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观察

2016-12-06 09:28宋碧晖刘万军董学海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椎旁椎弓入路

宋碧晖,刘万军,董学海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湖北 宜昌 443003)



临床经验

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观察

宋碧晖,刘万军,董学海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湖北 宜昌 443003)

目的 通过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进行比较,探讨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运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对58 例无神经损伤的单节段或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中30 例行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28 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住院时间、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患者和家属满意程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患者下床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P<0.05);VAS评分在术前1d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 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采用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椎旁肌损伤,减少术后腰背痛的发生,同时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适合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胸腰椎骨折;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

胸腰椎是脊柱骨折好发部位,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式已使用多年,但鉴于术中需要大面积、深入地剥离椎旁肌,容易引发脊柱失稳及顽固性腰痛等症状[1-3]。随着医学技术发展,脊柱微创手术技术逐渐广泛运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疗效卓著,尤其以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受到骨科医师的青睐[1]。本院采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58 例胸腰椎骨折并在本院就治的患者,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治疗,笔者对随访超过1年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本方案采取先收集临床资料,后续进行随机对照分析方案进行。

1.2 实验对象选择 入选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胸椎骨折、腰椎骨折患者共58 例。实验全部方案通过伦理审核。患者和家属接受需实验并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3 诊断指标与纳入标准 a)仅因为压缩所致的骨折;b)骨折类型属爆裂性骨折,没有出现后柱损伤;椎管内骨性占位不超过33.3%,确保侵入椎管内部的骨质没有缺失,完好无损;c)Frankel分级是E等级;d)病变、毁损的关节解剖位置范围为T1~L5;e)外伤必须不超过14 d。严格遵循以上标准,筛选出的实验病例对象共58 例。

1.4 排除标准 a)患者已有不同程度的骨折并且发生脱位、半脱位;b)其他重要器官有严重病变;c)非生理性骨折愈合;d)骨折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和损伤,并有必要行椎管内骨折复位或因为后路椎板压力较大,需要减压治疗。

1.5 诊断仪器与医疗器械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S6,德国西门子公司产品。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机,型号:SOMATOM Definition AS,德国西门子公司产品。医用X光机,型号:Athena医用X线摄影系统医用X光机,美国Athena公司产品。脊椎系统-单轴椎弓根钉,型号:6A14 V钛合金,法国Medicrea Technologies公司产品。

1.6 分组 将行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方法手术治疗的患者设置为A组,共30 例;经传统后正中手术入路的患者设置为B组,共28 例。

1.7 手术方法 由固定的医师对所有患者开展手术。原先的后正中入路手术方法一直沿用正中单一切口,当手术进行至分离出椎旁的肌肉,则可以看见两侧椎板和关节突关节。最好采用螺钉复位,即将其放入椎弓根加以保证患处的固定效果。我研究组将进行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整个流程展示:待患者全身麻醉后,采取俯卧位,注意在两侧部位行正中双侧切口,切口和正中线之间保持3cm左右的间距为宜。按照皮肤、皮下、腰背筋膜的顺序依次切开。浅层竖脊肌即可充分暴露在手术视野,医生需要把握好多裂肌间隙和最长肌,注意其解剖方位,主要以竖向钝性分离肌间隙,直至关节突与横突。考虑用电凝方法,缓慢地将小关节突的外侧部分剥离,若腰椎受损,则采用“人字嵴”或横突加以定位;若胸椎发生了创伤,则横突根部上缘与椎板连接处定位方法置入椎弓根螺钉,然后撑开复位并固定,后将腰背筋膜及其他各层依次细心缝合。

1.8 术后处理 手术结束后1~2 d后将引流管去除,并且术后第2天在支具的辅助下采取坐位,逐步、适应地进行下床活动,可以做适当的活动以加速患处功能恢复。需注意手术后遵照医嘱定期复查。

