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虎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李伯虎
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对策
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那么,新媒体的出现对大学生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我们该如何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呢?本文着重讨论这样几个问题。
新媒体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新媒体为大学生接收信息提供了新的平台
相比于传统时代的大学生,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有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来源和更为简便的信息获取方式,这无疑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余生活。在大学生中影响力最深的新媒体是人人网。据调查,大学生使用人人网作为资讯和学习的比例就有67%和10%。[1]人人网被喻为中国的Facebook!
(二)新媒体有助于拓宽大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方式和速度极大的提高。新媒体开放的格局和包容性,使得大学生能够通过新媒体对社会上的种种现象和国际形势在第一时间做出评价,发表个人见解,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等等,从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极大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锻炼了独立思维的能力,也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形成,促进了大学生的成长。
(三)新媒体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技能
新媒体开放的环境使得大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机会,甚至与国外名校的教师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这使得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等新媒体锻炼出更好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MOOC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通过网络享受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成为可能。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的发展也不例外。由于新媒体对于信息的“无屏蔽”,为一些不良的信息提供了正当的传播渠道,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无疑是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挑战。
(一)新媒体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正常的生活
新媒体时代,大学课堂中逃课现象严重,网络成瘾学生越来越多。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智能手机,上课或自习时,“低头一族”遍布教室。这样一来,新媒体变成了阻碍学习的拦路虎。同时网络游戏等使人流连忘返,最终戕害身心荒废学业。新媒体也带来了考试作弊等危害,如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QQ群、微信群等发布代考、考试信息等等。
(二)新媒体中泛滥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身心,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
新媒体时代,海量的新媒体信息中既有大量的有益信息也有大量有害信息。数据显示:互联网中47%的信息涉及黄色、暴力、反动等方面,这些信息的泛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大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与判断,易被一些有害的甚至反动信息所吸引,从而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产生不可预估的害处。[2]同时在新媒体时代下,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源,一些信息无论真假好坏,只要有足够的噱头就会引起大量转发,很少有人会去思考信息真假,只是盲目跟从。
(三)新媒体的过度使用使得大学生缺乏沟通能力,现实生活能力下降
根据中国教育报的调查: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许多大学生沉溺网络,远离现实生活,不懂得与人交流,52%的大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虚拟网络中,从而缺乏独立生活及与人交往的能力。[3]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有着交流的欲望,但同时又不愿主动与同学交往,在这样的矛盾心理状态下,很多学生走向网络,但网络交往并没有使上网者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融洽地与同学相处,反而更加封闭,进而更加沉溺网络甚至形成网瘾,形成恶性循环,丧失适应现实社会的能力。
新媒体应该肩负起引领思想潮流的大旗,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培养他们的善恶观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1)对于不良信息,应该从源头上进行遏制,对信息进行筛选,屏蔽有害信息,净化新媒体环境,必要时可以利用法律手段对新媒体环境进行约束。各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作,加强对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加强对免费个人主页及其链接的审查,落实实名注册登记,并通过必要的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阻止各类不良信息进入校园。要将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增强师生上网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构筑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4]
(2)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要先学习关于新媒体的相关知识,主动接触了解新媒体,要保持和学生同样的步伐,直到走在学生的前面,这样才能完成领头的工作,成为标杆和旗帜。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围绕大学生的成长与生活而展开,强化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概念,把握住他们的心理、生理、学业成长与变化,通过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易于接受的媒介来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同时要使用新媒体和学生不论时间地点并有效地进行互动交流,再不局限于原来那种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视听网络渠道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引导教育他们,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思想境界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
(3)要合理的引导,疏胜于堵,一些流言蜚语在新媒体时代已经不能够完全杜绝,与其藏着掖着,还不如摆开摊平,大家都知道以后自然不会好奇不会关注,也就没有什么流言了,官方的解释无论怎样,都比流言靠谱。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尽最大努力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在负面信息出现并具有强大影响力时,应及时对大学生做思想教育工作,及时指出信息错误的观点、不良的思想、消极或激进的态度,及时引导和纠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趋势。
(4)要从大学生入手,在学习实践中根本上培养学生们的思想认识,结合新媒体和面对面谈心,两方面做好教育工作,让大家从心里接受老师,让他们成为自己的朋友,这样子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一般来说,某个网络热点话题的活跃时间为一周,一个优秀的信息可以被转载成千上万次,从学校扩展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而且信息持续的时间长,在一段时间内都会有重复分享,造成轰炸式强迫记忆。就这一点,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有足够的转发者,那么不愁无法扩散,自然而然地会传播开来,大家见多了也就记下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能成功的建立起新媒体平台,不仅能很好的控制舆论导向,也体现高校管理方面的进步,更能增强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全面发展,有利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和谐校园的构建。
[1]齐宁,王雅静,袁海萍.大学生使用SNS网站的心理需求分析——以人人网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1(11).
[2]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2.
[3]许晔.微博:正在改变世界的创新应用[N].学习时报,2012-05-28.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9-9-22.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
李伯虎(1979-),男,汉族,江苏泰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