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
10月25日,因涉毒被曝光的民谣歌手宋冬野在微博上发声,称愧对家人,不该为“灵感”而沾品,并表示此生绝对不再触碰毒品。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我特别喜欢和那些涉毒犯罪嫌疑人聊天。聊来聊去我发现,毒品远远比我们想象中可怕得多,它对人充满诱惑力,一旦沾染终身难戒,更可怕的是,它离我们普通人很近很近。
难以抗拒的毒品
好多人都认为,只有生活糜烂、精神空虚或者不走正路的人才会吸毒。持此观点的人,你太低估毒品的“魅力”了。
需要说明的是,如今吸毒的人,绝大多数沾染的都是冰毒,这是一种纯化学合成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尽管那些传统的瘾君子们仍然认为海洛因才是“王道”,并对“溜冰”(指吸食冰毒)的人嗤之以鼻,但不可否认,今天的毒品世界,已经是冰毒的天下了。这些年被曝光的几位公众人物,吸的都是冰毒。
为什么要“溜冰”?一个吸毒成瘾的毒贩子曾经亲口对我说:“冰毒真是极好的东西。你嗓子疼得咽不下口水,你喝酒喝得五脏翻腾想自杀,只要一点点冰,半个小时后这些症状就全都消失了;女人们想减肥但管不住自己的嘴,来点儿冰保管你几天都不饿;搞科研的要集中精力但又犯困,来点儿冰你能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也不觉得累;搞创作的憋半天写不出东西,来点儿冰你脑洞能开到外太空去;甚至你老婆嫌你射得太快,来点儿冰你能胜过吃了十片儿伟哥……”
按他这么说,各行各业没有不需要冰毒的。我在办案过程中也确实发现吸毒的人员范围真的很难进行规律性的分析——什么人都可能吸毒。但是,“让人双眼放光的东西,也许恰恰是最该远离的”这句话放到毒品上简直太合适了。冰毒的最大特色就是直接作用于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人体的精神行为。吸食冰毒者会出现幻听、幻视和幻想,不仅伤害吸毒者自身的身体,而且会让他们成为新的危险源——很多恶性命案都是“溜冰”者的“作品”。
近在咫尺的毒源
冰毒离我们很遥远吗?一点儿也不。在逻辑上,触碰毒品无非就是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主动的情况不用多说,我想说的是有相当数量的吸毒者(尤其是吸食冰毒的人)都是被动染上毒瘾的。甚至有统计称,将近80%的女性“溜冰”者都是被动染上的毒瘾。
所谓被动染上毒瘾,又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不知情而被害;第二种是知情但被迫。
不知情而被害,这真的不是危言耸听。毒品对贩毒者来说是一种“商品”,就像保健品或者任何其他商品一样,推销出去才有钱赚。所以毒贩子也要推广市场,发现新的客源,不然怎么养活自己?至于推销方式,说出来很可怕——冰毒无色无味,实在是下毒极品。你去夜店潇洒,旁边有人从口香糖盒子里拿出一些黄黄绿绿的药片,告诉你说这是柠檬味或薄荷味的润喉片,你吃了,那你可能就被推销了;你在某娱乐场所接触了个陌生人,对方给你一杯水或者一支烟,如果你享用了,那有可能你也被推销了;甚至那些爱美的女士们让那些游走的“微整师”输什么“美白针”,药品里或许都有甲基苯丙胺(真实案件曾经出现过),输完后白没白不知道,毒瘾肯定染上了。甚至于,很多卖淫集团、拐卖妇女集团,他们控制卖淫女或被拐人员的方式都是——冰毒。
知情但被迫的情况就好理解多了。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最注重的是圈子。一个人一生中可能先后或者同时属于很多圈子。有的圈子是以职业划分的,有的不是。就像电影中周星驰要进入斧头帮必须杀个人一样,有些圈子你想要进去,必须和圈子里的人一起吸毒。有时候这些所谓的圈子没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有个案子中,一个快递员想进入“主管死党圈”从而分配到更多更好的活儿,对方扔给他一包冰毒。
难以摆脱的毒瘾
万一不幸染上了冰毒,能戒掉吗?我只想说,发微博容易,戒冰毒很难——意志力、持之以恒,这都是道理,但问题远远不是道理能解决的。
很多人都提到过,冰毒不像海洛因,主要让人产生生理上的依赖,冰毒最厉害的地方是让人心理上产生依赖。所谓心魔难除就是这个道理。正因为此,很多戒毒机构只接收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吸食者,而拒绝冰毒成瘾者,因为这些人是心理问题,很难通过药物去治疗。
我在和吸毒犯罪嫌疑人接触的过程中发现,那些吸食冰毒的人都说,进到看守所以后,没有冰可“溜”了,除了嗜睡、没精神(因为身体要把之前亏空的补回去)外,身体上倒也没什么特别不舒服的,很多人甚至不需要服药也能渐渐适应没有冰毒的日子。但是,当你问到如果有出去的那一天,第一件事做什么时,对方的回答很可能是“溜冰”。曾经有人做出过这样的比喻:如果毒瘾的等级是10,那么性欲的等级只有2。毒瘾难戒由此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是,一旦你触碰过毒品,那些贩毒的人就很容易找到你。就好像只要你买过一次房,或者进过一次中介,你的手机就会不停地接到房产信息电话一样。当一个曾经享受过毒瘾之快的人接到这样的电话时,说“不”意味着他要有比拒绝同帅哥或美女上床还要多出几倍的意志力。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但是怎样远离呢?个人认为,无论男女,少去灯红酒绿的地方,少接触你觉得不怎么安全的人。对了,想美白的女人们,去正规的地方输液,或者用更直接的方法——扎面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