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尹生香
大通剪纸:民间艺术的瑰宝
文·图尹生香
走进大通县景阳镇小寨村村委,一楼是刘生兰的剪纸工作室和作品展览室,工作室里刘生兰正辅导她的学生们剪纸,工作案上方挂着装裱好的剪纸作品,工作案的旁边是裱装机。工作室对面是作品展览室,展览室里挂满了刘生兰的剪纸作品、刺绣工艺品和荣誉证书。在众多荣誉证书中,一本收藏证书显得格外独特,这本收藏证书是中国农业博物馆颁发给刘生兰的。刘生兰说,她捐赠的四幅作品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这四幅作品也是她的代表作,《四大美女》便是其中的一幅。精致的剪工、醇厚的风格,赋予了每一幅作品灵动的生命。
剪纸首先要想好主题再构图,构思确定后,对画面进行具体的描绘,说着,刘生兰拿出一张白纸放到工作案上画图,一边画一边说,构图要饱满,装饰性要强,要把表现的主要形象放在中心位置上,周边装饰一些与主题有关的衬景以更好地衬托出主题。说话间一幅牡丹花稿样在她手下已画好。她拿出几张红纸裁好,放在画稿下面,四周用订书钉订牢后就开始裁剪了。刘生兰说初学剪纸时先由少到多,等技巧熟练后再逐渐增加张数,纸层过厚,在剪纸时往往会出现剪不动、剪不透、容易断线条与走样的现象,剪时把纸捏紧、拿平。剪刻的顺序,最好是从细小的、难以剪的地方入手,一般也可以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细后粗。剪刻人物时,要先从脸部五官开始。剪刻完毕后需要把剪纸一张张揭开,光面纸、绒面纸,因纸面光滑,比较容易揭开,单宣纸因纸质轻薄,容易互相粘连,较难揭开,所以在揭离之前,必须先将剪好的纸样轻轻揉动,使纸张互相脱离,然后将第一张纸角轻轻揭起,一边揭一边用嘴吹,帮助揭开。
①《四大美女》
刘生兰带我走进作品展览室,边走边说,我剪纸最常用的是单色剪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他色纸剪刻出来的,黑白分明,对比强烈,是一种明快、朴素大方的表现式样。她指着挂在墙上的八个大字对我说,这幅《龙飞凤舞》四个字属于阴剪,就是剪去表示物象结构的轮廓线,在大的块面中表现出线条,这种效果厚重、结实、分量感很强,有一种强烈的黑白对比感,被剪去的空白组成图案,线与线不相连接。《和谐为贵》四个字是阳剪,阳剪正好与阴剪相反,是剪去空白部分,保留轮廓线。图案的线条是实心,线线相连。这种效果流畅、清晰、玲珑细致。用阴阳结合的剪纸手法,会使构图变化多样,画面中黑、白、灰对比鲜明,表现力更强。
刘生兰说剪纸技艺是一种民俗艺术,剪的内容根据民俗、农耕、民间文化,表达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②剪纸的阴剪和阳剪作品
看着装裱机,我问刘生兰,你还会装裱画呀。她说,嗯,我自己会装裱,装裱是自己逼自己学会的。以前剪纸装镜框挂起来后,剪纸往往会掉下来或移动位置,显得东倒西歪不整齐。就把剪好的花样拿到别的地方装裱,装裱时间长,价格高,而且装裱质量也不满意,情急之下自己开始学装裱。装裱好的剪纸挂在房间里庄重、大方,很有气魄和具有东方艺术特色。在装裱好的卷轴上再请书法家题上字,盖上印章,就完全可以同一幅中国轴画相媲美。
③《五牛图》
④刘生兰在工作室剪纸
⑤刘生兰在工作室装裱剪纸
⑥非遗证书
刘生兰今年五十三岁,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谈起什么时候开始学剪纸的,刘生兰打开了话匣子。小时候,每当看到奶奶剪窗花时,刘生兰便跑到奶奶身旁,看奶奶剪纸花。到了过年的时候,奶奶便把这些窗花、灯花送给邻居。要是村里谁家迎娶新娘,奶奶将剪好的窗花亲自送给主人,表达祝福。稍微大一点,看到奶奶剪纸时,她就会从奶奶手里抢过剪刀自己剪起来,在奶奶的指导下,开始剪一些图形简单的纸花。看见天上飞的鸟儿,河里游的鱼儿,她就会把它们画下来,剪出来。剪得还真像那么回事儿。每当看到自己的窗花被奶奶贴在窗户上,刘生兰内心有种说不出的自豪,她爱上了剪纸,这一剪,便是四十多年。刘生兰说自己从未念过书,剪纸是受了奶奶的影响。奶奶是村里出了名的剪纸匠人。嫁到小寨村后,农闲时节,刘生兰独自在小屋里剪窗花。刘生兰也像奶奶一样热情,每逢过年时,将剪好的窗花送给邻居。时间久了,刘生兰的剪纸技术愈加成熟,在景阳一带小有名气。
