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利益最大化及其对市场经济行为的影响

2016-12-05 12:14郭怀照肖文圣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21期
关键词:经济人

郭怀照+肖文圣

内容摘要:经济人假说认为,经济人会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但由于多种不确定性,经济人追求最大化利益只能是短期的。经济人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会导致其市场经济行为扭曲社会和市场秩序,造成社会的公序良俗缺失和更广泛的市场失灵,危害社会和市场的整体利益,政府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市场主体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经济人   短期利益最大化   长期利益最大化   市场经济行为   长期边际收益递减

在市场经济时代,市场中的假、恶、丑等市场经济行为比以往更普遍,也更严重,信用则显得更为珍贵。2015年9月德国大众汽车尾气排放丑闻,使得以高品质著称的德国制造也遭遇了全球信任危机,足以让全球怀疑一切市场经济行为,我们需要反思这些市场经济行为的形成原因,找出减少它们的损害办法。

经济人假说概述

(一)人的属性

人具有自然和社会的二重属性。作为自然属性,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离不开自然界,同时又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因此人具有生物进化遗传的属性—利己性。作为社会属性,人是社会的产物,其生产活动和生活都具有社会性,因此人具有社会进化遗传的属性—利他性,这里的利他性是指作为社会个体的人以牺牲自己的适应性来促进和提高其他个体适应性。人的利己性和利他性不是根本对立的,而是和谐统一的。处于社会中的人要受到社会及其规律的制约,人要受到法律、习惯等约束,比如道德,其本质就是利他。利他性的实质是利己,人性的本质是利己,但又以利他为基础的合作方式建立社会关系实现利己目的。

(二)社会人

社会人是旧制度主义经济学家提出的概念。他们认为,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除了物质利益需要之外,人还有安全、自尊、情感和社会地位等需要;人做出任何选择,必须是建立在个人的社会经验以及与其他个人之间相互作用基础之上,即人的行为直接依赖于个人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文化环境。

(三)经济人

经济人,即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说。经历了古典经济学说“经济人”、新古典经济学说“经济人”和新制度经济学说“管理人”(也即广义“经济人”)的演变。

古典经济学说中的“经济人”是指,人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以尽可能少的付出去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或同样的收获却最小限度地付出,并因此不择手段。同时,经济人是自然理性的,这里的理性是指个人在选定目标后对达成目标的各种行为方案,根据成本和收益做出选择。总体来说,古典经济学说“经济人”假说是指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且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为行动倾向,在经济活动中面临不同机会选择时,总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从其另一方面考虑,即X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厌恶工作,人会尽可能地逃避付出(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道斯·麦格里格(Douglas McGregor)提出的X-Y理论,主要是对人性的根本性理解:性本恶—X理论和性本善—Y理论。X理论认为人们有消极的工作源动力,一般人缺少进取心,只有在指导下才愿意接受工作。Y理论则认为人们有积极的工作源动力,即使没有外界的压力和处罚的威胁,他们一样会努力工作以期达到目的—人们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监督的能力)。古典经济学说“经济人”泛指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个人、家庭和企业单位。同时,它还提出一系列的相关假设,比如社会资源供给不受限制,市场信息是对称的,人在选择时具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市场机制是充分且有效的等。

新古典经济学说中的“经济人”是指,在继承古典经济人的利己和自然理性基础上,认为人是完全理性的(即掌握全部知识和信息,恰当选择,实现利益最大化),并且“经济人”一般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分别追求利润和效用最大化;“经济人”通常采取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等四种要素供给者的形态。

新制度经济学说中的“经济人”,又被称为作为“经济管理学基础理论”的“管理人”,也称为广义的“经济人”。它比传统的“经济人”更接近于真实社会,该理论认为,人具有追求经济利益和非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双重动机(非经济利益包括利他主义、意识形态和自愿负担约束等,通常有集体主义行为偏好);人是具有“有限理性”的,即人受到自身任何和计算能力方面固有的限制、以及信息不完全、时间有限等制约,人只能做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选择,从而追求可以实现的“满意状态”,而不是最大化。换一种说法,广义的经济人是“自利性”和“利他性”共存,同时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且“经济人”的行为具有社会性。

关于西方经济学“经济人”的各种理论学说,经济人的边界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和家庭等单位组织。虽然法人和家庭等单位组织,不是自然人的简单加总,是自然人的集合,但具备经济人的基本特性。

