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驰
笔走千秋墨香诗浓
劲驰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行进中有曲折也有泥泞。但只要意志坚定,风雨兼程,就会取得成功,尽享一路美丽风景。
——题记
认识中华才女——冯继红,那是在1992年的秋冬时节。由时任河北日报驻唐记者站站长钱宝琦亲自采访并撰写的题为“雪芹故乡女教师三载隶书抄红楼”的长篇通讯,透过文字使我认识和了解冯继红是一位学先贤艺术精神,博书坛群书典籍,取书坛艺术精华,扬书法艺术之魂的书坛女杰。读后令人心生感动和敬佩。后来,她的事迹先后在《河北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都市文化报》、《妇女生活》、《华夏英杰》、《中华之魂》等报刊发表。这篇通讯的面世,一时间,曾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有力地提高了唐山和丰润的知名度,特别是对曹雪芹祖籍在丰润的学术研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92年7月24日,全国“红楼梦”研讨会在曹雪芹故里举行,这次学术研讨取得重大发现和成果。冯继红用隶书手抄《红楼梦》凸显着淡定与虔诚,厚厚的31册的杰作,受到了著名历史学家杨向奎、红学大家周汝昌、蓝翎等人的高度赞赏。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被冯继红情系红楼,对书法艺术无悔追求,坚持每天4点起床看红书,抄红楼的执着和投入精神所感动。惊叹之余,周老欣然命笔,即兴赋诗一首:“簪花妙笔汉家风,细字抄红是继红。地望浭阳芹故里,诗灵应喜梦非空”。还专门为她题写“玉笔升华铸金篇”的励言,以墨相赠共勉。
1993年,中央电视台专程到丰润拍摄纪录片《红楼梦之谜》。在这个纪录片中浓墨重彩地向观众详细介绍冯继红用笔墨书写人生传奇的故事,细致入微地报道了她从1989年7月开始利用3年时间以隶书形式手抄《红楼梦》一书的业绩,这个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国内外的电视观众和红学专家、学者为之震惊。中国历史学家、著名书法家、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江树峰得知冯继红用隶书手抄“红楼梦”的讯息后大加赞赏,亲自接见并为其题写了“枫叶如丹冯继红,红楼笔下正生风。中华书法千秋业,写出英才江向东”的诗句,还授誉她为“中华才女”,并接收她为关门弟子。在用三年时间以隶书手抄《红楼梦》的基础上,又利用四年时间以大、中楷书形式抄录《西厢记》200米长卷;《孙子兵法》50米长卷;《道德经》40米长卷。1994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书画大赛中期作品获铜杯奖,作品被选入《跨世纪中国书画艺术精品博览》一书;1996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书画、摄影艺术博览会其作品获优秀作品奖;1997年在北京举办的“迎香港回归97中国书画艺术博览会其作品获荣誉奖,本人被收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一书;1998年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的98北京书画艺术博览会其作品获荣誉奖,并收录《中国政协委员风采》、《世界文化名人录》、《96中国新闻人物博览》、《中华之魂》、《跨世纪人才》等书籍。
冯继红,1965年出生于秦皇岛市昌黎县,生长和工作于唐山市丰润区,曾在原丰润师范学校任教。现为硕士、文学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语言研究会会员,中国秦文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还被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特批为中国翰墨文化促进会会员,享受此殊荣的在唐山市仅此一人。她成为炙手可热的佼佼者。
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冯继红,从小就酷爱书法艺术,与之结缘后一发不可收。她的进步与成长,功成名就,是与她父亲的熏陶和影响分不开的。其父冯柏青厚德博学,是著作颇丰,远近闻名的书法家、词作家。既是小女冯继红的慈父严师又是指点迷津的引路人。继红从小就在父亲手把手的教导下学练书法,锲而不舍、刻苦探索和研究历代书法名人名家名作,汲取艺术营养博采众长,为攀登书坛高峰做好充分准备,奠定了丰厚的基础。她永远不会忘记严父启迪心智的“人正字端,字正人贤”谆谆教诲,一直恪守着祖训家规,努力传承书法艺术生命的尊严和敬畏,让书法艺术之光永远闪烁,用笔墨点染生活,给更多人带去精神和力量。为了感恩父爱,在其父80大寿庆典时,冯继红心怀感恩之心,即兴赋诗“松柏孤直意向天,何曾桃颜和俗弦。三代谦谦儒家人,一生飘飘道凤仙。陶朱功成泛江海,七贤避世竹林田。吾父八旬阅荣辱,思高笔奇过百年”。以此诗表达父爱如山,以德润心,向她传递正能量的敬意和感恩。
冯继红32岁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在继续深造期间,师从张圣洁、黄琦二位大师。后又在于天池、张圣洁导师的精心培育、导引下,除认真研读古典文学外,还较为系统的研读和探讨了中国秦文、女文、古字等文化。尽管学业时间紧、任务重,但她始终没有放松研墨临帖习字。为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广涉楷、行、草、隶、篆诸体,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一条有别于人的艺术之路,以谦卑姿态,表达向经典致敬。出自于冯继红笔下的书法作品,笔精墨妙,潇洒自如,干湿繁密得体,字字平和简静,蕴含高贵,淡雅之神韵。如今她虽已年届五旬,但依然不忘初心,青春焕发地行走在心之所向的路上,从不后悔,永不回头。面对诸多奖牌、证书和点赞,她并不满足于现状,因为在她心中揣着人生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接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