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玲, 张珂源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a.党委宣传部; b.政治理论教育学院,北京 100192)
首都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与教育治理对策
赵爱玲a, 张珂源b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a.党委宣传部; b.政治理论教育学院,北京 100192)
对首都十所高校大学生道德领域存在突出问题的调查表明,诚信缺失依然是大学生道德领域存在的一项突出问题,梳理分析首都大学生的诚信现状,有针对性地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教育治理对策,必将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首都大学生;诚信缺失;教育治理对策;立德树人
张珂源,女,山西长治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政治理论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要求全体公民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及“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的公民基本道德准则之后,“诚信”范畴再次作为全体公民的基本价值遵循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在当前价值观多元、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中,了解、把握、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有针对性地梳理问题、查找原因、改进工作,必将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发挥重要作用。本调查随机选取首都十所大学,分别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的形式进行实证考察,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8份,有效回收率为97.6%;同时,实地访谈在校大学生共计166名,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较为客观地反映出首都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一)诚信缺失依然是大学生道德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诚信,作为一项基本的公民道德规范和价值遵循,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要求。然而,经我们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诚信缺失现象,如考试作弊、学术造假、言行不一、借钱不还、制作虚假简历等,已引起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结合问卷数据统计结果及深度访谈分析,笔者认为,诚信缺失依然是首都大学生道德领域存在的一项十分突出的问题。
(二)首都大学生诚信品质总体良好但掺有杂质
A.很反感,自己从不会作弊;B.为了得高分,可以理解;C.很不公平,应严厉处罚;D.其他图1 对考试作弊有何看法(单选)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业进步、学业优秀应成为大学生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据“你对考试作弊有何看法”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学生对考试作弊表示“很反感”或“很不公平,应严厉处罚”。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在诚信问题上,总体良好、但掺有杂质。一方面,多数学生对考试作弊现象表现出强烈的否定“情感和情绪”;另一方面,尚有28%的学生表示“为了得高分,可以理解”(如图1所示)。这显示出首都大学生在学习与考试态度方面总体上比较积极,价值导向明确肯定,但值得注意的是,有近三成学生没有认识到“考试作弊”实际上是严重的不诚信行为,是对以往的规则与秩序意识的无视和破坏;同时表明,首都大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不能把道德认知与行为选择相统一,把是否遵守和践履道德行为规范定位于对自身现实利益的考虑,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们会选择做一个有道德的、诚实守信的人,但利益受到影响甚至损害时,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不少同学秉持“诚信是一种脆弱的美德,一旦涉及切身利益就会夭折”的信念。首都大学生不仅在学习与考试态度方面,而且在诚信素养整体提升方面都有很大空间。
问卷数据分析、访谈结果表明,首都大学生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学业诚信缺失、交往诚信缺失、经济诚信缺失、就业诚信缺失等方面(如表1所示)。
表1 首都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一)学业诚信缺失
学业诚信缺失在首都大学生中认同度最高、共识性最强,所占比例高达59%,主要表现在考试作弊、论文和作业抄袭等方面(如表2所示)。
表2 首都大学生学业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其一,考试作弊。考试是一种公平公正地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途径和方式,但当前在大学校园中蔓延的考试作弊风气严重破坏了这一原则。考试作弊成为大学生学业诚信缺失问题中最为突出的现象,甚至在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考试不作弊,来年当学弟;宁可没人格,不能不及格”。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学生干部、党员也存在考试作弊现象。尽管各校《学生手册》明确规定了考试纪律、违纪处罚,每到考试前,学校里也会掀起一场有关诚信考试的签约活动与讨论;现场考试时,考场内贴着“诚信应试,舞弊可耻”的警示语,甚至安排多名监考教师及考场巡视人员,但对考试作弊现象的治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每次考试结束后,各校都会有因为考试作弊而被处罚的学生。调查显示,考试作弊成为首都大学生诚信缺失最为突出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47%。且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段也在升级,有的学生竟然花费巨资购买先进设备。
其二,学术造假。百度词条显示,学术造假是指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等的学术腐败行为。不难看出,学术造假首先是一种违背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表现,是学术领域中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产物。与这一解释对应,学术造假与抄袭、剽窃、伪造、随意修改和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数据等是同义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首都大学生中,学术抄袭现象多发生在文科学生群体中,且在研究生中表现得较为突出,约占调查人数的20%。理科生的学术造假行为多表现在对一些研究数据进行编造,或者直接从别的地方拷贝过来,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够重视,只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缺乏科学求证意识与精神。另外,也有被访者表示,一些学生对于相关资料的借鉴不注意标明来源和出处,误把别人的研究成果当成自己的研究成果。造成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多数被访者表示,是因为老师要求过高、过严,无论是完成研究生课业考查要求或者是结课要求,都需要撰写或正式发表论文,不少学生一时写不出来,就会选择在网上找资料,进行论文抄袭或数据改造、甚至伪造,既违反基本的学术规范,也有损于科学精神。这一点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生对于学术诚信的解释:“即使在逆境中也要遵守的五种基本价值观,即诚实、信任、公平、尊敬与责任”作为反证。
