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溪藏》随函音义与汉语俗字研究

2016-12-05 06:38
关键词:俗字音义经文

谭 翠

(中华女子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系, 北京 100101)



《思溪藏》随函音义与汉语俗字研究

谭 翠

(中华女子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系, 北京 100101)

《思溪藏》;随函音义;佛经;俗字;音义体;《可洪音义》;《龙龛手镜》

随函音义是指附于佛经函末或卷末,对佛经中疑难字词进行注音、辨形和释义的一种音义体。现存《思溪藏》附载有大量随函音义,其中保存有众多佛经疑难俗字形体,可补充历代辞书漏收的佛经俗字;由于其采取随经注释的形式,故这些疑难俗字很容易还原到所出经文原文中去识别,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些俗字的来源,从而使得这些字更具生命力,并可以之增补已有疑难俗字的同形字体,这对于汉语俗字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汉语俗字研究方兴未艾,众多疑难俗字纷纷得到考证和辨析,这对于汉语俗字研究、大型字典的编纂以及相关典籍的校勘整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佛经音义在疑难俗字的收录和整理上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相关研究成果正源源不断地产生,但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音义专书方面,而分布于经律论三藏中为数众多的随函音义迄今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其实这些随函音义采取随经注释的形式,所收录的疑难俗字都是从附载的经卷中摘录出来的,更容易还原到佛经原文中去,通过佛经原文上下文来理解或与不同版本的异文进行对比,更容易识别,也更具有生命力。

有鉴于此,本文以《思溪藏》随函音义为对象,拟从汉语俗字研究角度来揭示其价值,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总的说来,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补充历代辞书漏收的佛经俗字

历代字典辞书中,以后晋可洪的《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以下简称《可洪音义》)和辽代行均的《龙龛手镜》搜罗佛经疑难俗字最多,这两部辞书大量收集和解释撰写时代(即后晋和辽代)佛经中可见的疑难俗字、形体易误字、传抄讹误字等,堪称佛经用字方面最完整的汇编。但是汉文佛典流传日久,加之版本众多,异文纷繁驳杂,漏收也在所难免。《思溪藏》随函音义中保存有一些独特字形,即未被二者收录,示例如下。

此字《可洪音义》、《龙龛手镜》未收,也未见于现今大型字典,而见于《思溪藏》随函音义,乃“瘦”字之讹。

该字《可洪音义》、《龙龛手镜》未载,现今大型字典亦未收该字形,见于《思溪藏》随函音义,乃“丧”之俗字。

此字《可洪音义》、《龙龛手镜》未载,也未见于现今大型字典,《思溪藏》本《中阿含经》卷二三随函音义:“浣,胡伴反,洗~,二同。”今查《大正藏》本对应经文如下:“彼染家得,或以淳灰、或以澡豆、或以土渍,极浣令净。”〔T01,p0575a〕据此,“”乃“浣”之俗字。

该字《可洪音义》、《龙龛手镜》未收,亦未见于现今大型字典,见于《思溪藏》随函音义,乃“羝”之俗字。

该字《可洪音义》、《龙龛手镜》未载,现今大型字典亦未收该字形,见于《思溪藏》随函音义,乃“杵”之俗字。

该字《可洪音义》、《龙龛手镜》未收,亦未见于现今大型字典,而见于《思溪藏》随函音义,乃“槃”之俗字。《思溪藏》本《一字佛顶轮王经》卷三随函音义:“槃,二同。”今《大正藏》本对应经文如下:“又以四银槃,一盛烧香,一盛于花,一盛白芥子、小石子等,一盛种种末香。”〔T19,p0249a〕即此字所出。

此字《可洪音义》、《龙龛手镜》未载,也未见于现今大型字典,《思溪藏》本《佛说法律三昧经》随函音义云:“蠒,古典反,正作。”今查《大正藏》本对应经文如下:“能觉魔事,不知皆在魔罗网中,如蚕作茧,还自缠裹。”〔T15,p0459a〕据此,“”乃“茧”之俗字,盖是手书讹写所致。

