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撒娇”源于自卑?

2016-12-06 17:08杨闳
南都娱乐周刊 2016年44期
关键词:自谦王思聪招式

杨闳

面对凶悍的资本开炮,自谦之后跟那些真正的大家伙撒撒娇,这倒是吸引眼球的好办法,只是即便可以从中得利,也未免会有损自己。或者说,这样的招式毕竟还是某种自卑情结造成的,解得了一时之气,却赢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那个结局。

冯小刚新片《我不是潘金莲》,用了一个比较吸引眼球的历史人物名字,来讲述一个当代中国社会的故事,这首先比较讨巧,从结果来说也是非常聪明和成功的。

可能也正是因为《我不是潘金莲》有了预期的口碑,才让冯小刚有勇气来跟网上头号撕X高手万达家的王思聪来对对碰一下。冯小刚化身潘金莲,一口一个小女子,这确实让很多人首先从语气上的就难以接受,你一个胡子拉碴的中年小老头,怎么好意思“小女子”呢?再说潘金莲自称也应该是“奴家”的啊。很多人从商业基本属性和商业伦理上,反驳了冯小刚的观点,大多数吃瓜群众认为,商品社会之下人家怎么排片,作为导演是干涉不到的,如果非要越俎代庖,则有了“行政命令”“上下级”的嫌弃。

显然,冯小刚从主动撕万达院线这件事上来看,不但没有占到便宜,还惹了一身腥,很多人用“坚决站王思聪”来表达自己的观感。这些当然是对作品的一种伤害。

冯小刚为什么会这么做,为什么会选择在光天化日之下将所谓矛盾和自己内心孱弱公开示众?除了《我不是潘金莲》在个人作品的质量上有点一扫前面阴霾的意思,其实也还是跟个人的风格和性格有关。

冯小刚早年跟“王朔圈”一起混、一起出来,渐渐成了世人眼中的成功导演,可是商业成功却不能带来十足的艺术张力和一个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的全部满足感,而对于冯小刚来说一直有贵人相助或者靠在大树下好乘凉的人生际遇,实在是到了想要证明自己的时候,焦虑在所难免。从商业大片《夜宴》的口碑滑铁卢,到接连几部号称文艺、情怀但实际上口碑一般般的《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再执导春晚、出任综艺嘉宾等等,不是说这些工作和成绩不够好,而是曾经引领潮流的功勋导演,自然不会满足这些“小儿科”。冯小刚有一颗登堂入室的心。这些从他这几年的抱怨和牢骚中也能看出来,没有一个更加光芒万丈的光环笼罩,人心是很难平稳的。

身份的焦虑,或者对于出身的自卑感,这些世俗的玩意虽然可以通过很多事实去消弱,但很多时候不管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家,还是我们这些平头百姓,都是无法阻止它们对我们产生影响的。这种影响有时候会叠加、复制,乃至不断在身体内发酵、繁殖,催生出跟我们初衷不一致的东西来。

大多风流人物尽管都有自己的一套,但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能够引领风气成为一时的骄傲,最大的原因还是适应了当时的大气氛,而这些人的局限往往也在于此。换言之,换了个世代、新新人类登场,你是否还能拿出与时俱进的方式方法来,这绝对是个大问题。

面对凶悍的资本开炮,自谦之后跟那些真正的大家伙撒撒娇,这倒是吸引眼球的好办法,只是即便可以从中得利,也未免会有损自己。或者说,这样的招式毕竟还是某种自卑情结造成的,解得了一时之气,却赢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那个结局。

猜你喜欢
自谦王思聪招式
针对高考物理计算题,教你增分三招式
王思聪IP成长史:富二代、网红与商人加冕礼
等比数列解题十招式理论与实践
日语自谦语I、II的语用分析
——兼论自谦语的分类
THE ECONOMY OF THE INTERNET CELEB
东施效颦
国民老公“王思聪”
敬语解惑(4):两种自谦语
敬语解惑(5)——自谦语的误用及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