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不仅人是要驾解驶放你的双脚
在本届北京车展上,传统轿车的风头已经被SUV车型和新能源汽车抢尽,而无人驾驶技术似乎对它们都大有赶超之意。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在本届车展上都有哪些厂家向大家展示了这一前沿技术吧。
头顶汽车发明者的光环,奔驰在无人驾驶技术方面当然不甘落后。不过与其它厂商相比,奔驰显得略微保守,在本届车展亮相的技术或许被称作 “半自动驾驶”比较合适。
这项技术是伴随着全新的E级一同与消费者见面的,被称作智能领航(DRIVE PILOT)。智能领航限距功能(Distance Pilot DISTRONIC)首次实现让车辆以最高210 km/h的速度跟随前车。驾驶者在正常行驶状态下不再需要操作制动或油门踏板,同时在车辆轻微转向时也将得到驾驶引导系统有力且及时的辅助。在车速不超过130 km/h的情况下,即使道路标线不清晰或完全没有标线(如道路施工路段),驾驶引导系统也能在探测到相邻行驶的车辆并进行连续主动干预。尤其是在拥堵时,该系统令保持安全驾驶变得更为容易。
日产的所谓无人驾驶技术,理论上还是处于概念阶段的一项技术,是与IDS概念车一同来到我们面前的。
日产IDS作为公司发布的首款自动驾驶概念车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更加科幻的画面。即使驾驶员选择自动驾驶模式(Piloted Drive)将控制权交给汽车,汽车在进行加速、制动及转弯时,仍会模仿驾驶人员的驾驶方式和喜好。在手动驾驶模式(Manual Drive)下,日产IDS概念车仍会继续提供辅助,即使在人为操控车辆的情况下也会以传感器不断监测路况,并随时为驾驶者提供辅助。如果遇到紧急危险,它还可以辅助驾驶者采取避险措施。
此次北京车展,沃尔沃不仅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中大型轿车S90,同时还将第2代自动驾驶辅助系统(Pilot Assist II)作为礼物一起带到我们面前。
沃尔沃第2代自动驾驶辅助系统(Pilot Assist II)在雷达、摄像头、传感器的精确配合下,能够识别交通和道路标识,在车速130 km/h内,实现自动加速/减速、转向。此技术在S90上属于全系标配,与沃尔沃IntelliSafe智能安全科技、Sensus智能车载交互系统和PAP自动泊车技术等多项人性化创新一起成就沃尔沃面向2020的企业零伤亡愿景。
在所有参展车辆面前,长安汽车向公众展示的无人驾驶车辆无疑成为整个舞台最“耀眼”的明星,这不仅与明晃晃的车身涂装有关,更是因为它刚刚完成了从重庆到北京近2 000 km的无人驾驶试验。
长安汽车无人驾驶汽车在2 000 km的行程中,通过装载前视摄像头、前视雷达、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及诸多智能尖端科技的设备,顺利完成了应对复杂的实际驾驶环境的演示。
长安汽车通过制定 “654”智能化战略,全力打造六大体系平台、五大核心技术,分四个阶段逐步实现汽车从单一智能到全自动驾驶。目前长安汽车已掌握60余项智能化技术,预计在2018年可到达高度无人驾驶,并实现部分量产任务。
从专门设置的无人驾驶汽车展区就可以看出,北汽集团对于这项已经到来的“未来”汽车科技的重视程度。
北汽无人驾驶汽车以已经上市的EU260为基础车型,最大的亮点是直接取消了方向盘设计。北汽无人驾驶汽车不仅配备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还配备了GPS天线,以配合车载高精度地图进行路线规划。同时,在本次车展上,北汽集团还开辟了一处7 000 ㎡的智慧城市道路模拟体验区,分别模拟当下的交通环境和未来交通环境,供公众进行试乘体验。
在本届车展上,互联网公司乐视发布了LeSEE乐视超级汽车首款概念车,据介绍,这是全球第一台生态出行工具。
据称,LeSEE是100%自主研发的产品,集“电动化、智能化、互联网化、社会化”于一身,为观众展现出未来的交通生活场景和生活方式。在无人驾驶方面,当用户开启车辆自驾驶模式后,花瓣状的方向盘将优雅的叠起来,收入仪表盘中。为驾驶员提供更宽敞、舒适的车内空间。除此之外,LeSEE还可实现自我学习,具备人脸识别、情绪识别、环境识别和路径识别等功能。
其实,除了以上几个品牌,涉足无人驾驶领域的企业还有很多,这里面包含了传统汽车厂商,以及互联网等其它企业。有人说,2016年可能会成为无人驾驶的元年,真希望它们能快点走进我们的生活中。
在2015年9月,长城汽车便对外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此技术搭载有3D激光雷达、单线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多功能摄像头、GPS导航系统等多种传感器。通过多种传感器的应用,可实现对道路情况与周围环境的全方位探测,并经过内部智能电子控制单元高速运算,直接控制车辆的电子转向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及制动系统等机构,实现车辆的加减速、变换车道、跟随车辆以及超车等动作。预计在2020年,长城将会推出能够在高速公路上实现自动驾驶的车辆。
不仅如此,早在2013年,百度无人驾驶汽车项目便已起步,此项目由百度研究院主导研发,其技术核心是“百度汽车大脑”,包括高精度地图、定位、感知、智能决策与控制四大模块。与之类似的还有美国Google公司的Google X实验室研发中的全自动驾驶汽车,它不需要驾驶者就能起动、行驶以及停止。目前正在测试,已驾驶了48万km。2012年5月8日,在美国内华达州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3个月后,机动车驾驶管理处为Google的无人驾驶汽车颁发了一张合法车牌。
除此之外,特斯拉电动车也已经将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到了路试阶段,而才成立不久的国内企业车和家也向外界公布了自身企业的定位—城市智能交通服务商……
不知大家看完此文有何感想,但小编觉得,相比国内自主品牌的 “大跃进”式进步,欧洲品牌显得更加 “脚踏实地”,或者说谨慎。其实大家或许跟我一样,心里都明白目前所谓的无人驾驶技术,还都仅仅属于驾驶辅助系统的概念。若真是想实现无人驾驶,甚至自动驾驶,除了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克服自身的技术难题之外,如何平衡与之相关的伦理、法律之间的关系,才是难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