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铁军
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探讨
杨铁军
煤炭工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和命脉行业,对于国家的能源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煤炭的开采和使用过程中,相关的矿业工程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伴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不断升级,能源技术的发展与改革,对于矿业工程专业人才的数量与素质要求急剧上升,推动着矿业工程专业课程质量的提升和相关高精尖人才培养体系的出现,其中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是典型代表之一。在发展之初,如何保障矿业工程学科研究生的人才质量、如何推动相关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就成教育界研究的重要问题。现在,笔者针对这一话题进行分析。
矿业工程专业 学位硕士 研究生培养 体系探讨
(一)教师教学水平较低,缺乏教学经验指导
国内学术界对于矿业工程专业高质量的学生培养处在探索的发展阶段,相关的教学案例、研究理论和课题研究还大多空白,造成了教学案例学习与借鉴渠道的缺乏。大多数的教师长期处于封闭的教学环境,缺乏工程实践的工作背景,集中体现出基础知识的理论性较强、专业知识的实践性较差的特点,无法实现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的有效融合。
(二)忽视专业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缺乏实践性
在矿业工程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重点关注对学生基础知识、技术测量和数算能力的培养,一些可以体现课程专业性的内容,如工程特点研究、机械操作原理、企业发展需求等教材严重缺乏,即使有也只是处在蜻蜓点水、不痛不痒的研究阶段,课程的内容缺乏知识性的广度和专业性的深度。一些教材内容以国外相关先进领域的理论作为指导,没有有效考虑我国煤炭和工程行业发展实际,脱离行业现实。
(三)学生知识基础较差,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为提高我国矿业工程行业发展水平,在企业生产中推行“工读结合”的模式,部分学生来自工矿企业的高级干部和技术骨干。这些人具有实践的工作经验,但是基础知识水平较差,理论体系不够充足,造成学习的困难;而与之相对的毕业生,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的工作经验。这些情况的存在造成我国矿业工程研究生的培养中,生源的组成体系复杂,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教学效果不明显,研究生的质量难以有效提升。
(一)推动校企合作,科学制定培养方案
我国工矿工程专业的发展,重点是要求培养具有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发展性的人才,但是处在高强度封闭性的学院环境下,使得学生的发展方向受到限制。在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可以适当学习专科院校的学生培养模式,通过推动校企合作,加强高校与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将学校教学的理论性、学术性特点与企业发展的实践性、技术性特点相结合。制定长远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企业的行业指导和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具体的针对性方案。可以设置模块化的课程标准,如专业模块、理论模块、实践模块等,以学分为具体的衡量标准,督促学生的学习。同时寻找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教育教学之间的平衡点,努力发展出符合国家要求、促进行业发展的高质量的研究生人才。
(二)发展专业课程,提高教师质量
我国的矿业工程专业的学科教育大多在专科和本科教育水平,对于硕士研究生的相关培养仍旧处于探索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内教学经验和教学指导案例的缺乏。所以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发展专业课程,提高课程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质量。其中,课程的设置与教材的选择是基础,发挥了基础性导向作用。高校应该提高教材内容的专业性和时代性,了解最新的制造工艺和发展技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工矿专业教学经验,结合我国工矿工程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企业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编写出符合要求的教材。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提高自身的授课质量,利用高超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理论基础作为支撑,树立威信,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高校可以采用在职教师高薪外聘的形式,邀请矿业工程企业的专家到学校担任教师,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授课模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提高课堂效率,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三)扩展教学资源,建设学习平台
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和生源的复杂性,造成了课堂教学效果较差。高校应该注重对工矿工程专业的教学资源扩展,建设学习平台,提供学习机会,增强学生除校园之外的相关领域的接触面积,让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获得提高。学校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通过高校之间的合作,建设一个相关专业共同互动、积极交流、促进学习的网络平台,平台上由管理者定期发布最新行业动态消息。
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高校之间的不懈努力,需要教育界和社会行业的共同支持。以上,笔者针对研究生培养教学中存在的不良现状,结合矿业工程专业发展情况,提出一些培养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对研究生的教学发展带来借鉴作用。
[1]杨丽."十二五"期间中国煤炭科技的发展方向[J].洁净煤技术,2013,19(1):112~115.
[2]申纪云.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1(15):9~11.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研究生学院)
本文系煤炭行业背景下的工程硕士创新培养体系研究黑龙江科技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XM_HKD_20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