业主最少1302个。从各个景观价值类型对价值点的附载来说,美学(风景)价值的数量最多(782个),其次是休闲娱乐价值(747个),精神价值最少(270个)。3个群体8种价值点数量分布不均衡,社区居民从122个到283个,游客从94个到256个,业主从54个到255个。从景观价值类型在3个群体间的分布比重来看,居民和游客群体美学(风景)价值所占比例最大,而业主群体则以休闲娱乐价值所占比例最大。相比其他两类群体,居民对历史文化价值的感知要强;游客则对疗养(健康)价值的感知要略强;而业主对生态环境的感知要强;此外,作为外来群体的游客和业主对地方代表性价值的感知要略强于当地居民。

3.2 3个群体景观价值空间分布的热点分析

对3个群体价值点进行热点分析的结果如图3、图4、图5所示,可以看到各群体赋予的价值点总体分布于汤峪河两岸,并在某些地点形成若干集聚区域,空间分布呈现非均匀聚集特征。居民群体价值点总体生成一阶热点区40个,二阶热点区6个;游客群体生成一阶热点区33个,二阶热点区4个;外来购房业主群体生成一阶热点区30个,二阶热点区4个。

汤峪镇西北汤泉广场附近,即包含了镇政府、娱乐城、南山汤院小区和客运站的区域,居民价值点形成二阶热点区1个。这一区域是全镇主要的政治、对外交通、经济和购物娱乐中心,街道繁华,经济价值高;广场内设有健身器材和休闲设施,是当地居民日常散步、跳舞、唱曲、闲坐会友的重要场所,具有很高的休闲娱乐价值。业主价值点也在此形成二阶热点区1个,此处分布有雅竹轩小区和南山汤院小区,这两个小区是汤峪镇开发旅游房地产修建最早、入住率最高的两个小区,二阶热点区域汇聚了业主多种景观价值,形成的热点区基本位于业主日常居住空间和生活轨迹范围内。

汤峪镇中部的汤峪河两岸,居民和业主价值点分别形成了2个二阶热点区,游客则形成了1个二阶热点区,成为3个群体二阶热点的集中分布区域。这一区域是镇上旅游接待和温泉休闲设施集中分布的场所,对各人群的景观价值感知影响显著。其中,碧水湾阳光浴场是该镇接待外来游客泡汤洗浴的主要设施,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工作岗位和旅游收入,是社区经济动脉所在,被居民赋予了最多的经济价值。同时其作为大众游客泡汤的首选场所,旅游服务设施集中完备,被游客认为是镇上最具疗养健康价值的地方。业主也同样认同碧水湾的经济与疗养价值,在此赋予了多种景观价值。同时碧水湾作为汤峪镇地方特色名片的代表性价值也被三个群体广为认可。汤峪河西岸的康复中心、福利浴场和河东岸的遗址公园、九财台、观音堂一带构成的大范围区域,也受到三个群体的共同关注。康复中心和福利浴场是居民和业主温泉洗浴的场所,被赋予很多的疗养健康价值、休闲娱乐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遗址公园、九财台、观音堂则被三个群体认为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精神价值部分美学价值的地方。

在汤峪镇南部的东峰山3个群体价值点各形成二阶热点区1个。该区域地势较高,站其上可以登高望远,俯瞰全镇。山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有初建于秦代的古庙,每年农历“三月三”定期举办盛大庙会,是汤峪镇的主要景点。该区域是当地居民赋予美学价值、休闲娱乐价值和精神价值最多的场所,对居民具有不可代替的情感寄托作用;业主的价值赋予则以美学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为主;游客也在此赋予了除经济价值外的多种景观价值。汤峪水库和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良好,湖光山色甚为优美,居民和游客群体同时在这两个区域各形成二阶热点区1个;业主在水库形成一阶热点区3个,森林公园形成一阶热点区1个。三个群体在这两个区域赋予了大量的生态环境价值,水库更是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认同的镇上最具代表性价值的地方,同时也是被业主赋予美学价值最高的区域。汤峪水库深处,即汤峪河上游,藏有刘秀避难洞、石门关等未被开发的历史遗迹,是当地居民从小就喜爱的夏季避暑游玩之地,居民认同的社区内最具历史文化价值与生态环境价值的场所。

