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康, 齐 萌, 常沁芮, 孙嘉临
(1.西北大学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陕西 西安 710127;2.西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7)
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机构养老供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安康市为例
雷晓康1,2, 齐 萌2, 常沁芮2, 孙嘉临2
(1.西北大学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陕西 西安 710127;2.西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7)
长期以来,受制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城镇老年人口养老问题一直是完善城乡养老体系的难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然要面对的难题。本研究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及现场访谈等社会方法对陕西省安康市机构养老的供需现状进行了调研,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其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供需矛盾中的问题及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小城镇机构养老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
养老保险;欠发达地区;社会保障;机构养老;供需现状
2014年3月1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规划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明确未来城镇化的主要目标、发展路径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社会转型迫在眉睫,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迎接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安全阀,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着重要作用。转型时期,城镇化发展对社会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社会保障在相关领域进行与时俱进的完善与革新。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在大多数欠发达地区的小城市,机构养老仍然是一块短板甚至是一片空白。陕西省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大省之一,安康市在陕西省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又比较靠后,因此以安康市作为典例进行分析,对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机构养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014年安康市民政局关于安康老龄化的逐村逐户普查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安康市60岁以上老人41.6166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3.73%;其中农村老人24.54万人,城镇老人17.06万人,分别占老年人总数的59%和41%,老龄化程度严重*数据出处:安康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EB/OL].[2014-03-17].安康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ankang.gov.cn/zwgk/zcty/2014/03/17/14260465795.shtml。。
本文以城镇化发展为背景,以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陕西省安康市为例,调查安康市机构养老的供给和需求现状,以描述性统计的方法研究安康市机构养老的供给现状。同时,选取经济水平、文化程度、子女数量、自理能力,社会互动等五个影响因子,做皮尔逊卡方检验,研究相关因素对机构养老需求情况的影响。
本文所指的“机构养老”是老年人在交付一定费用的基础上,在政府和社会各界举办的营利或非营利的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福利院等机构安度晚年。相应地,我们从机构类型(公办老年公寓、民办老年公寓、养老院)来区分供给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从影响60岁以上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因素分析机构养老的需求。
(一)变量及测量
在供给方面,为了解养老机构的外部支持与内部运营情况,我们围绕政府政策优惠、财政支持、床位利用率、专业护理人员数、收费标准和支出情况(财务状况)、机构的硬件设施和环境等进行考察[2]。
在需求方面,为了解小城镇老人对机构养老的意愿和态度,设置“您是否了解机构养老”、“您是否愿意去养老院生活”、“不愿意入住养老院的原因”和“愿意入住养老院的原因”等问题形成调查问卷进行考察。
本研究的自变量是影响小城镇居民养老意愿的各种因素,主要有:第一,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第二,家庭状况,包括现有子女数量和家庭规模;第三,健康水平,主要指身体状况、服药情况、慢性病情况和自理能力;第四,收入水平,主要指经济收入的能力,包括是否参与基本养老保险、退休金水平、子女资助情况;第五,社会互动,包括居住环境、邻里关系、对晚年生活的自我评价及精神生活状况等。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基于项目组2014年8月对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养老机构负责人、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和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的访谈实录。人员涉及养老机构管理人员8人、医护人员4人,分别来自6所养老机构、4家民营非营利养老机构、1家敬老院和1家公办养老院。
对于需求方的调研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分为未入住养老机构老人问卷数据和入住养老机构老人的问卷数据。在安康市汉滨区发放问卷220份,收回问卷220份,其中有效问卷212份,有效率96.3%。被访问老人均为60岁以上,思维清晰,表达流畅,最小年龄61岁,最大年龄93岁。
(三)样本特征
一是供给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汉滨区机构养老概况(2014年8月数据)
