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 静 黄 晶 许林静 刘 芳 刘冠言
天津自贸试验区经济税收分析
◎文/蒋 静 黄 晶 许林静 刘 芳 刘冠言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2015年4月正式成立以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金融领域深化创新,服务京津冀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本文通过分析天津自贸试验区经济税收情况,梳理了京津冀一体化下自贸区面临的变化与挑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自贸试验区;产业结构;税收分析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天津自贸试验区”)于2015年4月21日正式挂牌以来,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年底,自贸区所在的三个经济功能区(东疆保税港区、天津港保税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以下简称功能区)GDP达1797.3亿元,同比增长19%,高于全市平均增幅9.7个百分点;规模占全市GDP的 10.9%,比重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体量及增速均凸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同时,投资管理、金融创新、贸易监管各项改革加快推进,市场主体聚集加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外贸出口逆势增长势头旺盛,业已形成万商云集、近悦远来的良好局面。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双创”企业占据市场高地
2015年,天津自贸试验区新增市场主体中第三产业13412户,注册资本 (金)3759.08亿元,分别占新增市场主体户数和注册资本 (金)的95.1%、96.6%,凸显出现代服务业在天津自贸试验区的主导地位。金融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注册数量及增速居前,呈现产业结构大步向商务租赁、免税实体、教育培训等高端业态升级的态势。
同时,“创新创业”企业大批入驻天津自贸试验区更是一大亮点,腾讯开放平台、甲
骨文—天津大学创始空间等20家众创空间和1781家创新创业企业先后落户,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贸易便利化稳步推进,涉外经济逆势增长
天津自贸试验区采取“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监管模式,以实现区内人与货物的高效快捷流动。挂牌以来,平均通关时间由原来的1至2天缩短到2个小时内,节约报关成本70%;保税货物自行运输制度使企业货物流转时间节约50%,成本节约近30%,与自由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得以高速发展,有效促进了投资贸易便利化。
受此因素推动,2015年天津自贸试验区所在功能区的外贸出口保持了正增长,全年出口额65.7亿美元,同比增长6.8%,高出全市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47.8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占全市比重22.6%,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尤为不易。
(三)金融创新成效显现,融资租赁行业“井喷”式增长
天津自贸试验区突出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这一特色,充分利用央行 “金改30条”的政策支持,在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融资租赁收取外币租金等10项创新措施方面发力,在大额存单、融资租赁企业投资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截至2016年3月底,累计注册租赁公司达1557家,累计注册资本1559.3亿元人民币,租赁资产总额累计400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的10%以上,并聚集了诸如民生租赁、中车租赁等国内外大批知名融资租赁公司,充分发挥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特色功能。
(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初见成效,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天津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将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重点打造“一个机制”、“三个推动”、“三个一体化”、落实 “一批项目”的“1331”工程,即“一个机制(天津自贸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实施“三个推动(推动自贸区改革经验在天津市率先复制;推动自贸区改革经验率先在北京市、河北省复制;推动在京津冀地区扩区)”,促进“三个一体化(促进京津冀通关和口岸物流一体化;促进金融服务和监管一体化;促进区域要素资源配置一体化)”,落实“一批项目(梳理出操作性较强的23个项目,将在国家部委指导下由三省市联合共建)”。目前,已先后在北京、河北举办了10场政策宣讲活动,服务两地企业。在京冀地区设立10个无水港,实施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整体通关物流成本减少近30%。实行京津冀跨区域检验检疫“通报、通检、通放”和“进口直通、出口直放”一体化模式,通关时间平均每批货物节省0.5天,每标准箱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120元,口岸快速放行率达88%,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一)市场主体集聚效应显著,税收规模稳步扩大
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三个片区全部建立了行政审批局或行政审批中心,建立了综合受理单一窗口,企业设立实现“一照一码一章一票一备案”一天办结,审批效率大大提高。便捷周到的服务举措,有效吸引了市场主体向自贸区加速聚集。截至2016年4月,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进行税务登记的企业共37646家,比挂牌前增加4660家,增幅达14.1%。
挂牌一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主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努力克服“8.12事故”造成的通关货运量减少、进出口总额下降、高端制造业迁移等特殊因素的影响,税收收入逆势增长,实现税收收入221亿元,同比增加55.6亿元,增长
33.6%;实现公共财政收入147.5亿元,占全市比重5.3%。占天津面积仅百分之一的自贸试验区为全市贡献近二十分之一的公共财政收入。
(二)第三产业迅猛发展,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制造等行业快速增长