从人的本性认识到经济人、社会人和管理人(都仍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下文仍然称为经济人)认识演变,是自利性到自利性与利他性的结合,理性到有限理性,个人利益最大化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最大化统一的认识演变。利己是他们的共同本性,利他是实现利己的途径,理性是实现利己的手段。以利他为基础的合作方式建立社会关系,也是以自利性和理性为前提。

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因素及不确定性,经济人总是把个人的“满意状态”误认为是利益最大化;经济人即使是完全理性和信息完全的,也是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

短期利益最大化和长期利益最大化

经济人认为能够凭借自身的经验和知识水平,通过比较优势,在市场中的投资(下文把追求利益最大化行为的付出统称为投资)能够超越别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也由于资本的本性,也决定经济人对一切投资都会追求利益最大化;或者至少是经济人自认为得到的“满足状态”,这就是经济人自认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控制”所得到的利益,并且因此会不择手段得到。所以,从时间上来说,经济人追求的一定是短期利益最大化,而不会是长期利益最大化。这里的“短期”,时间上可能是2-3年,也可能是3-5年,或更长一点,但至少是投资的一个收益周期。比如,企业投资生产,会预计经过论证、选址、建厂、生产、销售等投资周期内获得最大化收益;家长投资孩子留学,会预计正常学业完成回国时,收获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或者找到理想的工作或达到某目的。

对于自然人、法人或单位组织,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形式多样。在时间上,是以最少的时间完成某事;在利润(收入)上,是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收益;在竞争力上,是获得最大的存在满足(包括个人的工作、企业的市场地位等)等。

经济人控制的只能是短期利益,如企业投资生产或家长投资留学,都不会追求长期的利益最大化。企业投资生产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然后再考虑继续投资还是战略调整,追求新一期的短期利益最大化;家长投资留学,追求的是留学生创业或工作的高起点平台,即短期的投资回报。

长期来说,面对技术变化、竞争对手的出现,以及时空的未知,经济人无法保证自己是否还能够拥有比较优势。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经济人是有限理性,从而经济人放弃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

首先,经济人引以为豪的能够获得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知识水平,由于短期不存在技术进步,长期一定存在技术进步,必然导致其知识水平不足以在长期获得利益最大化。

其次,长期来看,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经济人“不可控”长期市场中的生产、经营或消费条件,比如竞争对手出现、物价变化、资源供给变化甚至消费者偏好等,都会影响长期利益获得。还有,长期来看市场外环境,市场必然受到政府的战略政策等干预,以及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经济人难以控制获得长期投资的最大化利益。

最后,从长期来看,经济人自身也具有不确定因素,诸如自然人的经验累积、情感情绪变化、法人及单位组织的内部人员的变动等,都会影响长期利益最大化。

传统经济人是建立在“利己不损人”前提上的假说,现实中指的应该是广义的利己和广义的理性,由于现实中多种不确定性、知识水平、信息的不完全性等因素,经济人的长期边际收益的概率逐渐降低,即长期边际收益递减。所以,经济人有限理性追求最大化的短期利益是一种主观期望利益,在获得最大化的短期利益后,将会放弃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

假设经济人的收益X是时间的增函数X=X(t),μ是经济人期望的最大化短期收益,设经济人获得收益的概率函数为f(x),则f(x)=A(σ)e-, A(σ)是与σ有关的大于零的常数,其满足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特征。这里σ是与经济人的经验与知识水平、掌握的投资信息、市场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等因素有关的正数,即经济人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能力。 σ>0。σ值越大,表明经济人短期收益增长越快;σ值越小,则短期收益增长越缓慢,此函数关系如图1所示。在函数图像右侧虚线,表明经济人放弃追求长期收益最大化。

根据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数学性质,函数图形关于X=μ对称,在μ-σ点和μ+σ点分别是图形的拐点,即在x=μ-σ拐点左侧,投资收益概率边际增加缓慢,然后投资收益概率边际增加快速,到X=μ点达到最大,这时期最大化短期收益的概率达到最大值A(σ),然后进入长期收益阶段。由于经济人倾向于短期收益最大化,在各种条件不变的情况,长期将无所作为,即放弃继续追求长期收益最大化;或者,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将改变原有的收益与概率函数关系。

同时,经济人的期望最大化利益μ影响短期最大化收益实现时间,如图2所示。经济人的能力σ决定实现短期收益的概率,如图3所示。

短期利益最大化对市场经济行为的影响

自私地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一方面会积极参与竞争、创新技术进步,从而有利于社会进步。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较完善的今天,当前更应该看到其另一面,为了追求个人短期利益最大化,而试图用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回报,导致社会退步;会出现不劳而获、非法手段等方式进行不公平竞争,对市场经济造成的扭曲。