3个群体的景观价值热点分布具有各自的特征,当地居民的热点数量多,自北向南分布范围广,一些游客和业主未注意到的地点也形成了热点,如汤峪河深处形成3个一阶热点。与其他两个群体相比,居民还更加关注了塘子村主街、康复中心和福利浴场的价值。业主的热点相对集中于镇区北部的山前地带,除了关注温泉设施,一个显著特点是在自己居住小区及活动范围内形成价值热点,如雅竹轩小区、大唐风情园小区、温泉水镇、御宾院小区等都形成了热点。游客的价值热点则集中分布于汤峪镇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景点集中之地,包括北部山前的温泉洗浴场所和南部的东峰山、森林公园和汤峪水库。

3.3 3个群体景观价值感知的空间差异分析

热点分析揭示了价值空间的聚集分布特征,但无法反映3个群体景观价值感知的强度及差异。为探索群体间价值感知强度的空间差异特征,本研究构建一致性指数来对其进行度量。如图6、图7、图8,图中色彩由黑一灰一浅白对应一致性指数值由低.高渐变,颜色深表示一致性较低,即两类群体景观价值感知强度差异大;颜色浅表示一致性指数较高,即两类群体感知强度差异较小。本研究重点探讨差异较大的区域,因此将一致性值小于83的区域定义为存在显著差异的地区,将一致性值在83.1~94的区域定义为存在一般差异的地方。

从图6来看,居民与游客群体的总体景观价值感知存在显著差异的地方是碧水湾和以汤泉广场为中心的区域;存在一般差异的地方分布在塘子村、天潭温泉酒店、福利浴场周围、东峰山、森林公园和水库深处。碧水湾浴场是当地居民与游客共同关注的场所,但总体来说居民对它的价值赋予少于外来游客。当地居民对它的价值认同更多是在经济(生计)价值方面,认为碧水湾为社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游客群体除了认同碧水湾的经济价值外,还赋予了它更多的其他价值类型,尽管有些价值从实际来看碧水湾并不具有(如历史文化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等)。汤泉广场周围区域是当地居民日常开展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其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当地居民心目中的一个多重功能价值中心,而外来游客则在此区域所赋价值较少。水库深处、东峰山、福利浴场周围和天潭温泉酒店存在一般性差异由居民在这些场所赋予的价值总和高于游客导致;而塘子村和森林公园存在的一般性差异则是游客赋予的价值总和较高导致。

在图7中,居民与业主群体的总体景观价值感知存在显著差异的地方主要位于以福利浴场、康复中心、九财台景点、遗址公园和观音堂为中心的汤峪河两岸区域;存在一般性差异的地方主要分布在汤泉广场周围区域、碧水湾、东峰山、森林公园、水库深处、雅竹轩小区和温泉水镇。在福利浴场周围的汤峪河两岸是价值点集聚区域,当地居民在8个价值类型上的赋值都要比业主多。尽管两类人群都居住于当地社区,共享生活资源,但是外来业主与当地居民相比,其居住时间有季节性,日常活动范围仍然较为局限,主要以自我居住的小区和日常泡汤疗养的地方为主,因而他们对自己居住的小区赋予了较多景观价值,如存在差异的南山汤院小区、雅竹轩小区和温泉水镇小区等。而作为社区原住民的当地居民,无论在活动范围还是在对地方的认识了解程度上都较外来业主要广和深得多。许多被业主们“忽略”的场所,如作为日常泡汤使用的福利浴场,记载了社区过去辉煌的康复中心,见证了社区温泉历史的遗址公园以及伴随当地居民成长记忆经历的水库深处,在居民与社区长期的生活互动中这些地方都已在他们的心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承载了居民对场所的依恋。居民群体在碧水湾浴场、东峰山和森林公园赋予了更多的景观价值,也使得这些地方产生了一般性差异。

