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智杰
李春芳,1935年生,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西村镇堤东村人。父亲李天德,农民,1914 年生,卒于2000年,享年86岁;母亲王凤枝,生于1909年,是当今西村地区最为年长的老寿星。老伴王肖,1932年生,农民,被李春芳誉为“坎坷相辅、患难与共、兴家立业、爱心助人的贤内助”。
李春芳出身贫困之家,7岁入学读书,节假日就跟着大人纺线卖钱;10岁赶毛驴驮煤挣“脚力”;灾荒年帮父母磨面、蒸馍,和姐姐一起赶集卖馍,赚点钱买麸皮填肚子。小学毕业,却考出了优异成绩。考上中学,时值解放战争如火如荼。老爹疼其苗单身独,舍不得他远离家乡;老师惜其才华,再三上门动员,却无功而返,留下一大遗憾。
1949年组建基层新政权,老支书于凤秋赏识李春芳知书达理,忠实可靠,举荐他当村秘书、统计员。老支书不识字,区里开会就带上他,回到村里由李春芳代为传达。由于工作认真负责,被评为河南省先进统计工作者。1960年,李春芳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提拔为羽林庄公社党委秘书。1964年7月,李春芳被举荐为堤东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兼大队长。以其年轻多谋、虑事周详与果敢善断、颇具魄力的支部书记焦敬业形成互补,配合默契,成了日后干事创业的最佳搭档。
堤东村8000口人,8000余亩土地,是巩县最大的行政村。位居浅山丘陵区,贫水。村人用水要到几里外去挑。通常是半盆水一家人洗罢脸,最后再和煤。大清年间曾有数人合伙打井,并约定:打井一眼,钱20串,得水共分;绝嗣者不得转让他人。如不遵者,共诛之。
堤东缺水,成了村人的一大心病。李春芳和焦敬业时刻都在想着水,水,水!
赵窑村在堤东上游,又隔山相邻,1957年全乡民众在这里修建一座小型水库,水容量900万方。豫西山区十年九旱,地里禾苗枯萎,水库里却绿水莹莹,波光粼粼。绿水波光让李春芳突发奇想,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6年3月,堤东村干部会上,“治水”设想一出台(凿透白云山,建成“红光洞”,赵窑水库闸门一开,库水就能自流进村),马上引起轰动,人们摩拳擦掌,情绪异常高涨。他们从县里水利局请来勘探技术员上山勘察。
1966年4月17日,热情洋溢的堤东人在脆响的鞭炮声中开工了。
“红光洞”开工不久,农村“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焦敬业、李春芳被罢了官。李春芳是个大孝子,恐怕老娘担惊受怕。动了半天脑筋才试探着给娘说:“娘啊,人家要批斗我哩……”谁知老人虽是农村老太太,心胸却开阔得令人吃惊:“斗就叫他斗吧,多大的县长、省长都叫斗了,咱算啥?自己的孩子我清楚,立得正不怕影子歪!甭担心,娘想得开!”偏偏这时候文革组长上门来了。李春芳问:“我都给罢官了,还找我弄啥?”来人说:“虽说罢了官,可还没夺你的权,你首先得接受群众批判,打洞你还得带头干。”
洞越凿越深,炸药、水泥、挖掘工具及设施需用量越来越大,资金早已捉襟见肘。这时候,李春芳得到一个信息:山西有个国防工程,需要大量的石子。他想,如果过去一批人就地砸石子,不但给国家节省下大量的长途运费,还能挣些钱解决凿洞所需。同焦敬业一商量,决定趁过年假期到山西联系协商。
