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梦媛
经历了近3个月的征求意见后,9月23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业界翘首以盼的公募FOF发行在即。
经过多年的发展,FOF在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一种相对成熟的产品模式,是广大投资者实现资产配置的良好手段。但在《指引》落地之前,由券商、私募等机构发行的FOF因其投资门槛较高,普通投资者难以企及,在我国并未形成规模化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FOF的总规模在400亿元左右。相比单只公募基金单日动辄几十亿元乃至上百亿元的募集规模,FOF成立以来的成长速度可谓非常缓慢。
作为打开公募FOF大门的里程碑式政策,《指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公募FOF的定义:将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经中国证监会依法核准或注册的公开募集的基金份额的基金。根据定义,持有FOF的投资者就相当于同时持有多只基金,实现了资产的分散化投资。这意味着,这种由专业人士操作的“组合型”产品,将为普通投资者实现资产配置提供一种全新的选择。此外,《指引》针对风险控制及流动性等问题做出了重点部署,旨在为公募FOF铺设一条相对合理的规范化发展之路。
业内人士指出,在“资产荒”问题不断加剧的当下,公募FOF的开闸恰逢其时,不仅为公募基金公司的发展带来良好契机,也为普通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公募FOF有望带领公募基金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将作为其他产品的参考标准,促进市场中各类型FOF的百花齐放。
虽然,公募FOF的推行具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但其初期的发展也将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缺乏专业的投研人才,以及投资者教育难以展开等。与此同时,海外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如何设计出符合我国市场及投资者特色的公募FOF也是值得市场各界思考的问题,其未来的发展任重道远。
在投资市场日渐低迷的当下,公募FOF的出现仿佛自带光环,无论是机构还是普通投资者都对其报以很高的期待。随着靴子的正式落地,各大公募基金公司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自家的首只产品,公募FOF即将“破冰”。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产品模式,FOF能否真正解决市场难点,在“资产荒”的背景下帮助投资者开拓一片新的投资版图,还需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