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场对艺术设计的推动力与约束力

2016-12-06 06:52王开放
长江丛刊 2016年33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发展

王开放

浅析市场对艺术设计的推动力与约束力

王开放

通过研究现代艺术设计的产生、概念及发展历程,来分析市场和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强调艺术设计的经济属性和市场的客观规律,从而得出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艺术设计的艺术性推动市场和艺术设计双向发展的结论。

市场 艺术设计 推动力 约束力

一、前言

(一)艺术设计的定义

艺术设计是通过图像、音乐等形式创造出美的产品的过程。区别于纯粹的古典艺术,艺术设计结合了艺术性和实用性,是商品经济和大工业生产的产物。经济繁荣促进文化的交流与昌盛,推动艺术设计的应用与发展,市场与文化的封闭性、独立性反过来限制和约束了艺术设计的形式和方向。

(二)艺术设计的历史发展

在古代,工艺生产通常由社会地位较低的工匠或奴隶完成,重实践而轻理论。以建筑为例,我国历史上优秀的建筑案例不胜枚举,遗传至今的建筑理论书籍除却少数,如《营造法式》、《园冶》之外乏善可陈;古希腊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直到20世纪初才被奉为圭臬。在经济繁荣、文明开化的历史时代,艺术应用、手工业生产得到大力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时代风格,为艺术设计提供了基础。但直到十九世纪初,工业革命和市场的繁荣才真正推动了艺术设计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在中国,近代张德荣于1935年提出:“所谓工艺美术即实用美术”,[1]可看作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滥觞。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现代艺术设计才开始在我国蓬勃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逐步提高,艺术设计产品的价值逐步显现。在此基础上,我国的艺术设计人才逐渐得到重视,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得到充分发展。东方与西方的共同特点就在于:只有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艺术设计才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

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经济迅速发展,艺术设计在经济繁荣的带动下相继产生了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当时的英国设计师威廉·莫里斯提出了“大小艺术”的概念划分,是西方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德国吸收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经验,于1907年成立产业同盟,提倡用教育、宣传的方式来提高艺术设计的地位,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校——包豪斯设计学校,培养了诸多举世闻名的艺术设计人才,对现代设计风格和艺术设计教育产生巨大影响。

二、市场对艺术设计的推动力

(一)市场繁荣推动艺术设计的发展

从历史的发展历程来看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时期也是艺术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例如我国古代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开放程度达到顶峰,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内,综合国力的提高,保证了国内稳定的局面,使工艺美术得以发展。对外,一些外来的先进工艺传入我国,推动了当时的工艺发展。文化的交流是以唐朝的经济和综合实力为基础的,正是因为唐朝的经济、政治的繁荣局面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陶瓷、丝绸等中国的工艺品才流传到国外,并受到认同。当时的纺织、陶瓷、金银器、漆器等都达到了全面的繁荣时期,其清新活泼、富丽丰满的装饰风格流传至今。在西方,182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其经济迅速发展,刺激了艺术设计的繁荣发展。其后艺术设计在经济的带动下相继爆发了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1907年德国成立了产业同盟。彼得•贝伦斯是德国产业同盟最为著名的设计师,也被誉为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后来的现代设计三巨头:格罗皮乌斯、米思•凡德罗、勒•柯布西耶都是彼得•贝伦斯的学生。

(二)市场推动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工业革命以后,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传统手工业,设计与制作逐渐分工,产生了专职设计师,促使了工艺美术运动等相关艺术设计的产生,推动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由于市场的繁荣,艺术教育被当时的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美国等发达国家争相效仿开办了黑山学院、新包豪斯设计学校等专门艺术设计学校,进一步推动了艺术设计的发展,并延续至今。我国的高等设计教育体系从基础的构成课程到专业的开展与实践,以及“双轨制”教学,都吸纳了包豪斯的优良传统。由于缺乏艺术设计发展的市场条件,我国20世纪60年代仅有两所设计院校,到1999年发展到了400多所。2003年底全国已有500多所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学科。根据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到2005年底中国高等学校总数为2300余所,在校大学生总数已超过2300万人,在2300余所高校中已有700余所高校设立了艺术设计专业。[2]湖北、江西两省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占到了高校总数的83.7%和84.8%。[3]如今艺术设计教育遍地开花,已经很少找到没有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了。

