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袁春妹 通讯员 励雯
江苏金昇400亿投资新疆 力挺“永恒的产业”
本刊记者 袁春妹 通讯员 励雯
相信,很多行业记者都会记得2016年9月中旬,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的以“绿色循环·智能制造·共纺未来”为主题的首届“巴黎气候协定下纺织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乌鲁木齐论坛”,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江苏金集团董事长潘雪平在论坛中发表的那场极富激情的讲演。事实上,他的这次发言与其说是讲演,倒不如说是一个中国纺织企业家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纺织产业的能量和中国民族企业的实力。
潘雪平几乎在行业里很少发声,然而,细看这些年从未终止过的国际并购、产业项目投资,他在用每一次行动传递着能够牵动整个行业的讯息。此次,他宣布在新疆投资400亿,投建“一中心三园区”的规划,更是吸引了行业的关注。
“这是一个永恒的产业,有些人说我们的行业是夕阳行业,不对!”潘雪平直言自己对这个产业的热情,“我们金是纺织人,我们热爱这个行业,所以愿意为这个产业当前的困惑与未来的发展付出更多努力。”
很显然,作为一个知名企业家,潘雪平能有这样的言论绝非仅凭一腔对于产业的热爱。“70年代,人均纤维消费量7.5公斤,纤维总产量是2700万吨,到2015年全球人口72亿,纤维总产量是9600万吨,联合国向全球宣布2050年全球人均纤维消费量或将达到50公斤。同时,产业结构也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到2050年,行业内的产用纤维比率将达到48%,而当前仅为25%。”潘雪平在这些数据的背后,看到的是纺织产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当然,ZARA的老板超过比尔·盖茨成为新的世界首富也在验证纺织产业的实力。
与此同时,他还表示,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必将为纺织产业的技术提升和发展提供新的手段和契机。此外,他也从社会需求中看到了产业的机会:人类已经越来越追求个性化,越来越追求健康,越来越追求绿色,越来越追求可持续发展。再者,周边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吉尔吉斯斯坦等这些“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中国纺织产业、企业仍将寻找到新的机会。
在潘雪平对于行业定位、环境变化、新疆优势几
个层面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他布局企业未来的思路,而他对于行业满怀热忱的情感中,则投射出了他将坚定地带着自己的企业为中国纺织产业的发展而努力。
在新疆库尔勒的利泰丝路绿色生态纱线示范园:第一步,落实供给侧改革。实现纱线加工自动化、高效、低耗、精细、高品质。用1年4个月时间,在库尔勒建成了世界单体最大的108万锭现代化纺纱厂。该项目已于今年8月全面投产。第二步,和品牌商合作,使用良好棉花(BCI),后续进行天然染色,打造绿色、高品质纱线。利用“互联网+”,通过APP与品牌商、消费者建立直通销售渠道。
在新疆奎屯投建的利泰丝路再生纤维产业园则是围绕当前全球关注的循环、低碳经济这一发展主潮流进行的业务布局。我国是纤维加工大国,年纤维加工量5000万吨,占全球的50%,每年生产300亿件衣服,31亿平米窗帘布艺,是名副其实的纺织品大国,蕴含着巨大的废旧纺织品资源。据悉,我国废旧纺织品每年约2600~3000万吨,然而回收再利用率不到3%。远低于德国、英国、美国等15%~25%的水平。
纺织行业由于总量大,也是碳排放强度高、排放总量大的行业。
利泰丝路再生纤维产业园将探索纤维循环利用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商业路径,拓展非织造布等产业用纤维领域。与此同时,该项目也将紧扣新疆发展思路,进一步拉动当地就业和扶贫。
卓郎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则是充分捕捉新疆以及周边乌兹别克、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纺纱产业增长的趋势而形成的项目。目前,新疆预计每年有200万锭新增需求,未来15年内,以乌鲁木齐为圆心,2000公里半径内,覆盖了中亚、西亚、中巴经济走廊等多国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将形成1亿纱锭产能,蕴含着约2000亿元的纺机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