二是需求样本的基本情况。
1.性别。在本次调研中共有男性106人,女性106人。其中非农业户口158人,女性75人,男性83人;农业户口54人,其中女性31人,男性23人。
2.年龄。本次调研人群由60~69岁、70~79岁、80~89岁以及90岁以上四个年龄阶段构成。其中60~69岁占比最大,为53%,这个年龄阶段最能表现对机构养老的需求倾向;70~79岁有70人,占比为33%,其中8人已经入住养老院;80~89岁有28人,占比13%;90岁以上有2人,占调查人数2%,这一年龄段老人人数相对较少。
3.文化程度。我们将文化程度分为6个档次,所占比例见表2。
表2 文化程度分布概况
4.经济水平。根据安康市退休工资水平,以及安康市民营养老院的收费标准,将收入水平划分为五个档次(见表3)。
表3 经济水平分布概况
5.子女数量。根据安康市的人口结构,将调研样本的子女数量设置如下,其中农村老人的子女数大于城市老人的子女数(见表4)。
表4 子女数量分布概况
6.自理能力。由图1可以看出,群体样本中农村可完全自理的老人明显多于城市;非农村不能自理老人的人数也明显多于农村。可见,自理能力与生活环境关系密切。
图1 样本群体的自理能力
(一)安康市机构养老供给现状
安康市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力度。全市已建成敬老院200个、社会福利院5个,共有床位25860张,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了61.5%;养老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已建成县级老年公寓4个,民办老年公寓3个,社会化养老床位达到了1640张*数据出处:安康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EB/OL].[2014-03-17].安康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ankang.gov.cn/zwgk/zcty/2014/03/17/14260465795.shtml。。
与此同时,安康市在机构养老供给方面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养老服务业发展缺乏刚性的政策支持。安康市虽然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意见》(安政办发【2010】42号),但政策扶持粗线条,支持力度不强。全市仅有民办老年公寓3所,且规模不大,配套不完善,不能满足老年人迫在眉睫的养老服务需求。其次,养老服务机构自我保障力差。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供养标准低,医疗设施配备不到位,每个机构配备1~2名管理人员,聘请2~5名护理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都在社会低状态下运营,勉强维持。最后,养老服务机构功能单一,覆盖面窄。安康市虽然建设了一大批容量大、高规格的敬老院,但敬老院入住老人必须是生活自理的“五保”老人,且配套设施简单,服务单一,以吃住为基本保障,而留守老人、贫困老人、失能和半失能等老人则无条件入住。
(二)欠发达地区机构养老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与安康市民政局及当地养老机构负责人的访谈,我们发现无论是从管理者的视角还是养老服务提供者的角度来看,影响机构养老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重视度、政府财力、政策配套措施、服务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重视度方面。养老服务业发展由于缺乏刚性奖励政策,社会力量投入社会养老服务业积极性不高。安康市养老服务机构主要以政府投入建设为主,决定了安康市保底兜底作用的低档次养老机构占主导,高、中档养老机构还相对较少。特别是近几年来,安康市通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来安康休闲养老、“候鸟式”养老、生态养老的老人越来越多,但是集休闲、养生、娱乐为一体的高档养老服务机构尚未建立。
第二,政府财力方面。养老机构具有投入大、风险大、利润低、周转时间长的行业特征,如果企业得不到政府的财政扶持,就可能造成民办养老机构负债高、运营艰难的状况[3]。因此,经济发达地区的财政比较充沛,可以给予养老机构等养老服务产业供应者提供较强的财力支持,但对于西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对机构养老等养老产业给予的扶持力度较小甚至没有,从而大大削弱了民间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据安康市民办养老机构的负责人介绍,当地政府支持仅限于捐赠一些硬件设施,再无其他优惠补贴。
第三,配套政策措施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土地供应、资金扶持、财政补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方面没有明确规定,只是提出号召和意向,无法落实到具体项目。以安康市目前正在运营的3家民办养老机构为例,因政府没有给予任何政策优惠,全靠自己融资,主体房屋建成后,后期房屋装修、防火、防滑、无障碍设施等配套设备受资金或政策影响,无法一次性到位,需要入住机构养老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因民办养老机构医疗设施不配套,不能入住,而真正能掏出钱又愿意在老年公寓颐养天年的老人,又嫌民办养老机构条件差,不愿意入住,这样就造成了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低的尴尬境地。
第四,服务队伍建设方面。医护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是当前最紧缺资源,是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特殊养老服务需求的关键。失能、半失能老人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因家庭照顾的不周全,这类老人对机构养老的需求比较强烈。因此目前入住机构进行养老的多是子女较忙而老人自理能力较差,需要护理人员照顾的。然而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紧缺,普通劳动者缺乏护理专业知识,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较少等因素大大制约了机构养老的发展壮大。
(三)欠发达地区机构养老需求现状
第一,机构养老的需求意愿较弱。通过在全市发放问卷,课题组了解到在养老方式的选择意愿方面,大多数老年人更加倾向于子女照顾的居家养老,占被访问老人的82%;选择机构养老的比例占到被访问老人的8%,对机构养老的需求主要集中于日常生活照料以及文化娱乐活动。可见,在欠发达地区,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大部分老人还是倾向于居家养老。而需要机构养老的大多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家庭困难老人。
表5 老年人期望的养老方式