(二)交往诚信缺失
交往诚信缺失在被调查学生中的认同与共识度仅次于学业诚信缺失,所占比例为30%,主要表现在同学之间不坦诚相见、说话不算话、言行不一、随意拿别人东西等方面(如表3所示)。
表3 首都大学生交往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其一,说话不算话、言行不一。诚信不仅内涵着内在的身心和谐、不矛盾、诚实,而且要求对待他人守时、守信,言行一致,践行承诺,不欺骗、不爽约。问卷调查数据显示,首都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说话不算话、许下的承诺不兑现、编谎话、借钱不还等等言行不一现象。这一部分所占比重为26%,是首都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中仅次于考试作弊的突出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所欺骗的不仅包括自己的同学和朋友,甚至包括老师和家长。比如,有时候学生会因为不想去上课而编造各种谎话骗老师和同学,旷课成为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失信行为;而在教师考勤时,部分大学生找人答到、甚至代替上课的行为同样是诚信缺失的表现;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被访学生表示,这些情况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非常普遍的现象。此外,调查中也有个别同学表示,不在乎教师考勤,不会采取任何应对措施。
其二,同学之间不坦诚相待。坦诚相待是指对人对事以诚相待,坦诚相待是架起人与人之间心灵之桥的重要因素。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曾多次强调:“只有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讲真话、办实事,应当成为每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不求真务实,就寸步难行。”遗憾的是,调查统计结果显示,37%的被访者认为,当代大学生与同学之间不能保持坦诚相待,这成为大学生交往诚信缺失中仅次于言行不一现象的突出问题。在访谈过程中,一部分被访者透漏即使是自己身边的朋友或者同住一个寝室的室友,也因种种原因存在不能坦诚相待的现象。
其三,随意拿别人东西。每个人对自己的东西拥有自主权,不随意拿别人东西是从小学生起就被教化的行为准则和要求。然而,在访谈过程中,令笔者记忆深刻的一次访谈是,当问到“当代大学生在不诚信方面的突出表现”时,有学生毫不犹豫地说道:“学校里很多人订购的牛奶被偷了,当自己订购的东西被偷时,也会选择去拿别人的东西”,这无疑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光是牛奶,有时甚至是放在自习室里的书、水壶、手机、电脑等也会成为被偷的对象。所以该学校的学生对于“丢东西”和“偷东西”这两个词表现得非常敏感,这种氛围对养成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会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三)经济诚信缺失
经济诚信缺失主要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与交往中涉及与金钱有关的问题时,表现出的诚信缺失现象与问题。经济诚信缺失在被调查学生中的认同与共识度位居第三,所占比例为8%。虽然比例不高,但却是令学生们纠结、尴尬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同学之间借钱不还、代购代销假商品等方面(如表4所示)。
表4 首都大学生经济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其一,借钱不还。“以诚实守信为荣,背信弃义为耻”是古今中外人们普遍遵循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但这被推崇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在首都大学生中却远远做不到,最典型的就是他们中的借钱不还现象。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是物质比较丰富的时代,各种高端、新鲜产品,对大学生来说确实具有无限的诱惑力;另一方面,伴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人们的消费方式更加方便快捷,这无疑也容易使大学生卷入消费危机的大环境中。当其中一些同学手头紧张时,他们便会选择向同学、朋友借钱,这本无可厚非,但遗憾的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同学不是遵循“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传统交往规则,而是选择借钱不还,这一部分同学占被访人数的比例为7%。访谈结果表明,如果当代大学生连“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传统交往准则与道德底线都不能自觉遵循,还如何达致德育为首、素质全面发展的成人成才目标。也可以预见,社会一些机构反映的当代大学生中一些人因不主动承担“助学贷款”的还贷责任而影响更多学弟学妹的再教育问题,将会成为因大学生自身引发的恶性循环问题。
其二,代购假商品。虽然在整个调查中这一部分所占比例极小,但不可否认,现在网上大量存在的虚假代购现象,与身边很多同学不无关系,而且身边很多同学正逐渐步入这一行列。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同学在根本不了解产品的情况下,依然会选择参与传递虚假广告,进行假商品的销售,而且这么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一点点微薄的利润。事实上,大学生推销或代购虚假产品面向的消费群体多数是身边同学,当身边同学面对虚假产品或遭遇虚假产品带来的其他损失或影响时,难免不会做出其他一些虚假、不诚信的短视或报复行为,从而会造成新的恶性循环。
(四)就业诚信缺失
就业诚信缺失在被调查学生中的认同与共识度位居第四,所占比例为3%。比较于前三项而言,所占比例最低,但却表现出愈来愈难以预料和把握的现象。当前,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度包装;二是伪造虚假信息(如表5所示)。
表5 首都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其一,过度包装。这主要是指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会在自己的简历中过分夸大和美化自己,比如,伪造各类资格考试合格证书,凭空杜撰各类社会实践经历等。职业是个人赖以谋生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本应在求职过程中恪守诚信原则,实事求是地将个人情况展示给用人单位,严格履行合同条款、践诺守信。然而,随着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的日趋激烈,一些大学生不仅忽视了诚信择业的道德要求,还通过过分地包装和美化自己,混淆视听,进而造成不公平竞争,给用人单位和他人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其二,虚假信息。虚假信息,就是不真实的信息。调查数据显示,编造虚假信息在首都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中所占比重为15%,主要表现是:为获取各种奖励编造虚假信息。比如,有同学为了获取奖学金而伪造曾获得的某某奖励,或者为了得到贫困补助开具假的贫困证明,反过来又利用学校给的困难补助享受生活,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可见,虚假信息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违背了诚信道德,同时破灭了真正需要申请困难补助学生的希望,背离了国家设置困难补助绿色通道的初衷。
