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月
插上想象的翅膀 飞向习作的王国——谈苏教版语文五下习作七《星月遐思》教学
杨智月
对于小学阶段的想象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实施建议,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想象作文”却是作文教学中让老师和学生都头疼的话题。
想象作文 理念 目标 方法
文学巨匠鲁迅曾惊叹于儿童的想象,他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小学生虽然年幼,生活经历少,但是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思维才能打破常规,驰骋神思,因而想象的空间可以说是无限大。笔者就以苏教版语文五下习作七《星月遐思》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习作的王国。
苏教版语文五下习作七《星月遐思》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自主习作的主体地位,凸现“童真童趣,快乐作文”,选取学生熟悉的夜晚的星空为话题,注重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新课标非常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包括理解力和表达力。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从课堂初就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理解习作的要求。在作文课堂教学中,习作要求往往学生就是一读而过,可是要写好一篇习作,理解习作要求应该是前提,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在整节课中充分地鼓励学生说,激起表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本篇作文是想象作文,要求是观察月夜星空,展开自己的想象,自拟题目。在明确习作要求后,我思考了五年级学生的在写作此篇想象作文时容易遇到的几个问题。
第一,容易脱离观察月夜星空的要求,没有依据可言。为了既鼓励学生有自由有创意的表达,又让想象合情合理,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先是范读了自己的写的下水文,再学习教材中的例文,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接下来的观察图片、放飞想象环节有依据可循,明白想象既要有创意,也要合情合理,与月夜星空中的现象相联系,使想象环节更有目标性。
第二,想象范围较为狭窄,千篇一律,缺乏创新。”马斯洛说:“几乎任何一个孩童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或一个剧本、一个游戏。”因此,只要不束缚,开拓学生的思维,他们便会自然地迸发出火花。在想象作文课堂上,我们要努力创设想象情境,尽量避免过多的限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打开、拓宽、延伸学生的思路,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这样学生才能思维活跃,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构思,不拘形式地写下感受和想象,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
因为例文中提到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所以一部分同学在开始想象时就会把想象与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从海上明月、月圆月缺、夏夜星座、流星彗星、人造卫星、皎洁月光等多方面观察夜空,伴着悠扬的音乐,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写出文章的趣。
有学生这样写道“天上的星星都是智慧的结晶,每一次的流星雨原来都是上天给人类送来智慧的时候。你看,一颗流星化作《兵法二十四篇》,给诸葛亮送去,于是,他便足智多谋,横扫三国;一颗流星化作苹果,不小心砸到了牛顿,他便推理出了万有引力;这个“苹果”被饥肠辘辘的乔布斯看见了,一口咬上去,便发明了“苹果手机”。又一颗流星飞向了李白家中,于是李白斗酒诗百篇……我多想有一天,也有一颗流星砸向我啊!”多么有趣的内容,听课的老师哈哈大笑,这笑中不就包含这对孩子们这“趣”的赞叹吗?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也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也就是说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非常重要,套模式、“包饺子”、背范文,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这样的操作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开拓学生的思路。只有“点燃”学生的头脑,才能驰骋神思妙笔,笔奕生辉。想象作文想来好像脱离生活实际,其实也与生活紧密相连,它映射了学生在生活中所积累的见闻,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因此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与生活相联系,写出文章的情。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张志公曾经说过:“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过去老一套的作文,习惯引导学生总结过去,比如《一件难忘的事》、《难忘那一天》……小学生本该如火花般绽放的想象力,却被束缚,蜷缩在大脑中最阴暗的角落里,日复一日,逐渐消亡。如今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关于作文的教学理念也出现微妙变化。比如在课本中的习作要求里, “想象”一词反复出现,儿童的想象力更可以迸发无限的火花,想象与文学创作有着天然不可分割的联系。让我们的在教学中插上想象的翅膀,任学生在习作的王国中遨游,让每一个孩子在写作中寻找快乐、驰骋神思,感受作家的洋洋洒洒,也许写作就不会再成为“老大难”!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美·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