第二,可承担的养老费用低。从调查情况看,老年人及其家庭能承受机构养老费用2000元以上占被访问老年人10%,主要是有离退休工资或子女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21%的老年人能承受的机构养老费用在1500元左右;69%的老年人只能承受1000元左右的机构养老费用,特别是农村没有固定收入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生活困难老人,承受费用均在1000元以下;对居家上门服务能接受的服务费用是10元/次。
(四)欠发达地区机构养老需求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造成老人养老居住意愿不同的因素很多。根据文献阅读,本研究在调研时拟定选择了经济水平、文化程度、子女数量、自理能力、社会互动等五类影响因子模块分析不同因素对机构养老偏好的影响[4]。根据调研中的访谈来看,经济水平较高、文化程度较高、子女数量较少、自理能力较差、社会互动较强的老年人一般比较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用方差分析进一步检验在调研访谈中得出的结论,我们给定显著性水平为0.05,假设H0 为自变量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H1为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
第一,经济水平方面。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P=0.038<0.05,拒绝原假设,因此不同经济水平的人在机构养老意愿方面差异比较显著,具体见表6。在访谈中发现经济水平的影响之所以显著,主要是因为目前养老设施齐备、服务质量较好的养老机构大多是民营高端养老院,收费较高,多数有入住意愿的老人因为费用问题而被阻隔在外。
表6 经济水平影响程度分析
第二,文化程度方面。文化程度是影响人们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行为选择等方面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学历较高者对机构养老的接受度也较高,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P=0.021<0.05,拒绝原假设,因此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在机构养老意愿方面差异比较显著,具体见表7。
表7 文化程度影响程度分析
第三,子女数量方面。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P=0.073>0.05,不能拒绝原假设,因此子女数量对机构养老意愿方面的影响并不明显,见表8。
第四,自理能力方面。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P=0.001<0.05,拒绝原假设,因此自理能力不同的人在机构养老意愿方面差异比较显著。由于传统养老观念的制约,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但是失能老人或半失能老人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选择机构养老,因此目前失能老人也成了机构养老选择者的主力军(见表9)。
表8 子女数量影响程度分析
表9 自理能力影响程度分析
第五,社会互动方面。社会互动指的是邻里间关于机构养老的互动讨论, 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邻里间关于某事物的评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人的选择,我们的调查和分析也验证了这点。如果有亲戚朋友入职养老机构并给予较好的评价时,则被访问者一般对机构养老的接受度也较高。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P=0.027<0.05,拒绝原假设,因此社会互动情况对是否愿意选择机构养老有一定影响。
表10 社会互动效果影响程度分析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以安康市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为典例参考,不难发现,当前,在以安康市汉滨区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机构养老的供需情况呈现出一种“双低”的状态,即供给水平低,需求程度低。这种状况是机构养老发展不完善导致的,在未来必将无法满足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养老需求*对机构养老的需求主要可以分为刚性和弹性两种。刚性需求来自于身体情况需要长期专业照护的老人,如三无老人、高龄失能老人等。他们对机构养老的需求是刚性的。对于这部分刚性需求来说,目前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机构养老价格水平普遍偏高,普通经济承受能力的家庭无法承担相应的费用,医疗照护服务太贵。弹性需求来自于身体健康情况稍好,收入水平较高的老年人。他们对机构养老的需求是弹性的,他们对养老的需求不仅是“吃穿住”这些基本的方面,而且是精神层面的满足。例如,与同龄老人的互动与沟通,对家庭的自我实现,与社会的交流等。对于这部分需求来说,目前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养老机构大多无法提供相关的服务,服务种类单一,层次较低。由此可见,这种供求内容的不匹配是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机构养老建设存在的重要问题。机构养老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应该为城镇化发展和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力量。这就需要机构养老在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不断发展、平衡,优化整个养老机构服务的质量。。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这种“双低 ”实际上体现了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机构养老供求内容的不匹配,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一)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当前我国处于发展变革的重要时期,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养老观念不断变化,为了发展健康老龄产业,正确应对“银发社会”,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政府应提高对机构养老的重视程度。家庭养老在专业化、连续性、社会化方面的不足应该由机构养老来补充。同时,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对养老机构和老年人进行双向扶持,为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经济基础[5]。对西部等一些欠发达地区应给予更多地关注和支持。此外,政府应提供配套的政策措施,为规范养老服务业,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提供良好的政策基础。