此外,当代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诚信缺失还表现在随意签约、毁约等方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诚信意识和践履精神淡薄
诚信意识淡薄主要是指大学生对诚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心理成长规律来看,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从不成熟到成熟、形成自我价值观,尤其是价值观自信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大学生接受各种思潮的熏染并成长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想要独立地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却总是显得力不从心,不具备完全能力。在价值取向上大学生“更关注于现实,注重物质层面,理想信念淡化,精神常常处于匮乏状态,……在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中显现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中的功利色彩。”[1]加之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养成了自私自利的习惯,做什么事情总是首先想着自己的利益,而不在意自己许下的诺言或者说谎话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既缺乏诚信意识,也缺乏担当和践诺精神。
(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其趋利性价值特征影响着大学生对于诚信践诺精神的坚持和践行。一些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为了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和利益而不顾及诚信道德与核心价值观要求,采用欺诈、行骗或者虚假营销等非法手段获得好处,这种现象遍及我国生产流通销售消费领域的各个方面,甚至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交往领域的各方面,如表现在政治领域的贪污受贿、大搞形象工程、形式主义、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经济领域的偷税漏税、以次充好、参假售假、批量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欺骗式经营以及教育领域的招生黑幕、乱收费、假文凭、学术腐败等,这些充斥于社会的种种现象,不仅混淆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影响着大学生对诚信行为的选择和践行,也对高校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培育大学生诚信核心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相关奖惩约束机制滞后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10%的被访者认为,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是学校没有合理的诚信教育管理制度与约束机制。一方面,由于大学特殊的学习和管理模式,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又由于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差,造成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懒散、随意。比如,有的学生由于自身原因不能按时提交作业却会找理由说自己在外有兼职,最近比较忙而无法完成,对此,没有人去证实是否真实,由此导致大学生一次又一次地编造谎言、制作虚假信息等种种不诚信行为和表现,有的甚至把欺骗、说谎等作为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缺乏合理的诚信教育管理制度与约束机制,不仅缺乏保护和激励诚信行为的制度与机制,也缺乏惩罚失信行为的措施和手段,这不仅不能保护诚信学生的利益,也不能惩罚失信学生的行为,从而无法形成奖诚信罚失信的良好制度和文化氛围,导致部分学生作出利用学校诚信管理机制上的缺失,更倾向和习惯于背信弃义的行为选择。长此以往,那些最初讲诚信的学生在看到自己讲诚信得不到回报和奖励,而那些不讲诚信的学生也没有因为其不诚信行为受到管制和处分时,不仅会降低甚至会打消自己守诚履信的热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日趋普遍化。如前文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其中,10%的被访者把考试作弊归因于考试教育制度有缺陷、课业重,详见表6。
表6 首都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
(四)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是立德树人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成长成才的首席教练,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起重要作用。但在现实中,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诚信做人做事方面存有一定偏差,导致“5+2=0”、“5+2<0”等不尽如人意的育人效果。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加上父母对孩子的有效引导不够,致使孩子形成了非常自我和自私自利的性格,从而造成孩子诚信缺失。当然,也有一些家长虽然意识到要培养孩子诚信做人的品格,但因教育方法不恰当而对孩子产生了负面影响。还有一些家长因对子女的要求过高,信奉“严师出高徒”的信条,对孩子所犯错误没有进行耐心分析,也未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而是不管犯错理由,一味指责甚至打骂孩子,这就容易造成孩子缺乏自信、甚至逆反冷漠的性格,这样的孩子成人后,往往对家人及他人选择不诚信,甚至产生信任危机。
(一)涵育和提升知行统一的诚信意识与能力
首都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就是诚信意识和践履精神淡薄。虽然社会各界每天都在讲诚信,但事实是现在的大学生只是浅显地明白诚信的价值和要求,而在行动中却不去履行或不能持久地践行。简单地说,就是知而不行、诺而不践,做不到持之以恒、毅力而行。基于此,一要进一步完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教学与管理体系,将传授文化知识与注重诚信素养提升齐抓共管,不能只重视专业课程理论而忽略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二要加大宣传力度和重视程度,在校园里积极营造“诚实守信光荣,背信弃义可耻”的氛围,力争让每位学生不仅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诚信的重要性,也能从行为践履中认真落实。三要深化大学生的诚信实践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建立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2]。如选择一些有条件的班级,实施无人监考、开展诚信论坛等,不断涵育和提升大学生知行统一的诚信意识、能力与素养。
