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炜
小说首先要好看
——“裂变中国三部曲”之《贵人》创作谈
■叶炜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贵人》的话,或许没有比“一个城市打工者的‘血泪光荣史’,为你揭示深藏在媒体职场的规则与真相”更合适的了。一个从社会底层踏入都市、满怀理想主义情结的新闻专业的女研究生,成长为享誉业界、代表社会正义良知的无冕之王,这中间需要经过多少身体和心灵的千锤百炼?《贵人》会告诉你。
从讲故事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而好看恰好是小说在当下的阅读环境中必须具备的第一品质。当代小说从1980年代初的觉醒到1980年代中后期的先锋,再到1990年代以后的各类现实主义表演,最终,我们不得不再次回到小说写作的原点——讲一个好故事。或许,讲一个好故事是一名小说家最基本的本领,但就是这个最简单的要求,却让许多作家深陷尴尬和困惑。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作家被各种各样的文学实验弄得眼花缭乱。他们不厌其烦地谈论着文学的形式创新,谈论文学的语言,但却对小说的故事内核不置一词。认为前者才是作家的本领,谈论那些才能体现出自己的品味和时髦。不错,文学的创新离不开形式包括语言的外壳。但现在摆在小说家面前的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去讲一个好故事,从而让读者靠近而不是远离文学。
这就需要小说家把小说写得好看。一切的创新必须从这个原点出发。至少,在目前的阅读环境中,这是一个无法规避的现实。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去追求小说的启蒙以及其他创新。
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具体说就是处于从乡村向城市的过渡阶段。为了表现这一阶段前期的当代中国,我用15年时间创作了“乡土中国三部曲”《富矿》《后土》《福地》。而对于现阶段的当代中国,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似乎没有比“裂变”更准确的了。相比较于巨变等宏大“大词”,“裂变”似乎更加符合现阶段的中国国情。所谓裂变,常常意味着不平静,往往带着些许“痛感”。“裂变中国三部曲”要表现的就是这种转型时期刻骨铭心的疼痛感。为此,我分别选择了偏于一隅的大学生、处于风口浪尖的煤老板和代表中产阶级的城市白领这三个题材,在写作“乡土中国三部曲”《富矿》《后土》《福地》的同时,又完成了“裂变中国三部曲”《糖果美不美》《山西煤老板:黑金帝国的陨落》《贵人》,来系统观察和表现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小说的语言问题,究竟什么样的语言才是小说所需要的?在已经出版的“裂变中国三部曲”前两部《糖果美不美》《山西煤老板:黑金帝国的陨落》中,我大胆借鉴了网络语言的简洁和明快。而作为“裂变中国三部曲”第三部的《贵人》的语言则更加生活化,职场化,口语化。因此,这部小说在好看的基础上又非常好读。
除了好看好读,这部小说还很实用。
《贵人》对媒体职场交际哲学进行了解密,试图打造新闻业界生存圣经,成为职场菜鸟成功的必修课。通过《贵人》,我想告诉读者的是,办公室政治,拼的不是实力,而是智慧,拼到最后,是要在丛林法则和潜规则中学会做人。
“QQ空间”是这部小说的一个华丽新鲜的外表,其内容则是白领的职场生活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
职场也是一个空间,而且是大多数人生存战斗的空间。在职场,也存在残酷的“政治”斗争。这种斗争常常被称作“办公室政治”。
办公室政治是一种非血腥暴力的惨烈斗争活动。由于单位并不是由一群有共同理想的人所组成的,同事之间是为了生活及地位而聚在一起,为了上位加薪,彼此极易产生竞争,看不见的硝烟由此而生。
同事之间相处既要保护自己免受人害,更要为了先发制人而主动害人;大家都抢着向上爬,都希望出人头地,激烈的办公室政治使每个人的大脑里都紧绷着一根弦。
这就让职场小说有了非常好看的元素。
对于我个人来讲,写作一个表现职场的长篇小说是很久以来就有的愿望。但我自己一直在高校学习和工作,对于“公司”的生活缺乏真切体验。当然,高校里也是“职场”,在大学机关坐班也会面临着“办公室政治”,但和社会上的其他职业比起来,高校的环境毕竟还是相对“简单”了点,“单纯”了些。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要完成一个精彩好看的职场小说是有困难的。