从产业看,挂牌一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三大产业税收比重维持在0∶19∶81,同0∶31∶69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构相比,第三产业税收贡献更加明显,从138.8亿元增长到179.5亿元,增长29.3%,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1.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天津自贸试验区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三产业,体量占比及增速远远领先于全市平均水平。
从行业看,挂牌一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重点行业税收大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均表现不俗。金融业作为改革创新的代表行业,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共实现税收收入76.7亿元,同比增长69.7%,对全行业税收的增长贡献率达到56.7%,超出全市金融业税收增幅60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比重高达42.7%,超全市金融业税收在三产中的占比近22.4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均保持着30%以上的增幅(详见图1)。
(三)主体税种增势良好,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贡献突出
图1 重点行业税收收入及增幅
图2 自贸区各税种税收收入占比
从税种看,挂牌一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四大主体税种共计实现税收收入199.5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九成,同比增长36.4%,远超出全市平均水平。其中,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成为拉动本期税收增长的主要力量,本期共实现税收收入154.7亿元,其中企业所得税84亿元,增值税70.8亿元,两税合计增收43.1亿元,增长贡献率近77.5%,拉动整体税收增幅26个百分点。营业税实现税收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31.5%,实现了“营改增”的圆满收官。个人所得税本期实现税收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28.4%,占比较2015年同期基本持平。地方零散税种中,因天津自贸试验区的获批带动了港口物流、批发零售企业的集中进驻,土地出让交易稳步增长,加之房地产市场呈现量价齐升的状态,契税大幅增收,实现税收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36.4%(详见图2)。
(四)机场片区体量最大,东疆片区质量最优
从区域看,机场片区经济体量大,2015年,机场片区GDP达到1528.4亿元,同比增长13%,体量是其他两大片区的4.7倍。中心商务区片区及天津港东疆片区增速较快。2015年 GDP分别达到 153.9亿元和1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和42%。税收数据与经济数据大体趋向一致。2015
年5月至2016年4月,机场片区共实现税收收入122.6亿元,同比增长11.4%。天津港东疆片区本期实现税收收入67.9亿元,同比增长90.2%;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实现税收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54.8%(详见图3)。
伴随着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户源质量也稳步提高。经测算,截至2016年4月,天津自贸试验区户均入库税款59万元,近全市户均入库额1.5倍。其中天津港东疆片区户均入库额最高,达到85万元,体现出该片区的支柱行业——融资租赁企业的带动作用,更成为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有力佐证。
(一)外资企业占比不高,金融国际化水平有待增强
截至2016年4月,外资企业(含港澳台企业)占注册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全部类型企业的比重为7.5%,较自贸区挂牌前仅提升一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一是人民币自由交换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不足。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因素,而这一问题也是当前四大自贸区的共性问题。二是金融国际化方面存在“短板”。特别是在人民币境外使用的扩大化、管理的宽松化方面与上海、广东存在一定差距,离岸金融业务、外资银行业务、跨境借款业务尚难以满足外商要求。三是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外商风险意识较高,需要极强的稳定性和安全感,当前天津自贸试验区在外商投资细则的制定及“负面清单”清理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速。
(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作用发挥不足,京冀企业吸纳作用尚不显著
图3自贸区分区域税收及户数占比
天津自贸试验区的着力点在于服务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天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极,天津港是京津冀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是其开展对外贸易的重要载体,在京津冀吸引企业进驻、社会投资过程中理应发挥引擎作用。当前,天津自贸试验区推出了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八项举措已初见成效,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仍具有很大潜力尚待发掘。从分析天津自贸试验区年纳税额超过 1000万的企业数据中发现,大多数为天津本地企业和央企及其分支机构,而鲜有北京、河北实力较强的外向型民营经济龙头企业,如北京紫光有限公司、同方国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沧州明珠塑料股份有限公司等都没有在天津自贸试验区注册分支机构。因此,承担京津冀一体化引擎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空壳企业”占比较大,税源结构有待优化
随着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挂牌成立,享受区域内优惠政策但不贡献税收的 “空壳企业”数量急剧增加,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宝贵的政策资源,造成了天津自贸试验区企业“量”、“质”不匹配的现状。