(二)努力营造诚信社会氛围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大学生群体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其就业、创业等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社会各行各业人士都应努力做到诚信,为自己也为即将和已经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二是各类媒体应充分发挥其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扬善抑恶,传播好声音,积聚正能量[3]。三是各级各界领导干部、道德模范、社会公众人物等应始终“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为基本的行为准则,以身作则,积极示范,带头守信践诺,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诚信品质的社会风尚。
(三)完善和强化学校监管制度和机制
新时期诚信道德建设应坚持诚信道德教育与纪律、法律制约相统一,学校应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项诚信监管制度与机制在大学生诚信道德养成中的推动和保障作用[4]。学校相关部门一要以建立相关的诚信监管制度和机制,规范教职员工和学生学术道德和诚信言行为突破口,旗帜鲜明地倡导学术诚信,反对学术腐败、弄虚作假,弘扬正气。二要充分利用一切教育阵地和场景,加大教育和曝光力度[5],不断强化对师生的诚信教育,对不诚信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批评与处理。三要学习借鉴美国大学中推行的签订“信誉规则”的机制和做法,唤起广大师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激发全体师生讲诚守信的动机和毅力。美国大学中的“信誉规则”机制,要求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就签订一份信誉规则,要求学生以个人信誉承诺绝对遵守这些规则,包括不偷窃、不作弊等;只要学生进了该校园,学校就会把他看作是有信誉的人,如果学生违规了,将会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最终的结果是永远开除。通过这种做法,唤起学生的自尊心、责任心和荣誉感,引导学生自觉做到不辜负所受到的信任,从而使个人的诚信行为与个人的声誉、利益等紧密联系,这样既可以激发大学生讲诚守信的动机,也能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四)推动家庭诚信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早的诚实与信任、尊重与真诚等情感体验来自家庭,家长应时刻重视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避免步入“孩子已经上大学了,可以放任自流”的误区,为此,家长要明事理,注重引导孩子甄别是非、明辨善恶,敢于和勇于在大是大非面前表明立场;家长还要坚持从自身做起,努力成为诚实守信行为的楷模,让孩子始终成长在一个讲信修睦、有诺必践的和谐家庭氛围中。
培育全体公民的“诚信”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战略要求之一。调查表明,加强大学生诚信核心价值观培育,不仅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应成为当前文化和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高校在全面推行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既要坚持专业基础与道德品质教育并重,保证立德树人、高质培养,也要高度重视大学生诚信品质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成长为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翁琳源.浅谈现代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机制建设[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98-102.
[2] 张丽娟.“90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焦作市三所高校为例[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3] 廖志成,林似非.论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治理[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60-64.
[4] 王建州.充分发挥制度在大学生诚信品质培育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4(2):59-60.
[5] 赵爱玲.当代中国政府诚信建设[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王银娥]
Survey of Credibility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in Beijing and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ZHAO Ai-linga, ZHANG Ke-yuanb
(a.PropagandaDepartmentofPartyCommittee,b.SchoolofPoliticalTheoryEducation,Beijing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University,Beijing100192,China)
A survey on the prominent moral problems was conducted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10 universities in Beijing.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credibility deficiency was still prominent among them. Carding and analyzing their present condition of trustworthiness, finding out the causes and effects and proposing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promoting the moral education.
university students in Beijing; credibility deficiency;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morality education
B822
A
1001-0300(2016)03-0052-07
2016-01-19
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重点项目:“大学生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教育治理实证研究”(AFA131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度一般项目:“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15YJA710039);2014年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教研究一般项目:“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研究”(2013GJYB09)阶段性研究成果
赵爱玲,女,山西长治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伦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