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林莽
远山:寻找的恋歌——读郭召磊散文诗新作
◎耿林莽
郭召磊的《远山》,是一章山水风景诗吗?不是。她是一篇洋溢着浪漫主义情怀的寻找的恋歌。诗很长,原算不上长诗。在一般以精短见长的散文诗中,也是颇为罕见的了。几乎没有故事情节,完全以人物的情感流程,模拟化地组织起来,情绪连贯,抒情的缠绵,语言的叠加,结构的灵活,共同构成了对于失落爱情的无限依恋、坚贞追踪、不屈坚守的主题。纯正而清高,体现着一种崇高人格美的质地。
《远山》的突出优势在于她的创新思维和艺术功底。驾驭如此规模与篇幅,能够做到层次清晰,结构严密,情感充沛,情绪统一,一气呵成,是很不容易的。她基本上采用散文式的叙述手段,但所有的叙述都离不开抒情,语言中的音乐性很强,因而没有散文化的痕迹,取得了散文诗美学特征的强烈效用。譬如,在第一章《但是》中写到的鹰隼:“向你走去的时候,我走在沙漠中没有路的路上,看一只鹰隼飞过高岗,它的羽毛特别漂亮,它在高空上唱着嘹亮的歌谣,逡巡着飞向远山”,这只鹰隼便不仅仅是鹰隼,而是追踪的那个爱者意志的化身。在《寻梦》中,他写道:“在那风雨如晦的天地间,我的骨头如山岩般地消瘦,我的梦幻,夕阳般地无望”,当然也是寻找者执著追求的形象化身。“我在西天燃烧着火烧云的时候,看一只云雀没入流云”,这云雀和火烧云,也是寻找和思恋的形象化体现。“我汗流浃背地,走啊走,走向我要去的方向”。无论是大漠戈壁、盐湖港湾,无论是念青唐古拉山,还是纳木措,以及作为全诗核心意象的“如我的孤独一样不可触摸”的远山,全都是他苦苦追寻的爱的幻影的现身。“虽九死不悔”的追求,通过如此激荡的山山水水长途跋涉的展开,将一个爱的追踪者的不屈意志和忠贞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这一切是虚幻的,又是真实的,虚幻的形象,情节为真实的情感服务。郭召磊在这长散文诗中取得的成功,我想,应归功于他的创新,委实是不多见的。
爱情不是一杯水,不是一时的冲动,更不是一种游戏。爱情是心灵的震颤和人格的依附,甚至是一种“痴情”的坚守。在召磊这里,不过是童年时麦地的一次“偷偷看她的视线”,那个小姑娘,让他将自己“最最纯洁的童稚,毫无保留地居停在你眼睛上面的栅栏”,仿佛如此简单,却又无比深邃,失去,只用了简单的几个字:“你走后的日子,风雨不断,云霾起伏”,而对于这一“失去”的追踪,迷恋,却用了六个章节中多少纷繁复杂的意象和细节!这就突出了爱情的坚贞、执著,以至于“痴顽”。“远山”,何尝不是一个象征,可望而不可及,但却真实存在着。诗中没有低沉和哀惋以至于怨愤,情绪饱满而高扬,语言华丽而明亮,通篇没有消极悲伤的调子。“我整理一下头发,让一缕微风抽去我的灵魂:如果我的魂魄飘摇在天山的上方,上方是无边寥廓的空旷”。这是一个开阔而明朗的境界,一个堂堂正正,昂扬向上的人物形象:“我要伸出双手,在盐湖旁掬起一丝微笑,让这微笑,穿越千山万水。”读到这里,似乎可以说,这篇散文诗已经超越了追踪爱情的局限,而是一切崇高追求者的精神史诗了。其美学价值的深远,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