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雪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胡 雪
中国现在正在经历着飞速的崛起。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在经济硬实力不断增长的同时,文化、科技等软实力的提升同样不容忽视。本文从对“文化”这一概念的把握出发,综合考察了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和手段。本研究对于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认同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文化 文化软实力 文化内涵
什么是文化?这类问题如同问什么是人、什么是人性、什么是幸福一样,都属于天问。我们不要指望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看法。
(一)国内学者关于文化概念的界定
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在定义文化时,内涵非常宽泛。狭义上的文化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囊括了人类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第二类突出了哲学思想在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广义的文化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哲学和宗教,这是社会的最高指导思想;第二,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等哲学的基础和表现;第三,社会心理,包括风俗习惯以及一般人的思想意识等。
(二)西方学者关于文化本质的理解
这个问题总的来说涉及到价值判断,很难完全统一,但核心内涵还是可以把握的,温家宝曾有这样的论述,文化文化,文而化之,化而文之,文明了,然后文明扩大,化成或内化成人们的社会心理,有了这种内化,然后再推进文明的进步,这是很有见地的看法,抓住了文化的核心,就是它的内化,有时看不见,摸不着,但人们一举一动无不受文化的支配。我个人看法比较认同费孝通先生在英国留学时的导师,著名人类学家马洛林斯基的观点:文化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文化,文化对生活不仅有意义,而且有功能。
总的来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中国文化就是绵延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具体来说,中国文化带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第一,中国文化的延续性,举世无双。世界几大文明中心,都有过辉煌灿烂的时代,但从今天角度看,都中断了,有的是彻底中断,有的是换了种族,有的是换了语言,有的是疆域的几度分割和合并,唯有中国,几千年来,吾土吾民。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刻画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他说,西方的文化史是一场接力赛,一棒传给一棒,中国文化史则是一个人的长跑。
第二,在世界各主要文明圈中,中国文化是唯一在任何阶段都未产生过祭祀阶级的伟大文明。在其他文明中普遍存在的教士与俗人之间、教权与国家之间的巨大分裂与冲突,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存在的。中国文化中不强调个人与天国、个人与上帝的关系,而对这种人与人关系的强调,又为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提供了稳固而根本的基础。而这一基础的存在,又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性提供了保证,中国文字的特征,又使掌握文字成为少数人的权利,使精英阶层很早就出现,并使各类经典得以保存、流传。
第三,西方许多汉学家,如顾立雅、费正清、麦克法夸尔等,都认为中国政治文化有早熟的特征,他们都非常惊叹,在西方正被日耳曼游牧民族横扫之际,中国正在井井有条地开展科举制度,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官体系,而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这种文官体系,直到18、19世纪,才为英国所学习和运用。中国的二十四史中,中国的“通典”中,都保留了非常完整的文官制度纪录,这一制度通过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而一直延续下来,直到1905年,延续了1300年,这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所以,中国的政治文化是非常早熟的,曾经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第四,由于中国文化的底色是绵延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是以家庭为细胞的小农经济制度,所以家庭或家族在政治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国政治文化中形成了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的倾向和家国特色。
以上谈的是文化的几个特征,这些特征,有哪些在今天还活着,有哪些不但在今天,在以后还会活下去?中国文化的特征与我们追求的自由、民主、人权之间有没有无法逾越的鸿沟?有哪些东西应该融入现代政治文明中去?又有哪些应该淘汰出局呢?
软实力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针对美国国力“衰落论”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美国的软实力甚至强于它在经济和军事上的优势,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不仅是由于其军事实力,更是由于其文化软实力才形成的。与美国希望通过软实力来领导世界不一样,中国文化软实力秉承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传统理念,认为共享价值、世界和谐才是文化软实力的真正价值和目标。
提升文化软实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提升文化软实力可以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拥有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的民族,才更容易培养起爱国的感情,从而才更容易实现民族统一和安定团结。安定的政治局面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也是不可或缺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提升文化软实力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二,提升文化软实力可以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升国际地位。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整个国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只有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增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我们的了解和认同,赢得他国的尊重。
第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和谐的环境。而且文化本身也在源源不断地创造经济价值。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新兴的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已经越发成为新的增长极。日本的动漫、韩国的偶像剧、美国的好莱坞都在创造了梦想的同时也创造了无数的就业岗位,支撑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首先,发展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软实力具有四种力量资源,其中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决定了文化软实力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本质反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和内在精神。
其次,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作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和核心。应该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应该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消除农村文化生活的贫乏和缩小城乡的差距,统筹区域间文化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
第三,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体来说,从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培育中华文化魅力;二是要增强凝聚力、吸引力,创造中华文化价值;三是要倡导共赢、责任、和谐的理念,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贡献度。
[1]胡键.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国的视角[J].社会科学,2011(05):4~13.
[2]贾海涛."文化软实力"理论的演进与新突破[J].社会科学,2011(05):14~22.
[3]熊正德,郭荣凤.国家文化软实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09):16~26.
[4]骆郁廷.文化软实力:基于中国实践的话语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2013(01):20~24.
[5]王丹,王玉.中国汽车企业的软实力测评和提升——来自上汽集团的案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2(06):133~146.
[6]贾凌昌.文化软实力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文化权与文化软实力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255号)。
胡雪(1965-),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