在图8中,游客与业主群体的景观价值感知存在显著差异的地方主要位于碧水湾和以遗址公园为中心的汤峪河两岸区域;存在一般性差异的地方是汤峪湖森林公园、天潭温泉酒店、温泉水镇、大唐风情园、雅竹轩小区和塘子村。由游客价值总和大于业主引起差异的区域主要是碧水湾、遗址公园周边区域、森林公园和塘子村;相反由业主价值总和较大引起差异的区域主要是天潭酒店、大唐风情园、雅竹轩小区和温泉水镇小区。对于碧水湾浴场,尽管业主认为它是社区内最具经济价值的场所,但在其他价值类型上,业主对其的价值赋予都不及游客群体大。由于在当地居住的业主温泉泡汤渠道更为多样,不似大众游客以碧水湾浴场为主,这种基于同一目的(温泉泡汤)的对地方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了两类人群对此区域的价值赋予存在差异。天潭温泉酒店的服务定位以高端商务人群为主,这使得大众游客对它的价值赋予程度不及可从中获得优惠的业主大(部分业主可从天潭酒店获得泡汤优惠),两者在此处赋予的疗养价值、美学价值和休闲娱乐价值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以遗址公园为中心的河两岸区域是镇上开发的旅游景点聚集区,这些旅游景点对于居住在社区内的业主来说早已司空见惯,而大众游客由于这些场所与泡汤的碧水湾浴场相聚很近,还有套票可以免费参观,几乎都会选择拜访这些景点,对社区内部有限场所的熟悉感导致了游客群体在此区域上的所有价值类型赋值都要比业主群体大。

总体比较而言,每个群体各自都有自己的相对高感知强度区(比其他两个群体高),如游客在碧水湾浴场赋值较高,居民则更多关注到了福利浴场周围,而业主群体对居住小区附近的关注明显高于其他两个群体。

4.讨论与结论

4.1讨论

传统场所感研究多基于属性(类型与程度等),对场所的空间特征及多群体间的场所感知差异探究较少,由于研究结果缺乏空间地理位置的可识别性,无法落实到区域具体位置,难以与既有物质景观资源信息整合到一起,从而限定了其在实际规划与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景观价值与人群感知的地方重要性(place importance)有关,表达着人群的利益与意愿,同时人群这种对场所的价值表征又会影响他们的态度取向、行为选择及个人和社区认同。景观价值分析作为场所感理论应用中的一种可操作性方式,通过PPGIS可视化手段展示多人群景观价值及其空间结构,可以为了解社区内不同人群感知与态度差异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多群体相互沟通理解,为旅游规划和决策服务。

本研究通过利用景观价值分析方法结合PPGIS技术,对秦岭北麓汤峪镇不同群体的景观价值构成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从空间角度揭示了社区内多群体的景观价值热点分布与感知强度差异。总体来看,当地居民赋予的景观价值点数最多,而同样居于社区的购房业主价值点最少。居民与游客对美学价值赋值最多,而业主最为关注的是休闲娱乐价值。同时三个群体对精神价值的赋值都最少,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反映了人们对这种抽象的象征性价值的感知不够敏感。通过热点分析发现,三个群体的景观价值感知空间上呈现集聚分布特征,即在一些特殊场所形成价值感知的集中区域,生成价值热点,这些热点既有东峰山、森林公园、水库等自然景观,又有碧水湾、观音堂和塘子村等人文景观与旅游服务提供点。在这些热点区中,景观价值的类型构成颇为丰富,众多热点都由多种价值复合形成,汇聚了不止一种景观价值类型,部分热点区域还被人群赋予了全部的8种价值类型,景观价值构成多样性程度高。同时在这些热点区中,价值类型的分布又存在主体结构,即在形成热点的众多类型中,往往由一种或几种价值类型主导形成热点,如居民在碧水湾和天潭酒店的热点主要由经济价值主导形成,而在康复中心的热点则主要由疗养健康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共同影响形成。

对于社区内的某些标志性场所,如碧水湾浴场、东峰山、汤峪水库等,3个群体都共同赋予大量价值点,形成热点,在价值类型赋值上,三者间也有相似之处。然而尽管3个群体间的价值感知存在一定相似性,但三者间的差异性更显著,他们对汤峪镇的价值感知与认同存在鲜明的群体特征。当地居民的价值点在空间范围上分布最广,其价值感知主要建构在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认知、日常生活习惯、与他者的社会互动和对地方的历史记忆上。游客的价值点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其价值感知主要建构在对社区内旅游景点、服务设施的功能性依赖和标志性景观的相对熟悉感上,反映了游客价值感知以旅游活动为中心的特点。业主的价值点在空间上主要以自我居住小区和地方标志性景观为集聚点分布,其价值感知主要建构在与自己日常居住、休闲活动相关的场所熟悉感上。3个群体间的这种感知价值差异一方面是由于景观本身的复杂性所致,汤峪镇的山地、林地、水面、浴场、历史遗址和居住小区都承载了相对不同的价值类型。

