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莉
关于艺术造型中“拙型”的研究
任丽莉
在艺术创作中,造型艺术的“拙朴”风格,是相对于的“精巧”的特点而言的。这种造型一种是感性思维的“稚拙”,例如,原始艺术、民间艺术及儿童涂鸦艺术,他们的绘画没有专业的造型规律和知识的指导。另一种就是理性思维的“稚拙”。
拙型 艺术创作 水彩画
造型艺术不需要机械的“技术”,它更需要创作者纯真的“感情”和思想。所以我们艺术创作者不能违背绘画这种规律和内涵,否则对绘画艺术的发展是不利的。在古代艺术理论中,“拙”已成为美学特点的一种理论概括。“拙”已脱离了它的本意,上升到一种艺术美的高度。唐宋时期的评论著作中,逐渐将“拙”定位为一种美学追求。“拙型”所体现出的模糊性也是“艺术家经常生活在这样一个模棱两可的状态中,既不能否定真实的东西,却又必然没完没了地在其永不得完善的方面对它提出质疑。”。“拙型”的简化不是简单的量的减少,质的增加。
(一)拙型释义
即稚拙,朴素的造型。是相对于造型艺术上的“精巧”而言的。它是画家从事创作的一种造型手段。具有造型虽简洁,但寓意深刻的特点。同样拥有强烈的力量感和重量感及神秘感。一个个近似几何形状拙型。乍看幼稚,笨拙,实则拙中见美。因为他是艺术家理性思考,对形的再创造的结果,展现超脱实物之外的价值力量。艺术表现上的拙是巧的特殊形式,是形上的大巧之拙。这使艺术形式及形象趋向简化,更能贴近生命的真实。
(二)拙型的价值体现
“拙型”艺术的特质为稚拙,朴素,造型虽简洁,但寓意深刻。又与造型艺术上的“精”“巧”互为对立统一。无论是“大巧若拙”或者是“大辩若纳”,真诚都是“拙”的核心价值,这也就容易使人们把“拙”和真诚紧连在一起。例如:一个人稚拙地表达自己要比一个虚伪的人表扬别人更可爱。中国的文人也很喜用这个“拙”字。对他们来说,“拙”字中不仅含有自谦之义,它更能显现出他们超凡脱俗的一种人生境界。
(三)拙型所包含的基本造型元素
(1)拙点。点是“拙型”中最基本造型元素,它是视觉艺术的最小单位。从理论上讲点的轨迹构成线,线的密集构成面。几何学上认为“点只有其位置而无其面积”,是没有变化、没有感情的很小的形态。然而,在视觉造型艺术上,我们不仅能看得见“拙点”,具有“面”的形态,更要利用“拙点”来刻画形象。但实践起来,点能用来构成虚线和分布成灰调的面,它是线的构成单位。
(2)拙线。线条的“稚拙”形式有它一定的形态。从线条本身的形态、质感来说,一般分为:粗拙、凝练和流畅圆韵等。在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思想中,线条的不同形态给人带来不同的审美意识和视觉感受。轻巧、流畅的线条让人感觉畅快,但回味不够。在人的审美视觉中,“稚拙”的线条给人较深刻的审美情感,同时,回味的余地也相对要长。
(3)拙面。面在“稚拙”造型上,它要比“点”“线”更能确立绘画造型中“形”的形状和意义。这是因为“形”最终是以某种平面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平面上的形可大体分“稚拙形”、“几何学形”、“有机形”及偶然形等。而在画面中“面”的形状一产生就形成了图和背景的关系。
(4)拙色。色彩的“稚拙”主要体现在简洁性上。从生理方面讲,原始人类、儿童只能辨别出少数的几种颜色,如:红、黄、黑等,他们不能辨别大多数的间色和复色。民间绘画中也存在着这种现象,无论是潍坊年画,还是杨柳青年画在色彩上不外乎大红大绿等,给人以稚拙、生涩的感觉,这应该也是绘画造型艺术中的一种“拙色”。
(四)拙型所体现出的造型特征及审美价值
(1)造型的模糊性。“稚拙”的造型艺术,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审美特征。拙型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带有不稳定的情绪性,其并不能“完整”和“精确”地再现客观的形象。其中,包含儿童在表现“拙型”时,一种情绪和形象还没有描绘出来,而另外一种感情和想象便随时出现。他们意志和想法稚嫩、朴实,对事物的认知和控制力相对薄弱,幻想多于现实,有不稳定情绪的特征。飘忽游离的幻想与情感支配的线条所表现形象的造型特征及审美价值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所抒发的情感都具有“模糊性”。
(2)造型的几何性。“几何性”造型特点是“拙型”艺术的重要特征。但几何性并非完全规则的,而是近似或相近。在丰富繁杂的客观世界中,几何形是最原始的最本质的形态。客观世界的一切形体,经过概括总结或综合分析,都可以总结为简单的几何形状。在自然物中,很多过于杂乱无章或者不伦不类的烦琐形象,不能引起审美冲动。塞尚说:“自然中的每件东西与球体、圆锥体、圆柱体极相似。画家必须学描绘这些简单的形象”1。相反规律性条理较强的富于秩序感的形体特征和简化形象,则容易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引发审美兴致。
(3)造型的简洁性。“拙型”的简洁性,就是去掉客观自然形象中“非本质”的东西,提炼和概括形象的“本质”的结构特征,以求得形象特征的鲜明性、典型性。作为艺术法则,简化形象不是将客观形象简单化,而是将复杂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辩证统一的结构框架中。利用“简洁”的结构特征,把“复杂”的材料组织成有秩序的整体,以简胜繁、以少胜多。这意味着量的减少,质的增加。例如:三角形比正方形结构简化,三角形却比正方形更有稳定性,而性质却更为复杂深刻。