1968年春节,在千家万户鞭炮迎新、阖家团聚的美好时刻,李春芳坐上了北上的列车,满怀悲壮地上路了。偌大的一节车箱,只有李春芳孤零零一人,就着茶水啃着干粮,品味着“专车”待遇的滋味。
“神池的风,五寨的冷”。尽管李春芳穿着棉衣棉鞋,戴着帽子,可一下火车,就像掉进冰窖里。买来翻羊皮袄、羊皮帽和羊皮靴,冒着漫天冰雪到了五寨,裸在外面的羊毛上结了一层薄薄的雪。
同工程处谈妥后,李春芳立即给村里的焦书记发回电报。农历正月初五,100多人的砸石子“自愿军”开进了山西。李春芳父亲惦念远方的儿子,不顾年老体弱也成了这支队伍的一员。稳上粉碎机,放炮采石、套车搬运、粉碎、运输,搞了定额,李春芳的“自愿军”在那冰天雪地里风风火火地摆开了“战场”。
一年下来,挣了十余万元。不但维持了“红光洞”工程正常开资,还解决了全村8000口人吃盐烧煤和学生的部分学杂费。
1969年9月18日,“红光洞”在逆境中凿通了!它历时 3年零5个月、投工2226万个,开凿“矢井”13眼(最深的3号井82.7米),开挖土石11300方,洞长2450米(其中土洞960米,石洞1496米)。《河南日报》以《山一定要开 水一定引来》为题,报道其艰苦创业的全过程;《人民日报》以《白云山下展宏图》为题,讴歌了堤东人敢想敢干、摆脱贫困的革命精神。堤东的壮举惊动了开封地区,也轰动了河南和全国。地委决定在堤东村召开现场会。偏在这时,天降暴雨,山洪暴发,“红光洞”被泥沙灌了半人深。焦敬业在外地做报告,李春芳组织劳力清挖3天仍没清出个小窝窝(这边刚挖出一车,远处的淤泥就流了过来)。怎么办?难道因为天灾让地委推迟会期?!宁肯使死牛,决不停住车!李春芳带人来在3号井口,决定亲自从洞北一路洞南,实地查看,找出解决的办法。“把我卸下去!”此时此刻,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感慨。
淤泥没膝,吸引得他每迈一步,都需两手扳住大腿才能拔出脚。在黑灯瞎火、险象丛生的隧洞中,李春芳照着手电查看泥情,琢磨着治淤清渣措施。一步一步挪出洞口,整个人成了“泥猴”。用水一洗,两腿血流不止,虽疼痛钻心,他却琢磨出了“以水治淤清渣”(打开赵窑水库闸门,让水把泥沙冲走)的办法。
李春芳在喇叭里一广播, 1000多男女劳力就上了山,进了洞。有的水库开闸,有的洞中引水扒淤,经过4个小时的紧张工作,洞内被冲刷得干干净净。
有了水,堤东人告别了“水贵似油”的历史,解决了8000口人的吃水问题,还能浇地,但地块小、地不平。于是,全方位的平岭填沟、平整土地的“学大寨”运动开始了。又是两年苦干,全村平整土地6000亩,开挖水渠 5000余米,修蓄水池7座,最大的一座蓄水池容量10万方,但由于赵窑水库库容有限,加上蓄水池所儲山洪,难以满足全村的水利化。站在开创大业高度的李春芳和焦敬业又瞄上了7公里外下游库容1800万方的坞罗水库。又是半年奋战,铺通了5280米地下管道,建起6座渡槽(跨度最大的38个孔,507米)、三级提灌,两库清水同时滋润起堤东这片热土。
1974年3月,巩县县委组织部一纸任命,调李春芳任巩县文教局副局长。忐忑之余,坚定信念:这是组织的信任,只要尊重人才,团结实干,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文化大革命”后期,各行业“拉山头”“打派仗”依然存在。李春芳保持着清醒,不管是谁,踏实工作就支持。李永亮业务熟悉,作风正派,李春芳顶住压力,大胆使用。数月后,李春芳被提为局长,把人事、业务交给李永亮办理,自己抽出时间下乡调研。一个月后,在小关镇的杨树洼,村里用石头盖了一幢两层教学楼,但学生没搬进来上课。李春芳得知:他们使尽了吃奶力气把楼盖起,没钱置门窗。当即决定:拨下5000元,解决门窗和油漆!