数据显示,2015年年底,注册在天津自贸试验区的纳税户14315户,占比38.3%。其中,新增有税户2685户,占市场主体增量的19%。究其原因,一是市场特性决定。企业进驻自贸区仅是为了发挥“先占”优势进行战略布局,并无实际业务,导致“空壳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二是企业自身经营问题。不少企业为了站在自贸区“风口”而急于转型,但由于不具备足够的社会资源、拓展渠道及风控能力,在一定时
期内被迫成为“空壳”企业;三是优惠政策给企业以 “套利”空间。天津自贸试验区为注册企业提供大量优惠政策,部分企业并无正常业务,而是借助自贸区内融资租赁公司开立跨境人民币专户,借入境外低成本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租赁资产,套取利差收益。
(四)部分重点行业“大而不强”,税收转化能力不足
以批发零售业为例,因天津市获批全国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和综合试验区、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等有利因素影响,自贸区挂牌一年来,批发零售行业新增企业6168户,占新增市场主体的近五成,实现税收收入39.3亿元,同比仅增长1.1%。户源增长与税款出现“倒挂”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一是行业性减税效应明显。批发零售行业以小微企业居多,受国家结构性减税因素影响较大,税收收入增长缓慢在较大程度上是政策效应使然,特别是部分区域在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前为吸引企业入驻,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租金、免税的优惠政策,影响了税收的持续增长。二是电商企业税收监管力度不足。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异军突起,“互联网+”浪潮方兴未艾。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仅为1.76万亿元,截至2015年年底,该数值已突破20.8万亿元,是2010年的11.8倍。但目前征管模式主要适用于实体商业,相当一部分电商税款难以做到应收尽收,成为批发零售业税收增速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
一是继续创新投资自由化管理手段。针对外商企业特性,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提高开放度和透明度;实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联合国产品分类标准相衔接、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与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负面清单相衔接;进一步扩大对外资开放领域。二是创新国际金融证券交易平台。搭建符合国际机制、具有国际可比性、国际认知度和国际参与度的金融证券交易平台,创建本外币一体化的监管模式,优化金融服务。三是创新服务外商投资抓手。如实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制度,及时解疑释惑;在自贸区政策出台时,同步出台外文文本,让外商投资者第一时间获知;鼓励自贸区成立企业协会、外商协会,促进企业自管自律,形成社会共治的广泛共识。
(二)落实“1331工程”,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
一是加快落实 “1331”工程。积极争取在国家支持指导下,三省市联合共建一批重点项目,以“1331”工程为抓手,推动天津自贸试验区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二是落实共享服务平台。建立三省市地方政府服务京津冀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和跨京津冀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跨区域反垄断工作机制,推动京津冀主体信用信息共享;以国家税务总局推行的“金税三期”工程上线为契机,加快建立三省市税收征管纳税统一服务平台,达到资质互认、征管互助、信息互通。三是加大招商力度,创新方式开展宣传推广。针对京津冀三地特色产业、区域,有重点性地进行业务政策宣讲,定期召开三省市商务部门对接会议,突出天津自贸试验区融资租赁领域的优势,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特性。
(三)引导市场健康发展,打造强企强区
一是坚定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定期对自贸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税收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政策发力点,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得长期不经营、无贡献的 “空壳企业”、“僵尸企业”逐渐被淘汰清退,借市场之手实现“腾笼换鸟”,促进符合区域特色且有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二是注重区域布局,以供给侧改革助力产业链升级。充分发挥自贸区的区位优势,以物流、金融、制造等优势产业为核心,以财税政策的精准扶持为抓手,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和分工体系。三是培植创新创业土壤,打造新的增长极。发挥总部经济和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以集群效应减少企业经营成本,以高端制造业链条延伸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经济和创新经济快速发展,量上做大,质上创优,各类型经济主体“百花齐放”。
(四)加强部门配合,提升税收管理质效
一是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继续强化对重点税源企业的动态监控,防范企业事前、事中涉税风险;创建自贸区重点行业的各项指标的实时展示平台,通过平台对相关行业企业涉税信息进行加工分析,以图表形式直观地展示各类重点行业税收指数,为税收管理提供形象有力的税收分析工具。二是加强电子商务监管。加强与商务、工商、交通等部门协作联系,并调用第三方机构、资源采集企业涉税数据,并进行交叉比对分析,堵塞征管漏洞。三是夯实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机制。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确定等级,对信用度高的企业,给予更大的政策倾斜,对偷税漏税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
责任编辑:解忠艳 曲 宁
F812.42
A
1006-1255-(2016)11-0056-05
蒋 静(1963—),天津市地方税务局收入规划核算处处长。邮编:300042
黄 晶(1975—),天津市地方税务局收入规划核算处副处长。邮编:300042
许林静(1988—),天津市地方税务局收入规划核算处副主任科员。邮编:300042
刘 芳(1982—),天津市滨海新区地方税务局收入规划核算科副科长。邮编:300457
刘冠言(1988—),天津市滨海新区地方税务局收入规划核算科科员。邮编:30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