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淡漠,是文明的进程

2016-12-05 10:17:41李仕摄影高蒙萌王卫民吴子文
珠海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家园务工者横琴

文 | 李仕 摄影 | 高蒙萌 王卫民 吴子文

合理的淡漠,是文明的进程

文 | 李仕 摄影 | 高蒙萌 王卫民 吴子文

横琴岛的村民们是幸运的,同时也是不幸的,有些人把握住了时代的机遇,成为拆迁的赢家,而有些人流失了已经到手的金钱,重复着普通的生活。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极其微妙,彼此拥有感情,却不再相互需要,与之同时失去的,还有曾经亲密的邻里关系。

在刀耕火种的远古社会,人们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任何一个成员都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人们相互构建的任何一种关系,无论是对生存和繁衍,还是对情感和人性,都非常重要,没有人可以不依靠他人而生存,这就是族群的意义。而在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邻居与亲密关系再也不能等同,因为交通、网络、物业公司、家政服务等等因素,人们无需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也能有自给自足的生活。

而最古老与最新型的邻里关系,都能在横琴岛看到。人们留在村落,拥有土地和小洋房,与老邻居依旧寒暄往来,相互照顾。人们离开村落,住进精致的商品房,曾经的邻居只有楼上楼下的距离,却极少串门。他们都拥有了许多新邻居——外来务工者,这个族群租赁村民们的房子,既生产、供给人们日常必需品,又创造、建设横琴的新产业,与之对应的是横琴原住民们,他们几乎再也不需要工作,只需要凭借收租生活。

如何对待财富,如何把握财富,则是当下的横琴村民们更关心的问题。这些曾靠打渔为生的村民,见过太多财富自动摆在面前的机会,只不过有些人抓住了,有些人却没有。他们甚至是被动选择的一方,他们赖以为生的土地,或是被政府收购,以换取拆迁款或商品楼;或是被政府改造,用新社区的样貌租住给外乡人,而这一切所产生的金钱,比风浪里打渔来得更加容易。

曾经他们需要互享信息、彼此帮助,才能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更好地生活着,如今他们之间非常熟悉,熟悉到有一些审美疲劳,但却依旧保持着时间换来的亲密情谊。老人渐渐老去,年轻人也离开村庄,即使留在横琴,也不愿意住老房子,那么祖辈曾维系几十年的邻里关系,是否会渐渐淡去?

从荒芜迈向文明

新家园小区在通往横琴镇的路边,大片高耸的建筑与四周毫无遮挡的空间,让人体会到了一丝新区的现代感,这里面的房子大多分给了横琴新村、旧村的村民,在活动中心的棋牌室和露天的健身区内,能看出这些老邻居们熟络的感情,他们坐下来聊天、玩牌,一派悠闲自得的老年生活,因小区靠近海边,空气非常清新,树木也异常茂盛。

黄爷爷看起来是一位很健康的老年人,清瘦而精神的体态,匀速而清晰地吐字,他每天早上去海边散步,去市场买菜,午饭后小睡一会,闲暇时看看电视和报纸,倘若觉得闷了,就开车到珠海晃一圈。他拥有的一千多平米的祖屋,悉数被他置换成新家园小区里的二十套商品楼,房客们大多为在横琴办公的高管,或是需要每天出入澳门的务工者。他对这些新邻居们的评价,比对老邻居们高一些:“这个小区的租金不低,租客们也很有素质,不会在公共场所乱晾放衣物,楼道卫生也很整洁,一些老邻居们却反而会有不文明的行为。”

红旗村离海边很近,风景优美,树木繁茂。旧村的村民有些搬进了政府拆迁房,享受着新家园现代都会社区的便利,也有些老人们仍然留恋渔村旧有生活方式,村头巷尾熟悉的那股鱼“鲜”味和人情味,让他们仍然选择住在改造后的村里。

曾经阡陌纵横,自然环境优美的横琴,如今已成为国家级现代都会改造的试验田,原来每天靠打渔为生的原住民早已弃船上岸,成为享受政策红利的新居民,还拥有每天往返澳门的特批;外来者享受着横琴新区独有的政策红利、交通与机遇,以双赢的形式投入新区的建设。

他曾是横琴运输业的骨干,也早早地离开横琴,接触到新型商品社区的居住模式。在早期的政府拆迁改造工程中,这些村民是最大的赢家,每户人家都可以用原有的土地面积,折算成商品楼。有些人选择将土地换成现金,黄爷爷则将所有土地换成楼房,他相信横琴这毗邻澳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认为现楼的价值远远高于货币的涨幅。

当时他的决定,令许多村民们疑惑,虽然他建议邻居们尽可能地多要楼房,却很少有人这么做。如今短短几年过去了,这些互为几十年的老邻居,因投资方式的差别,在财富差异上越来越大。曾经阡陌纵横,自然环境优美的横琴,如今已成为国家级现代都会改造的试验田,原来每天靠打渔为生的原住民早已弃船上岸,成为享受政策红利的新居民,还拥有每天往返澳门的特批;外来者享受着横琴新区独有的政策红利、交通与机遇,以双赢的形式投入新区的建设。