另一方面,各个群体与社区场所互动的时间长短、体验深度、记忆经历、需求目的、在特定场所上的活动类型及对场所的功能性依赖、使用不同也是造成感知差异形成的原因。景观提供给了外界复杂的“信息”,而任何一个群体或个人根据其自身经验只是接收了景观信息中的一部分,如南部东峰山及其上的古庙区域,外来游客对社区历史当地民俗不了解,只关注了场所外在“可以看到的”景观信息,因而对其的价值赋予主要以美学价值、休闲娱乐价值等功能性价值为主;而当地居民则在此基础上还对其赋予了很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等象征性价值。

多群体价值空间的叠加分析,为我们理解社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根据三个群体价值空间的构成与分布情况,可以区分出若干一致性和非一致性区域,为社区规划管理提供参考。一致性区域指三个群体主体景观价值类型相似,价值空间出现重叠的区域;非一致性区域,指三个群体主体景观价值类型差异明显,价值空间重叠或分离的区域。就一致性区域而言,南部山区的东峰山、水库、森林公园一带,集中了三个群体大量的景观价值,是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休闲娱乐价值和精神价值的集中分布区,这反映出三个群体具有相似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偏好。因此,保护生态环境良好、风景优美的南部山区,限制大规模的旅游开发符合公众的愿望和诉求。就非一致性区域来看,单一群体的特殊价值空间需要受到重视,如居民高度重视的福利浴场、遗址公园一带和水库深处等地,承载了居民丰富的价值,是与居民日常生活体验、成长经历相关的有特殊意义和情感联系的地方,然而却难以引起其他群体的重视。若对这些区域进行景观改造或土地利用方式调整,势必会引起居民环境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损失,导致矛盾的产生和旅游开发抵触情绪的出现。另外,外来购房业也形成了特殊的价值空间,即居住小区和日常活动区域,在此赋予了休闲娱乐价值和经济价值。业主与当地居民共享社区的生活空间,与泡汤的普通游客间在旅游资源上形成竞争关系;与场所的互动要明显多于游客,但对地方的感情又不及居民。这使得他们对社区的旅游开发最为敏感,且负面情绪较多。由于居民和游客没有充分注意到业主的价值空间特征,不当的开发活动容易引起所谓邻避效应并引发矛盾。如上面分析所示,场所对价值的承载虽然存在主体结构,但也具有多样性特点,因此,不论是一致性区域或非一致性区域,协调多种景观价值之间的相容关系都非常重要。比如,北部山前地带的碧水湾、塘子村等地,经济价值公认较高,是主体价值类型,但这些地方还承载有休闲娱乐、健康疗养、标志性价值,未来经济开发中,减少商业化对其他价值类型的消蚀是这一区域应该考虑的问题。然而总体来说,更多价值空间的规划管理意义还有待探索。

4.2结论

本研究通过将景观价值分析和PPGIs技术结合,为场所感知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同时将场所感知的空间特征展示出来,突破了以属性分析为主的场所研究传统。从数据收集到可视化分析,为多群体从主体性角度表达认识和态度,相互沟通理解创造了机会,同时这种多群体价值空间构成及差异的认识,也为理解旅游社区社会现象提供了丰富信息。研究结论如下:

(1)人群的景观价值感知空间具有非均匀分布特征,呈现集聚形式,在一些特殊场所形成感知的高密度热点,这些热点区域有的与自然景观相联系,有的与人文景观、旅游服务设施相关。(2)3个群体的景观价值感知既具有相似性,又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差异性包含空间分布差异和感知强度差异两个方面,反映出3个群体对社区的价值赋予与认同不是单一与同质的,而是有着不同的想象。(3)3个群体景观价值感知存在差异性的原因,部分是因为景观本身的复杂性,同时也与各个群体间、社区互动、情感联结和对功能性场所的依赖需求不同有关。

(4)多群体价值空间的叠加分析,为我们理解社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根据3个群体的价值空间构成和分布,可以分出若干一致性和非一致性区域,两种区域都具有一定的社区规划管理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