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洋 刘晓星
九江藏瓷综合利用行动快报
汪海洋 刘晓星
江西“九江寻承艺术博物馆”汪登保藏品展示:
为落实尹月林、韩强、刘德新三位同志4月14日的基本构想,4月29日汪海洋陪同刘培金、王学勤从北京乘飞机前往江西,由于天气原因飞机晚点5小时,一行于4月30日凌晨2点半抵达九江,上午八点半便连同刘晓星一同前往景德镇,跟有关艺术家介绍情况和征求意见。
上午十点半,拜访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研究会、中国瓷都杂志社,同余少松、刘毛仔、方复、杨一德、邵继梅等艺术家进行了会谈。刘老向大家介绍了我们建馆、出书的构想,主要就出书向大家征求意见。
《焦裕禄》 汪登保收藏
《农业学大寨》 汪登保收藏
汪登保个人简介:
汪登保,1952年10月生于安徽省宿松县洲头乡,工作于九江市粮食局,1998年辞职下海经商。现为九江市政协委员、九江市民营经济研讨会、九江市安徽商会会长、九江寻承艺术博物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国家执业艺术品鉴定师,并担任多种艺术团体职务。
汪登保从小爱好书法,书法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人民政协礼堂、钓鱼台国宾馆、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央电视台、国家有关部委及国内外友人收藏。多年来书法作品向全国两会献礼,被外交部授予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
汪登保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爱上收藏,开始以收藏文房四宝,毛主席像章和连环画为主,后来爱上瓷器收藏,收建国后国营瓷厂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的),以建国、艺术、雕塑三大瓷厂的艺术瓷及出口瓷为主。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这些瓷厂由于改制,导致工人工资、工程款和瓷土款都无法兑现,当时只有用这些瓷器来充抵欠款才可解决这一问题。得到这一情况后,他找到一些知情的朋友和知情人了解瓷器的价值与去向,发动一些懂行的朋友为他逐一收回。
2015年,在九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文新局、市文联、市文物局、市博物馆的帮助下,汪登保自筹资金近300万元,聘请了一些文物、艺术专家,招聘了十几位职工。通过九江赣北公证处合法捐赠5651件藏品,组建了九江市第一家非国有博物馆的“九江寻承艺术博物馆”。
首先,大家对构想表示赞赏,对我们一行特别是刘老不辞辛苦的付出表示深受感动。一致认为出版《国窑艺术金色名片》有重大历史意义,非常有必要将景德镇窑艺和工匠精神载入史册。大家一致同意由余少松牵头、邵继梅主笔准备方案,将书出成陶瓷艺术的教科书,建议将北京建馆用的作品先出第一部,图文并茂,深度挖掘史实和背后的故事。
下午五点,邀请刘汉文、吴锦华、张正海、章亮、徐波、高峰、罗瑾、方旺生、夏忠勇、张吟玲等艺术家就建馆事宜征求意见。
大家对在北京建立国家级的陶瓷馆非常赞赏,都表示要积极参与,纷纷建言献策。1、对汪海洋表示愿意提供2500余件藏品供建馆使用时,大家表示愿意承担筛选工作,建议精中选精,尽量选出充分代表景德镇当时的最好水平的作品。2、对设立三学风华厅、雕塑艺术厅、绘画艺术厅三个厅表示赞赏,同时建议为反映当前景德镇的艺术水平,应设立新世纪艺术厅,作品大家来征集,他们本人也愿意拿出作品。3、分别由吴锦华和张正海牵头成立绘画瓷专家委员会和雕塑瓷专家委员会,各由5名成员组成,组织鉴别和出书工作。
对于景德镇艺术家们的建言献策和积极参与,刘老代表大家表示感谢,相信有大家的支持,一定能将陶瓷艺术这个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手工艺术,通过在北京建馆和大型图典书籍的出版以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宣传。
《珍宝岛》 汪登保收藏
致歉声明:
该栏目上期(2016年第04期)“景德镇国窑雕塑瓷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文章78页中,由于排版错误造成左上段文字与右下段文字出现位置错误,78页正确读法是:先读右下段文字再读左上段文字。给大家造成阅读不便,请谅解!
《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 编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