(二)加强服务队伍建设,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养老服务人员作为提供养老服务的中坚力量,从人员素质到人员数量都是现阶段需要突破的瓶颈[6]。政府应加强对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管理;加快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待遇;有效规划护理人员的职业生涯,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三)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强化机构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支撑作用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偏低,在这种环境下,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各方力量发展机构养老。由于养老机构前期投入需求资金量较大,资金回收周期长,政府应该大力鼓励企业和个人以各种方式参与养老机构的投资,利用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的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运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给养老机构发展最好的助推。从战略角度上,尽快将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并列,使机构养老成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
(四)宣传现代养老观念,引导老年人选择多样化养老方式
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居家养老的观念根深蒂固,很多老年人有进入机构享受专业养老服务的需求,且具有相应的经济条件,但受制于传统养老观念而没有选择机构养老,这也是欠发达地区机构养老需求乏力的重要原因。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要依赖于层出不求的养老需求,因此,政府应当做好宣传工作,为机构养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制造正面的社会舆论,使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有正确的认识与了解。转变养老的传统观念,消除偏见,使老年人根据自身需求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真正使养老服务多元化,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这也是适应我国城镇化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重要举措。
[1] 贾冰洁,吴宏洛.城镇机构养老的市场供求关系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3(2):42-46.
[2] 陈翠莲,姚兆余.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54-55.
[3] 黎民,胡斯平.中国城镇机构养老及其模式选择——以广州为实例的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9(1):89-95.
[4] 姚兆余,王诗露.农村老人对机构养老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6):36-41.
[5] 张艳丹.我国县级城镇机构养老的困境与出路——以湖北省 Y 市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7):84-85.
[6] 张增芳.老龄化背景下机构养老的供需矛盾及发展思路[J].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35-39.
(责任编辑:马红鸽)
Research on Supply and Demand Statu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Institution Endowment in the Small Town of Underdeveloped Areas:A Case of Ankang City
LEIXiao-kang1,2,QIMeng2,CHANGQin-rui2,SUNJia-lin2
(1.Center for Studies of China West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127;2.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China)
For a long time, limited by loc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in less developed areas , the aging problem has been a challenge to improving pension system, which is also a puzzle for build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institution endowment's supply and demand status by survey in AnKang,Shaanxi,through sampling survey, and using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quantify their p
factors. Based on the problem and reasons of the institution endowment's supply and demand, we make proposal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for institutional endowment development in small cities and towns.
endowment insurance; small towns;institution endowment;supply and demand status;influential factors
2015-10-26
2015年“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重大项目(13JJD630011)、西北大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YZZ13023);2014年西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重大培育项目(XDFR201403)
雷晓康(1971-),男,陕西合阳人,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
F840.612
A
1672-2817(2016)04-008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