1.9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以下指标进行重点监测和记录:a)手术时间;b)术中出血量;c)术后引流量;d)术后下床时间;e)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g)伤椎Cobb角矫正度;h)患者及家属满意不同程度分为很满意、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其中满意程度=很满意+较满意+一般满意。i)TLICS评分:脊柱骨折形态(压缩1分,爆裂+1分,移位或者旋转3分,脱位4分),神经功能状况(完整0分,神经根损伤2分,脊髓完全损伤2分,脊髓不完全损伤或者马尾神经综合征3分),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性(完整0分,可疑损伤2分,损伤3分),三个变量计分总和超过4分(含4分)推荐手术,而小于4分,则推荐保守治疗。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骨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可进行进一步研究。受伤部位:A组T82 例,T103 例,T1116 例,T12+L15 例,L24 例;B组T7+T91 例,T102 例,T114 例,T1212 例,T12+L14 例,L1+L24 例,L32 例。

表1 两组患者一般状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观测指标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等指标均优于B组患者(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个月及最后随访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其中术后1个月时,A组患者总体疼痛程度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ODI术后1周百分率、患者及家属满意程度,其中A组患者的ODI术后1周百分率、患者及家属满意程度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临床观测指标

表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s,%)

3 讨 论

当今高楼频繁刷新高度,由此引发更多的因高空施工作业导致的事故,故胸腰椎损伤率也呈增长的趋势。胸腰段椎体的重要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感应各种力,使脊柱各角度正常运动并能灵活转折,亦是接受外界各种强大冲击力最重要的反应部位,有研究证明高达一半以上的脊柱骨折为胸腰段椎体骨折[2]。鉴于胸椎腰椎骨折发病率高,长期以来骨科医师行保守入路进行治疗复位,但正中入路法存在显著的缺点:由于前路与脊柱之间多有血管、神经伴行,非常复杂,手术用时与患者疼痛持续时间都较长,难免损伤脊柱功能,致使治愈率较低。相比之下,后路进入脊柱无论从解剖结构、手术操作程度都比前路手术要容易,且椎弓根距后路更为接近,固定椎弓根不仅能预防手术大出血,更能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微创相对传统思路更加强调在追求疗效的基础上,减少损伤,体现了人文关怀。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至少有以下几大优势:a)减少术中对椎旁肌的分离程度和面积;b)最大限度保全脊柱的基本正常结构;避免过多触碰损伤区域周围的血管、肌肉组织以引起不必要的损伤;c)保证多裂肌支配神经的完整性;d)减轻软组织和手术区域肌肉水肿程度;e)加速患者康复;f)术后并发症、复发率较低;g)认可度高。本试验中:A组手术进行过程中,无论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患者下地所需时间、疼痛评分都低于B组(P<0.05),结论已有相关报道支持[4-5]。B组就手术时间而言,长于A组,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实际手术中,操作步骤相对较少,加之解剖学结构较简单,可缩短找到病灶的时间。

经正中入路手术时必须先剥离肌肉组织、脊椎旁软组织。剥离人字嵴时易损伤静脉网发生大出血,难以止血;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首先可以减少血管损伤;其次可以减少渗血;总出血量较接受传统正中入路少。这与本实验研究所得结果一致[6-8]。

从患者手术后下地所需时间长短来看,A组时间更短,源于创口小,且手术中对肌肉、血管损伤小,更易恢复。患者下地越早,患相关并发症概率越小,保证其术后生活质量。

手术所致疼痛程度,一方面体现医师人文素养,一方面体现医师所用医疗技术的优化程度,另一方面也是评价医师诊疗的重要指标。本实验A组患者术后1 d、1个月患者的疼痛评分分别为(5.22±1.03)分、(3.32±0.13)分,且A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要轻于B组(P<0.05)。主要得益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术中剥离的神经、血管、肌肉组织少,一方面维持脊柱后位的完整,一方面保护脊柱旁肌肉,都大大减少疼痛的来源。