该字《可洪音义》、《龙龛手镜》未收,亦未见于现今大型字典,见于《思溪藏》随函音义,乃“颐”之俗字。

该字《可洪音义》、《龙龛手镜》未载,现今大型字典亦未收该字形,见于《思溪藏》随函音义,乃“猛”之俗字。

二、有助于了解一些俗字的来源

俗字的文献来源、释义和产生缘由等是我们考察这些俗字时常常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思溪藏》随函音义可提供一些线索,加深我们对这些俗字形成原因的认识,使我们能进一步总结和掌握其产生规律。示例如下。

【枿】

枿,《龙龛手镜·木部》:“今,五割反,伐木余~也;又揩摩、刮拭也。”〔2〕《汉语大字典·木部》:“同‘蘗’。①树木砍伐后留下的桩子。②草木砍伐后余桩重生的枝条。”〔7〕《中华字海·木部》略同。〔8〕从中可以看出,《龙龛手镜》“枿”字下“揩摩、刮拭也”这个义项在现今大型字典中没有得到承袭。又查《说文·木部》《方言》《玉篇·木部》《广韵·曷韵》《集韵·曷韵》中“枿”字下均未见该释义,可见该释义前无所承,那么,它源自何处呢?《龙龛手镜》所收俗字大体出于佛典,故窃疑该释义即源自佛经。

我们在《思溪藏》随函音义中找到了该释义的来源,《苏悉地经》卷中随函音义:“施,上正作枿,吾割反。”今《大正藏》本对应经文正作“施”,原文如下:“若欲成就刀法者,取好镔刀,量长两肘,以小指齐阔四指,无诸瑕病,其色绀青,如施鸟毣。”〔T18,p0689b〕从文字字形来看,“桒”与“卉”形体相近,故“枿”与“”在此处易发生混同;又就上下文经意而言,“”为动词,作用于“鸟毣”,“揩摩、刮拭也”大体与经文意思契合,由此推知行均所见经本中“”确有作“枿”者,《龙龛手镜》“枿”字下该义项极有可能出自《苏悉地经》。

然而,“枿”字何以会有“揩摩、刮拭”义呢?今查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三五《苏悉地经》卷中随函音义:“施鸟翎,历丁反,《韵英》云:鸟羽也,或作,经从毛,非也;上字疑错,所以不音,未详何鸟也。”〔T54,p0543b〕可见,慧琳怀疑经本中所见的“”字为错字,故存疑不释。

今查该字在《大正藏》中仅慧琳《一切经音义》和《苏悉地经》两见,那么,该字为何字之讹呢?对此,《可洪音义》给我们留下了线索。该书卷九《苏悉地经》卷中音义:“施,上五割反,正作,《尔雅》:‘,余也。’诸师作、牒二音,非也。”〔59/876a〕据此可知,可洪所见经本中该字写作“”,可洪认为该字“正作”,即“枿”字,并引《尔雅》中“枿,余也”的释义。虽然此种释义与上下文经意不合,但可洪认为其“正作”却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线索,窃疑其为“插”字之形讹。从经文意思来说,经文中“如施鸟毣”这个动作,行均解释为“揩摩、刮拭”,即穿入、插入鸟毛,该字在此处为动词,且为手部动作,该字从“扌”旁应无疑问;又从字形来看,“插”在俗书中常写作“挿”、“揷”等形〔9〕,与“”形体近似。因此,从字形和经文意思来看,窃疑此处本为“插”字,因“插”俗书与“”形体近似而发生混同;又俗书中“扌”、“木”旁常因形近而互换,故该字又辗转讹变作“”,后又进一步讹写作“枿”。

