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_赵飞鹏
长征,永远的励志史
——《看地图 话长征》自序
文/图_赵飞鹏
编者按:长征是一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正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前夕,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新书《看地图 话长征》。本期《读书》栏目,邀您跟随作者一起感受重走长征路的心路历程,共同领略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
读了几本关于红军长征的回忆录和传记后,萌生起编写这本《看地图 话长征》的念头。红军长征史,既是一部励志书,又充满着智慧谋略,洋溢着崇高的精神信仰,值得我们思索回味,学习借鉴。
2015年10月28日,我在贵州省娄山关看到一张老照片:1981年7月,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携全家到访娄山关。我不由心头一震:是什么原因,让这位西方世界的谋略家拖家带口,远涉重洋,跑到中国偏僻的大西南娄山关脚下?
显然,在中国现代史上,娄山关因红军长征而闻名。红军长征,最为人熟知的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的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红军长征还包括红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的长征。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西渡嘉陵江,开始长征。1935年11月19日,贺龙、任弼时等率领红二、六军团,离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几支铁甲洪流,历尽千难万险,共同铸就红军长征的不朽诗篇。
略涉长征史实的人都知道,从1936年始,中国的“红军长征”逐渐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关注。这一年3月,陈云在莫斯科完成的《随军西行见闻录》在巴黎连载,后又印出单行本在莫斯科发行。同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访延安,大量深度采访长征的亲历者,写成畅销书《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重走长征路”从未间断过。近些年,随着人们经济条件大幅提升,路况显著改善,这一活动更是方兴未艾。同时,还有很多“老外”,乃至著名人士若干,对“红军长征”兴趣甚浓。不少“老外”对长征的研究和探索之深,不亚于我们许多人,令我等汗颜。
当年在娄山关,布热津斯基自豪地说:“我是登上娄山关的第一个美国人!”回国后,他又撰文《沿着红军长征路朝圣记》,其中说:“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来讲,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
有人将红军长征与“出埃及记”相媲美,有人称它比“出埃及记”更伟大。
长征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之前的淬砺和锻造。
长征,挑战体能极限。爬雪山、过草地,是妇孺皆知的艰辛历程。爬雪山,主要困难在于饥饿、衣单和高寒缺氧。而草地,“那里处处是沼泽,遍地是水草,似河非河,似湖非湖,一片片,水汪汪。我们走的每一步都要踏在草墩子上,一步落空,就会陷入污泥不能自拔。”(时任红91师师长徐深吉语)因为缺粮,红军不得不扒开牛粪寻找尚未消化的粮粒来充饥。在草地里,红军专门成立小分队,负责掩埋因饥饿、寒冷、中毒而死去的红军战士的尸体。刘英是中央红军中为数不多的参加过长征的女干部,她回忆说,走过草地,“我觉得仿佛是从死亡的世界回到人间”。同她一样,许多人在回忆爬雪山过草地时所表露出的,一是心有余悸,二是刻骨铭心。在长征中,最多的,有些红军数次翻越雪山,三四次穿越草地。前些年,一位老红军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却如是说:“长征中,最难熬的还不是饥饿,而是瞌睡——昼夜连续行军,缺觉睡,人走着走着就睡着了,是那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长征,“行拂乱其所为”。红军长征,如同一叶帆船,长距离激荡在惊涛骇浪中,处处诡秘凶险,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回想长征,毛泽东曾写道:“长征万里,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唯有磨难,方催人愈挫愈奋,志薄云天;唯有置身危机四伏之中,才能“动心忍性”、把一个人的心智谋略发挥到极致。后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中,中国共产党队伍里战将如云,灿若群星。而通过长征保留下来的红军干部队伍,成为共产党打江山的主要干部力量。
经历心志之苦,筋骨之劳,体肤之痛,回报自然是“增益其所不能”了。正所谓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书中配发的长征路线图
有一位来自重庆的朋友,我曾陪他驰骋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他惊奇地望着车窗外,连连感叹:“啊,这么平坦,真开阔呀!”我不屑地好笑:“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后来,我由此联想到,对于长年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们而言,同样体会不到长年奔走在大山里的滋味。
这里,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下长征之路了。在整个长征中,地势相对平缓、看似“好走”的区域有两处,一是桂北的“湘桂走廊”,二是川西北的草地。川西北草地的情况前已介绍,而在“湘桂走廊”,中央红军是在攸关生死存亡的血拼中通过的。除这两处以外,其余全是层峦叠嶂、苍苍茫茫的大山。
去年,我和同事开着汽车,重“走”了一段长征路。从甘肃省武山县一直到湖南省通道县,途经腊子口、包座、沙窝、达维、安顺场、皎平渡、土城、县溪镇等地。既有高速公路,也有国道、省道和县级及以下公路。20天里,汽车始终盘桓穿行在大山里,无休无止。遥想当年,长征之路比起现在汽车能够通行的道路,不知要崎岖难行多少倍。许多生活在平原上的人,凡登一座小山,就气喘吁吁。而在80年前,红军只能用双脚一步一步地“丈量”高耸入云的老山界、夹金山、岷山、六盘山……长征,不仅走得远,而且走得难。不到现场走一走、看一看,或仅仅在地图上“走”,都难有切身感受。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走出来的精彩。
付梓之际,零星地记录一些想法和感受,是为序。
(作者单位:省公司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