2003年,对自小酷爱剪纸的刘生兰来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这一年,受省文化部门的邀请,刘生兰到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青洽会)现场展示她的才艺。她说:“记得当时,我坐在一旁现场为市民剪喜鹊,每当剪完一只喜鹊,就被市民抢去。”刘生兰说,看到她的纸花很受人喜欢,一旁参观的一位省文化厅领导鼓励她多剪纸花,今后用纸花换钱补贴家用。第二次受邀前往西宁参加展览活动时,刘生兰将家中平时保存好的纸花带到西宁,在展览的同时,刘生兰出售她的纸花。短短的一周内,刘生兰出售纸花共收入一千三百元。这个意外的收获,让刘生兰萌生出剪纸创业的想法。
回家后,刘生兰把家里的农活交给丈夫,一心扑在剪纸上。每次剪纸时,刘生兰把庭院大门反锁,独自在家安静地画画和剪纸。那些无眠之夜,陪伴她的是一把剪刀。她不识字,剪花是她的精神寄托,她对生活的感悟和生命的体验,全都倾吐在那红纸中了。刘生兰说,起初,她只是剪简单的窗花,去西宁展览的次数多了,发现了自己作品的缺点和不足。后来,她除了剪窗花,还剪一些人物、花鸟等多题材的纸花。后来随着剪纸水平的提高,开始接触河湟剪纸,最后发展成自己的景阳剪纸。就这样,刘生兰与剪纸结下了不解之情,成了家喻户晓的民间艺人。
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她多次参加省上组织的农牧民技能技艺培训班。付出就有回报,截至2016年7月,刘生兰创作的三十余幅作品在全国、省、市、县的展览中获奖,得到了艺术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她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造型美观、剪工精致、风格醇厚凝练,受到大众的喜爱。她的作品先后在全国各地展出,远销韩国、日本等国,走向了国际市场,受到了国外友人的好评。
①《藏历年》
剪纸的水平代表着一个人的人格品性,心灵手巧的刘生兰受到家人和乡邻的尊重。虽然她对剪纸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朴素的情感上,其实已超越艺术,与生存情感的企盼寄托紧密连在一起。她精湛的剪纸技艺将真、草、隶、篆等中国书法艺术嵌入其中,把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审美情趣、文化内涵都融会在艺术作品中,让古老的艺术紧扣时代的脉搏。2010年6月30日,因对青海民间工艺的贡献,刘生兰被评审授予“青海省一级民间工艺师”荣誉称号。她应邀多次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如今,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刘生兰有了自己的剪纸工作室、作品展览室。刘生兰自学了作品的装裱、过塑技术。许多人也慕名前来拜师学艺。刘生兰经常前往西宁、贵德等地授课。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剪纸艺术,她利用景阳镇政府专为她提供的工作室举办剪纸培训班,吸引周边村的妇女来学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从2013年开始开办培训班十三期,培训剪纸、绘画、刺绣人员七百多人,从2015年开始在大通县第四中学兼职担任剪纸、绘画指导老师。她计划以后经常进行剪纸培训,当好传承人,把剪纸艺术这门中国传统艺术完整地传承下去。(责任编辑/文风 设计/毛艳梅)
②《威震山河》
③刘生兰作品展览室
④《中国婚俗剪纸大赛获奖作品集》
⑤《中国年俗剪纸大赛获奖作品集》
⑥《十二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