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人。现代艺术设计直接面向消费者,接受消费者的评判。市场直接反映消费者的需求,符合预期、满足功能要求的艺术设计,会得到认可与推动;反之难以实现其价值,失去市场,遭到淘汰。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市场为之指明了目的和方向。

三、市场对艺术设计的约束力

(一)艺术设计产品不以设计师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虽然艺术设计重视艺术性,但他终究不是艺术本身,经济性才是艺术设计要表达的首要含义,他的艺术性是从属于商品性的。设计产品获得经济利益是主动的,而其他的纯粹艺术,如绘画、雕塑等的经济性是被动地,真正从事纯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是不会以营利为目的而去创作的。所以,艺术设计的经济性是区别于其他艺术活动、手工业的首要特征。艺术设计的经济性决定了其受市场的制约。设计产品不是以设计师的主观意志为中心的,而是以市场的意志为中心。例如,市场决定了大多数产品的材质、生产规模和生产成本,这样的规则才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设计的产品最终成为商品,商品审美的主体不是设计师,而是消费者。商品审美的主体不是艺术品而是商品。日本对商品设计的审美和购买动机做过调查,结果是:从购买动机上看,因为设计的好看就买,不考虑其他要素的消费者只有少数。从购买条件上看,如果设计得不好就不买的却占绝大多数。[4]由此可见市场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使得设计必然会受到市场运行规律的约束。

(二)市场约束艺术设计的风格趋势和审美倾向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当今的市场体系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对产品的要求也更加的具体。工业革命以前艺术设计还处在手工制作的阶段,崇尚复古主义的过分装饰纹样,耗时费力而经济效益难以彰显。工业革命之后市场自我淘汰更新,批量生产的工业化产品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从事艺术设计的艺术家们开始主张以自然形式代替过分的装饰,将艺术与工业完美地结合起来。极简的宜家风和现代简约中式家具得到市场的青睐。中国古典的建筑设计风格崇尚繁复、华美、精致、九曲回廊、精雕细琢,飞檐、柱础皆可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品,现代装潢设计中大量使用的新中式建筑从外观和装饰上则更趋向于简洁的风格。海澜之家、七匹狼、优衣库、无印良品等品牌以其舒适、简洁的设计风格在中国发展日趋火热,形成当代中国社会服装的主流。消费者的审美决定了市场,市场的选择对艺术设计有着深刻的影响。

(三)市场的地域性对艺术设计的约束力

另一个影响艺术设计形式的是市场的地域要素。我国幅员广阔,地域差异明显,我国南北建筑明显不同,南方黛瓦白墙,而北方红砖青瓦,东南和西南地区的建筑主要以高架竹楼为主,靠近东北最北端的地区还有地窖。这些建筑深受气候、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迥异的建筑文化。南方温婉明丽如小家碧玉,而北方大方规整似黄钟大吕。此外,经济的差异性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部和西部、农村和城市的差异,此外还有知识结构、宗教信仰等主观影响。这些差异必然限制了设计的方向。不过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文化交流的加强,艺术设计的地域性差别越来越小,融合越来越多。

四、结语

回顾艺术设计的历史,市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艺术设计只有全方位考虑市场条件,把握市场规律,找到市场和艺术设计之间的着力点,将设计和市场结合起来,在尊重市场、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才能推动经济和艺术设计的共同发展。

[1]韩慧君,潘道中.设计概论[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6.

[2]秦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3]童宜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4]杜霞.浅谈艺术设计与市场的联系[J].市场论坛,2006(09):77.

(作者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设计发展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教师发展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