新华书店有个司机小张,复退军人。曾和领导顶了几句嘴,这位领导找到文教局里告状,李春芳派主管文化的副局长主持书店员工会议,让小张做了检查,承认了错误。这位领导还是不依不饶。李春芳严肃指出:这是什么原则错误?不就是顶撞了你这个领导么,批也批了,人家又承认了错误,你还想咋样?非要开除他才能解恨?当领导要大度……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师社会地位低下,李春芳除了利用各种现场会大力表彰先进教师外,还专门召开全县中小学校长参加庆功表模大会,会后设宴招待,逐个向他们敬酒,感动得校长们热泪盈眶。
李春芳逐字咀嚼着毛主席“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真正含义。每到一所学校,听课、看作业、看课程表是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在那个动乱年代,老师们把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巩县的教育局面比较稳定。
那时学生上大学,实施的是推荐制度。仗权势、走后门较为正常。儿子二刚、三刚都已高中毕业,李春芳主管全县教育,只要一句话,甚至一个暗示,把俩孩子推荐到好大学绝不成问题。可他硬是“有权不用”。后来,俩孩子凭着自己的“真本事”考上了大学。
全国高考制度一恢复,李春芳除狠抓基层教育外,主持组织全县教育各科高手,编写复习提纲,发放至各个学校,并严加督导。1977年,巩县被大中专录取的学生有393人,成绩在开封地区遥遥领先;1978年,开封地区9县一市共录取2019人,其中巩县691人,占34.2%;开封师专有一班43名学生,巩县就占去38名。
1980年,李春芳被调陆浑灌区郑州管理局,历任工程组副组长、工程队党支部书记、银河耐火厂厂长。他率领职工荒山野地安营扎寨,餐风宿露,从进货拉料、占地民事到工程施工,历尽艰辛,难题一个一个得到解决,使工程顺利竣工。先是负责修建西村至坞罗水库7公里的引水工程。
西村渡槽是李春芳工程队的施工代表作:它横跨天坡河,全长1095米,由跨度27.3米的13孔空腹桁架构成,桁架基柱直径2米,长17~21米;桩上承台置重力墩和高9.65~22.8米的钢筋砼桁架。桁架上方是7米深的渡槽。渡槽上方宽3.3米,中间用1.2米宽的水泥预制板铺就,专供行人和单车通行,创造了“天河空中流,人在云中游,鸟在桥下飞,天堑起宏图”神话般的人间奇迹,形成了恢弘的人造彩虹。它被评为河南省优质工程,照片被选入《巩县》乡土教材;李春芳也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工作者,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陆浑灌区郑州管理局下属的耐火材料厂连年亏损,债台高筑,干部员工人心涣散。年近花甲的李春芳再次受命于危难之中,被任命为该厂厂长。为了重新启动,这个声名狼藉的企业对外业务的难度自是不言而喻。为了贷款,他一次次碰钉子,一次次锲而不舍;对内严格落实规章制度,狠抓质量;为了销路,他顶严寒,冒酷暑走南闯北,使濒临绝境的公司出现了生机。第一年就实现产值154万元,盈利3万元。后来的10年里,这个公司一步步走向辉煌。仅纳税一项,总额就达1443万元。
退休后,李春芳开始了民营企业的尝试,创建起主营碳素的银山冶金材料有限公司。13年后,他年过八旬“交班”时,已发展成为“银山”“银河”两个集团公司,每年为国家创造税收350万元。成了西村地区举足轻重的企业之一。
李春芳富了也没忘回报社会,下辖的两大集团公司接纳残疾人68名,村里修路、建校、兴修水利、举办书画展、春节文娱活动都慷慨解囊,汶川地震、帮扶贫困学生更是义不容辞,捐资总额100余万元。
进入老年,李春芳不抽烟、不爱酒、不玩麻将不打牌,喜欢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其家庭早已步入“五世同堂”。老伴王肖曾获郑州市“十佳母亲”“全国五好家庭”荣誉称号,亦曾是巩义市第三届人大代表。他的五个儿子,两个成为国家处级干部,三个成为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五个儿媳也都事业有成;孙子、孙媳、孙女、女婿16人,分别就职于党政机关、金融、大学等单位;重孙辈11人,皆已茁壮成长,乖得令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