得到永远伴随着失去,住进新型商品楼后的村民们,可能感觉关系不复以往般亲密,这是必然的结果,也是合理的范围。人们经济富裕,于是一切物品都可以花钱购买,不再需要邻里的帮助,繁杂琐事交给物业,住户间无需相互打扰,每个人都有舒适的个人空间。有些人在子女的陪伴下,看到了更多外面的世界;有些人则一直独守一隅,在日复一日的平淡中渐渐老去;有些人把握机遇,在日益增长的楼市中获得财富;有些人则错过这一切,将土地换来的金钱全部挥霍一空。这种在横琴新区的成立后,渐渐演变出差异明显的众生相,令老街坊们之间共通的话题,已经越来越少,也越来越不再相互需要。

亲密取决于相互需要

在红旗村,能看到城镇里常见的市井风情,熙攘的车流、密集的人群、各式各样的摊贩、便宜丰富的货物、辛勤劳作的身影,相比新家园小区而言,这里是破旧杂乱的,但却弥漫着一种喜气洋洋的热闹气氛。

在政策红利的帮助下,村民们盖起了多 栋楼房,政府出资将外墙粉刷成各种鲜艳的颜色,村民们 除了自住,更多的用来出租给给外来务工者。

这样的村子,在横琴还有许多,拆迁改造至新家园的村民们,只有短短的两个自然村,在横琴岛其余的九个自然村里,都能看到这嘈杂的一幕。早期横琴刚刚成立新区时,被定义为“特区中的特区”,因此政府为了配备同等水平的市政建设,希望将原有的十一个自然村全部拆迁,让村民们住进现代化的新型小区。但因对土地的感情以及种种原因,多数村民不愿意搬迁,因此政府只好顺从民意保留村落,并采取幸福村居的形式,修缮改造剩余的自然村。

在未成立新区前的横琴,家家户户靠打渔、耕作为生,也有类似于部落般的居住方式——房子都建在一起,组成一个个村落。而最基本的原因则是他们相互需要,无论是环境的安全、劳作的技术,还是红白喜事、节庆宴席,都需要许多人共同完成,离群索居的个体常常是被放逐的一类,他们需要邻居的目的,也并不仅仅因为孤独。

相对整个横琴的现有人口而言,原住民并不多,在横琴新区高度发展的当下,他们虽然没有搬迁,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政策红利的帮助下,村民们盖起了多栋楼房,政府出资将外墙粉刷成各种鲜艳的颜色,村民们除了自住,更多的用来出租给外来务工者。昔日捕鱼劳作的生活,变成如今的休养生息,老人们散步、喝茶、聚餐、玩牌,生活设施的完善,带来生活格调的悠闲,因为闲暇时光的增多,老邻居们反而更容易聚在一起,他们在政府修缮的文化广场上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也与外来人口产生了丰富的交流。

由于外来人口的增多,不会影响老邻居们的交往,但对年轻人来说则不一样,他们拥有更多的朋友,更丰富的世界,更适宜的交往,更符合本心的亲密关系,因此并不愿意在邻里关系上付出过多感情,他们认为这是“没必要的”。于是这又回到了我们最初讨论的话题,邻里之间的亲密,始终是因为双方各有所求,求的也许是资源与利益,也许是感情与慰藉,一旦不需要求助于对方,这种亲密关系自然也就瓦解了。

横琴未来的可能性,谁都无法估量,就像未曾拆迁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与旷野。而一切事物都有顺其自然的常态,不要害怕邻里间合理的淡漠,因为合理的淡漠,恰好体现了文明的进程,人们逐渐包裹保护自己的现象,也是因为自给自足的社会资源。历史的车轮还在不断滚动,未来横琴新区的发展、邻里间的距离、人情味的寡厚,绝不会一直停留在现在,而是能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百态、文明程度。

猜你喜欢
新家园务工者横琴
多姿多彩的横琴
珠海(2020年5期)2020-06-19 08:19:35
从“沪漂”务工者到创新“技术大咖” 上海工匠、静环环卫分公司李德成的成长之路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0
共同建设美好禹州新家园
人大建设(2019年1期)2019-07-13 06:00:26
美丽南海新家园
珠海横琴铁建广场
现代装饰(2018年11期)2018-11-22 07:27:30
动物们的新家园
澳门单牌车入境珠海横琴政策落地
华人经济(2016年11期)2017-03-18 12:46:08
聚焦龙凤试点:扶贫搬迁,打造宜居新家园
民族大家庭(2015年3期)2015-08-21 08:00:30
横琴房价六年翻五倍
小康(2015年12期)2015-06-23 16:42:20
“大多数”商机在哪里?
商界评论(2012年11期)2012-12-06 08: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