原始绘画艺术、儿童绘画艺术和民间绘画艺术的形成,没有现代绘画艺术中所谓绘画法则、理论和规律的帮助或制约,对于绘画创作的认知和理解也是粗俗、单纯、稚拙的,所有的这些都是在无意识的“感性”中进行的,这也是在原始人类、儿童和民间艺人有限的心理经验和特定的绘画目的的前提下造成的。因此,在丰富多彩的绘画艺术中,原始绘画、儿童绘画和民间绘画是人类最完整、最真实地表达其“质朴情感”的典范。这些具有“稚拙造型”审美特征的绘画形式,对应该蕴涵着的内在和本质的“情感”的现代绘画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它的精神内涵应该体现在现代绘画创作里,彰显出不可抗拒的“拙力”。因此,对原始绘画、儿童绘画和民间绘画中“感性的”稚拙造型艺术进行分析、研究和探索,是为现代绘画的情感和思想追求提供最直接的、有益的借鉴。对于“感性的拙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野性之力
在原始时代美术造型中,“拙型”所承载的“拙情”就是一种“野性的力量”。原始艺术是一种稚拙美,虽然其中参与更多的“感性”的认知,但是,原始绘画艺术的野性、“粗拙”的美感,能唤起人类真挚而纯真的感情。
(二)童真之趣
在儿童绘画艺术中,用“稚拙”的造型手法所表现出的情感,主要体现在儿童天真无邪的“拙趣”上。儿童绘画艺术中的“拙型”都是以质朴纯真的兴趣和情感为基础,以孩子们的“拙趣”表达为主要目的。它们表达出的是一种真实的生命状态和情趣,自然、纯粹、率真。这种绘画造型艺术的“童真之趣”也正是与人类真挚与纯真朴素的“感情”的相融。
(三)民俗之朴
在民间艺术造型中,“稚拙”的造型是其特有的造型语言。其重要体现就是“质朴”的形象特征,这也构成了民间艺术独特的造型系统。它是起源原始艺术造型,带着人类原始的观念和思维特点。如图腾、祖先、自然的崇拜。在民间美术中,对于”稚拙“的造型观和质朴的思想情感的需求始终是中国民间创作者的不懈动力。在民间艺术造型中,也保留着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自然性、朴实性。画面形式简洁朴素,创作手法平易自然,保持着独特的、清新的率真性。
(一)拙型对造型艺术的丰富与发展
造型艺术的审美价值和魅力,重要在于它通过“视觉”所享受之美,传达出“心灵”所流露之情。观众可以用各种华丽的语言赞扬或形容一幅造型艺术品的视觉的审美价值,但却很难用于语言来形容一幅造型艺术品带给你的“心灵震撼”。“稚拙造型艺术”为人们展示了稚嫩、天真、拙朴和粗野的艺术形象和心灵美感,使观众可以“能动地”把握造型艺术作品的形式风格和思想内涵。这有益于绘画造型艺术的丰富与发展。
在造型艺术的丰富和发展过程中,尽管东西方绘画风格、艺术观念和创作技法不同。无论是“写意”的绘画,还是“写实”的绘画,无论是“稚拙”的造型,还是“精巧”的造型。艺术造型作品所体现出的审美形式都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拙型”艺术的艺术价值,在于将客观形象与主观思想“最真诚”“最质朴”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两者的和谐与统一的艺术魅力。这很好地体现和充实了造型艺术的价值。
(二)拙型对现代绘画创作的意义
“返璞归真”是现代人现实生活和艺术追求的根本目标之一。在绘画创作领域中,对“拙”“朴”和“真”创作内涵和精神永恒追求,使这些“稚拙”的绘画作品中体现出质朴、纯真、粗犷的感情,永远让在现代生活环境中“精”雕“细”刻艺术爱好者们耳目一新。
现代绘画创作对于“稚拙造型”的探索和渴望,是现代中国绘画艺术多元化创作风格的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作为现代艺术的创作语言的个性追求,更重要的它是绘画创作风格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之一。这些都体现着中国绘画艺术创作语言形式的丰富发展。同样也标志着现代绘画创作艺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新的高度。
现代社会的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明”的理解和享受也在日益深刻。人们开始逐渐领悟和崇尚返“朴”归“真”的修身、涉世之道。艺术品便是这种“道”、“境界”的承载体。现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已经在 “拙朴美”境界追求上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并且已经形成了独特个性的艺术创作风格。
在诸多种类的造型艺术中,“拙型”艺术的艺术价值,在于将客观形象与主观思想“最真诚”“最质朴”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两者的和谐与统一的艺术魅力,更好地承载“朴”归“真”的修身、涉世之道,这很好地体现和充实了造型艺术的价值。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每一个艺术创作者都需要在 “稚拙美”艺术追求上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1]马更.塞尚的艺术风格与设计思维[EB/OL].http:// sanwen8.cn/p/1cbzskl.html.2016-05-31.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任丽莉,任职于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研究方向:艺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