就《贵人》而言,我熟悉报纸新闻工作,从大学时期算起,我和报纸打了近15年的交道了。因此,我对于报社的运作和新闻的生产有着深切的体会。于是,把写作的背景放到一个新闻集团的构思,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在这个相对熟悉的“职场”中,我让笔下的人物活跃在编辑部、总编室、记者部等等“空间”里面,让他们在这里斗智斗勇,嬉怒歌哭。
《贵人》是我创作的第九部长篇小说,与其他几部长篇不太一样的是,这部小说从一开始就是一部“命题作文”。
小说的创作来自“QQ空间”的启发,我的所有创作灵感也是在这个题目的启发上得来的。这就在无形中为这部小说的创作加了一个“紧箍咒”——小说必须围绕“QQ空间”展开故事情节,而且又必须是精彩好看的职场生活。
说实话,我一向讨厌命题写作,但却又是一直在“命题”的环境下学习掌握写作技巧的。在校园里读书时,每两周的作文课几乎都是命题写作。因为对写作的热爱和逐渐谙熟其套路,我从小学起就善于在命题作文上大作发挥。到了高三,我俨然已经成为命题作文的“大内高手”——每次的文章几乎都能被当作范文,以至于我在高三的全市摸底考试时语文超常发挥,一举拿下全市的语文状元。有这样的底气,到了高考时,语文考个高分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得承认,命题写作虽然让人生厌,但同时却又充满了挑战。在我看来,写作《贵人》的过程就如同经受了一次创意写作中的头脑风暴,尤其是经受了类同于强制关联法和聚合写作的训练:用几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关键词,来铺陈为一部长篇小说。我相信对于几乎所有的写作者而言,带着镣铐跳舞的情形可能都曾经遇到过。一个有追求的小说家是愿意在写作方面做出多种努力和尝试的。我之所以愿意投入这么大的精力来写这部《贵人》,就是要挑战一下自己,看看是否可以在受到很多限制的情况还能挥洒自如。
说到命题式创意写作,其实可以追溯到我2010年出版的《山西煤老板:黑金帝国的陨落》,这部小说是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富矿》的副产品,也是出版社预先“订制”的作品。只不过,因为刚刚写过《富矿》,所以在写《山西煤老板:黑金帝国的陨落》时不觉得太费劲,只要把那些《富矿》未用完的素材用尽就可以了。可以说,《山西煤老板:黑金帝国的陨落》就是带有半命题性质的创作。这个作品很受普通读者的欢迎,出版后销售非常火爆。这部小说还被制作成了电子书,其点击量已高达1800多万,订阅量一度位于网易云阅读的榜首。事实证明,即便是带有命题性质的创作也是可以写得很好的。
其实,在此前以及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几乎所有的作家在创作时都是不可能完全放开的,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只要我们顾虑到社会关系,我们的创作就不能做到完全的自由。这就是真实的现实。
我之所以对《贵人》QQ空间这个结构形式感兴趣,还因为这个结构的内涵很宽广。从一般意义上来看,QQ空间只是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许多人在这个空间里发布日志,贴一些照片,总之,是把这个空间当作一个与他者交流的载体。但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岂不就是一个“QQ空间”吗?只不过,这个空间稍微大了点而已!
任何写作都是有动机的,没有动机的写作是不存在的。《贵人》的创作同样是如此。
处于裂变时期的现代中国社会,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是虚拟的空间,但许多人却把虚拟的空间当做真实的存在,总感觉网络虚拟的环境下人才是真实的,而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喜欢带上各种各样的“面具”。网络的虚拟,让现实里的人可以穿上各种“马甲”,在鼠标移动的背后呈现出本真的面目。因此,我才有了“真实的是网络,虚拟的是生活”的感叹。可悲的是,我们常常不得不活在“虚假”的生活中,因为和我们打交道的每个人脸上几乎都有一副乃至更多的“面具”。
网络是虚拟的,网络也是真实的;生活是真实的,生活更是虚拟的(这话怎么读都有点拗口,但仔细咂摸咂摸,聪明的你或许会从中品出复杂的味道出来)。对于我们,则是学会识别和利用。这里,当然包括“QQ空间”。
作为“裂变中国三部曲”收官之作,这部名为《贵人》的小说,如果能够像前两部《糖果美不美》和《山西煤老板:黑金帝国的陨落》一样,在给你带来阅读快感和审美愉悦的同时,也能给你带来些许有关当代中国和人生的思考,那就阿弥陀佛了。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