三、增补已有疑难俗字的同形字体

《思溪藏》随函音义所收俗字众多,其中有些俗字还是已有疑难俗字的同形字体,这种同形异字的现象值得我们关注。示例如下。

【塴】

塴,bèng《汉语大字典·土部》:“同‘堋’。落葬。”〔7〕《中华字海·土部》:“bèng把棺材放入墓穴。”〔8〕

但“塴”也可以是“崩”的俗字。《思溪藏》本《中阿含经》卷五〇随函音义:“塴崩,二同,下正。”今《大正藏》本经文原文有“唯有一屋,崩坏穿漏,乌鸟所栖,弊不可居,不能舍离”〔T01,p0742a〕句,即该字所出。据经文可知,“崩坏”指房屋的塌毁,而“塴”则是受“坏”影响而产生的增旁俗字。

【酟】

酟,《汉语大字典·酉部》:“tiān①掺和;调味。②同‘沾’。溢。”〔7〕《中华字海·酉部》:“tiān①掺和;②增添。”〔8〕

但“酟”还可以是“店”的俗字。《思溪藏》本《未曾有因缘经》卷下随函音义:“酒酟,下疑是店字,更请详察。”今查《大正藏》本对应经文原文如下:“复次世尊察见世间穷贫小人、奴客婢使、夷蛮之人,或因节日,或于酒店,聚会饮酒”〔T17,p0586a〕等句,即此字所出。据此,“酟”当为“店”之换旁俗字。窃疑该字受上文“酒”字影响而产生。大型字典“酟”下可补入该义项。

注释:

①本文所引佛经来自《大正藏》者,括号中“T”指《大正藏》册数,“p”表示页码,“abc”分别表示上中下三栏;所引佛经来自《中华大藏经》者,括号中前一个数字表示册数,后一个数字表示页码,“abc”分别表示上中下三栏。

〔1〕邵荣芬.邵荣芬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40.

〔2〕行 均.龙龛手镜〔M〕.北京:中华书局,1985:474,223,384,498,237.

〔3〕秦 公.碑别字新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193,358.

〔4〕张涌泉.敦煌俗字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351.

〔5〕陈彭年.宋本广韵〔M〕.北京:中国书店,1982:237.

〔6〕顾蔼吉.隶辨〔M〕.北京:中华书局,1985:42,41.

〔7〕徐中舒.汉语大字典(第二版)〔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崇文书局,2010:1261,1858,1723,516,3815.

〔8〕冷玉龙.中华字海〔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743,568,539,240,1373.

〔9〕韩小荆.《可洪音义》研究——以文字为中心〔M〕.成都:巴蜀书社,2009:373.

〔10〕张涌泉.汉语俗字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0:429.

〔11〕丁 度.集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328.

〔12〕郑贤章.汉文佛典疑难俗字汇释与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16:55.

(责任编辑:武丽霞)

A Study of Chinese Folk Characters in Sixizang’s Affiliated Exegetics

TAN Cui

(DepartmentofInternationalEducationofChinese,ChinaWomen’sUniversity,Beijing100101,China)

Sixizang; Affiliated Exegetics; Buddhist sutras; Chinese folk characters; sound-sense forms;Kehongyinyi;Longkanshoujing

Affiliated exegetics, attached to the end of volumes of Buddhist sutras, refer to the sound-sense word forms intended to provide pronunciation, form and sense to those puzzling words in the texts. By providing explanation for Buddhist sutras and precise contexts for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ose ancient characters, the affiliated exegetics put life to those words, and as such, they are very valuable in the study not only of Buddhist sutras but of ancient Chinese folk characters.

2016-05-20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思溪藏》与《碛砂藏》随函音义比较研究”(15CYY030);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汉文佛典文字汇编、考释及研究”(16ZDA171)

谭 翠(1983-),女,湖南宁乡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研究。E-mail:tancui8306@126.com。

H109.2

A

1009-4474(2016)06-0056-06

猜你喜欢
俗字音义经文
经文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乡音无改鬓毛衰”之“衰”字音义的词源学解释
盖经文:一个基层人大代表的日常故事
《圣经》经文中国化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佛典疑难俗字补考
《日用俗字》词语考释九则
新出北朝墓志俗字例释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