为了保证术野清晰,传统方法不得不将脊柱周围包裹的肌肉先分离开,再分向两侧,为了精准定位需要分离露出横突,而此环节容易使脊神经内侧支损伤,可导致患者肌肉痉挛收缩,若更严重则会导致慢性椎旁筋膜间室综合征;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可避免触碰神经,直接到达目的区域,简单分离、简易牵拉即可暴露清晰的手术视野,极大地减轻对患者脊柱附近伴行神经的损伤[9-12]。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减少了术中手术损伤,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的牵拉、置钉均可使脊椎旁肌肉受损,甚至在分离椎旁肌时,腰动脉后降支、顺肌肉深处分布的脊神经后支都有可能受损。其次,在整个分离肌群的过程中,由于肌肉回缩造成的瘢痕组织也可对脊神经产生压迫,加重脊神经受损[13-14]。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虽有上述优点[15-17],但也存在自身缺陷:医师切除的椎板范围较为局限,暴露程度欠缺,器械触碰到前方骨有一定手术风险。故此法针对神经损伤症状患者以及椎管占位高于1/3的患者并不适用。除此之外,一切较为严重的病变:例如脱位、后方结构病变范围广泛、深度较大、出现旋转,也应慎用[18-19]。

虽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已在临床广泛开展,但还具有一定局限性:a)客观评价指标较少,随访项目比较单一,多集中在ODI评分、VAS评分中;b)与手术指标相关监测指标,大都集中在手术时,应当考虑进一步拓展,使评价更加全面、准确。

纵观整个研究,传统入路方式不可避免要面对复杂解剖结构、容易使椎体周边肌肉受损、极易损伤相关动脉血管、创伤较大。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避开较为复杂的结构,微创,手术易行,减轻患者病痛,术后易恢复,效果更好,值得各地医院根据实际情况服务临床。

[1]Pfirrmann CWA,Metzdorf A,Zanetti M,etal.Magnetic resonance classificat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J].Spine,2001,26(17):1873-1878.

[2]Verlaan JJ,Dhert WJA,Oner FC.Intervertebral disc viability after burst fractures of the thoracic and lumbar spine treated with pedicle screw fixation and direct end-plate restoration[J].The Spine Journal,2013,13(3):217-221.

[3]杨惠林,史金辉,王根林,等.X 线与 CT 评估椎管内骨折块间接复位的对比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08,24(9):692-695.

[4]冉兵,严磊,蔡林.Wiltse 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 Meta 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5,40(1):90-101.

[5]侯德胜,王恒,仲文军,等.体位复位结合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2):99-102.

[6]胡正霞,李开南,何智勇.改良多裂肌间隙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置入修复胸腰椎骨折:伤椎稳定性及相关指标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4):543-547.

[7]王虎,朱经建.胸腰椎骨折应用经椎旁间隙入路方式治疗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6):71-72.

[8]陈晓陇,尚平,温月凤,等.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10):925-930.

[9]黄大立,熊波,刘晓岚,等.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3-5.

[10]伞有利.96 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3):119-122.

[11]赵伟,刘钢,杨昱,等.腰椎骨折治疗中置入螺钉内固定系统的安全性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17):3209-3212.

[12]宋升,孙振中,芮永军,等.椎弓根钉棒系统置入复位内固定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椎管形态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22):4047-4054.

[13]张文捷,张亮,赵春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J].脊柱外科杂志,2011,6(2):98-101.

[14]沈斐,潘文明,王筱林,等.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 40 例[J].吉林医学,2011,9(23):4862-4863.

[15]李俊,王江南,沙玉山,等.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1,17(9):777-779.

[16]江春宇,徐跃根,罗远明,等.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1):7-9.

[17]张殷维,路奎元,王强,等.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2):152-155.

[18]蔡福金,朱建平,骆宇春,等.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与传统方法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0):5676-5680.

[19]郭志辉,霍三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伤残医学,2014,12(4):58-59.

1008-5572(2016)11-1015-04

R683.2

B

2015-12-21

宋碧晖(1982- ),男,主治医师,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443003。

猜你喜欢
椎旁椎弓入路
定量CT与化学位移编码磁共振成像测量椎旁肌肉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椎旁软组织髓外浆细胞瘤1例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