经济人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目标,必然会不择手段,影响到经济人的市场经济行为。当其不择手段时,是掠夺财富而不是创造财富,必然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如果经济人追求长期收益最大化,会更加尊重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会认为公共利益比个人利益更重要,其市场经济行为会更加规范和有序,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市场中的自然人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将深刻影响其市场经济行为。工作中可能懒惰,逃避付出,影响生产效率,比如工作敷衍、推卸责任等;导致社会文明习惯缺失,增加社会运行成本,比如插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行车闯红灯、救死扶伤缺失等;助长市场违纪行为,比如乘坐黑车、购买水货手机和山寨商品等;扭曲社会关系,比如贿赂、拉帮结派、传销、欺诈等;直接损害社会或国家利益,比如偷盗、抢劫、泄密、卖国求荣等。

市场中的法人或单位组织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会产生不良市场经济行为,将对市场产生不良影响。不顾企业盈利能力,以新债还旧债,造成企业危机甚至破产,比如现在的普遍社会现象—老板“跑路”等;利用财务造假等违法手段,谋取不当利益,比如2001年12月美国的世界级大公司“安然公司”因公司财务造假轰然倒塌;恶意竞争,阻碍产业发展,比如特拉斯、商业贿赂以及美欧企业在美国诉讼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等;直接欺诈,扰乱市场秩序,如“庞氏骗局”以及“大众汽车尾气检测造假”将接受美国罚款180亿美元等;为企业私利,危害公共利益,如企业私排乱放企业三废,以及美国的“房地美和房利美”引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山寨模仿,傍名牌,欺骗消费者;消极竞争,“挖走”竞争对手的高级管理人才,获取商业信息打击对手等;利用信息不对称,制造市场供求矛盾,引起市场波动等。

综上,经济人有理性地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会扭曲社会和市场秩序,造成社会的公序良俗缺失及更广泛的市场失灵现象突出,危害社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政府干预经济人短期利益最大化经济行为

正如针对大众尾气排放丑闻,李稻葵指出,因为像宝马家族企业,注重企业永续发展,不为短期业绩所左右,成就了德国制造的精髓;而私募股权基金通过买卖企业、追求短期巨额盈利的模式逐渐淘汰。

经济人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对市场经济产生巨大不良影响,需要政府干预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引起的市场失灵。政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尊重与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加速立法。惩戒个人和法人的不良行为和不良思维,形成整个社会对不良行为、思维的约束,降低追求个人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积极性。比如行贿与受贿同罚、乘坐无照营运黑车的乘客也要遭受处罚、加大对救死扶伤行为人及其单位的奖励、公平拥有不同初始市场资源的竞争机会等。

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和意识,降低甚至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形成市场的整体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的氛围。

建立完善的信用平台。通过信用管理,加大对企业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让受罚者遭受的损失大于甚至远大于违法所得的短期利益,加大其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违法成本,引导企业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比如,建立个人(法人)违法犯罪记录与职业(市场)准入挂钩制度。

政府下放行政权力,增加行政代理人的监督权,并督促其有效监督和管理,解决政府监管不到位或越位的状况。比如,强化行业协会的功能,真正落实行业协会对企业的管理与监督引导作用。

帮助企业培养理性获得长期利益最大化的控制力。如政府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手段,引导和帮助企业增强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的能力。

政府自身也要加强执政管理行为的透明度,增强政府公信力。市场经济下,政府不仅要为市场提供服务,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也要避免政府随心所欲“朝令夕改”的尴尬,才能让政府多一份公信,社会多一份和谐,才能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纠正市场失灵。

总之,为了消除“经济人”短期利益最大化追求导致的假、恶、丑等市场经济行为,我们需要认真和正确地看待市场经济,不迷信市场经济,当然政府干预市场也要深刻认识到政府失效问题存在,政府干预需要进行系统化制度建设,引导个人和企业长期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追求,形成规范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

猜你喜欢
经济人
浅析福特汽车公司衰落背景下的“经济人”企业管理本质
“经济人”的行为选择
谨防西方理论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歪曲解读
“经济人”视角下的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
“经济人”和“道德人”理论视域下公民道德治理论析
论集体行动的逻辑行为基础与理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