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资源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随着企业积极探索如何利用金融资源来服务于自己的加大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产融结合。本文主要介绍分析产融结合的主导模式和其典型的代表国家,以对我国企业如何高效顺利进行产融结合有所启示。
【关键词】产融结合 主导模式 国家
一、前言
产融结合是指产业和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内在结合或者融合。产融结合的主导模式是指在产融结合这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机构,即促成产融结合最大的动力机构或是制度。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有所不同,产融结合主导模式也会不同。一般来说,主要分为三种主导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模式、以韩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以及以日德为代表的银行主导模式。
二、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模式
所谓的市场主导,是指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产融结合的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美国的产融结合模式是市场主导的主要代表。
美国产融结合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初期,由于美国的市场经济制度是比较自由的,推崇的是自由竞争机制,政府很少对产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的流动做过多束缚限制,这个时候,产融结合这种发展模式在这种比较宽松的金融政策下开始崭露头角。第二个阶段是从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到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使美国政府对混业经营加强了管理,进行了分业管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商业银行禁止投资工商业,这时产融结合模式也受到质疑,产融结合发展遇到瓶颈。第三个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美国开始反思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认识到分业管制并不能促进金融业的稳定,然后又出台了一些政策放松了对金融行业的管制,实现国家的金融自由化。由此,美国产融结合模式得到推展,也逐渐渗透到各个不同的领域。
以市场为主导的产融结合模式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减少企业对银行和政府的依赖,减少交易费用以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能够提高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企业和投资者的风险。
三、以韩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与市场主导模式相对应,它是指在产融结合这一过程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主要由国家对金融资源进行配置。实际上,这是一种并不成熟的模式,它是在不满足市场主导的四个基本条件下才进行的选择,也是在市场条件不成熟时进行的最优选择。但是这种模式也为很多国家做出巨大贡献,韩国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它在短短的几十年里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成为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与它经济上受政府引导控制,实行政府主导的产融结合模式是密不可分的。
韩国政府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20世纪中后期,韩国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以加强对国内金融部门的控制,这个时候银行基本上无法自主对企业进行放贷,政府对其控制,规定银行放贷给目标产业,因此享受到政策优惠贷款的企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种政分配贷款的政策对银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一些中小企业融资依然非常困难。70年代后,韩国政府减少了对金融资源过度的干预,推荐金融自由化改革。80年代后,韩国政府建立信用控制体系,推荐证券市场的发展。从不同阶段来看,韩国政府审时度势地对金融资源与企业的关系进行控制,因此,在韩国产融结合过程中,是以政府为主导地位的。
四、以日德为代表的银行主导模式
银行主导的产融结合模式是政府主导产融结合模式向市场主导产融结合模式的过渡,当市场条件还不完善,但政府主导又不再适合时就产生了银行主导这种过渡物。这种产融结合模式主要是以银行为中介,银行成为社会资金流动中心。银行主导模式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制度,一种是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度。
日本主银行制度源于战前的银行体制和二战期间的“军需企业指定金融机关制度”。战后,主银行体制被基本保留下来,作为日本金融体制和产业体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直持续到现在。在主银行体制中,主银行要向企业提供资金,保证企业资金的运转,当企业经营业绩恶化出现危机的时候,企业可以把经营权移交给银行从而获得补救。德国的全能银行制是指银行可以进行混业经营,投资银行业务,也可以通过股权形式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形成比较紧密的产融关系。一般來说,全能银行的产融结合模式比主办银行的程度更强,主要是以股权进行结合,而主办银行侧重的是债权方式进行结合。但是,这两种方式都能在金融市场相对比较完善,政府对金融机构控制不大,社会资金又比较缺乏的时候,发挥最大的作用,让产融关系更加紧密,最终达到产融结合的目的。
五、总结与启示
由于在竞争的市场中,产业部分需要多渠道来满足自己对资金的要求,所以这三种产融结合主导模式并不存在绝对的主导地位,只不过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需要一种最适合的发展模式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总体来说,在产融结合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市场和政府,银行只是属于过渡阶段的产物。从世界各国发展的总体经济形势来看,经济体制总是由政府主导像市场主导转变,因为市场才是经济行为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模式来看,市场、政府和银行不存在哪一种是主导地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国情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所以经济发展模式也并不相同。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像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个过程是充满荆棘的,需要我国的政府的扶持,更需要产融结合的主体不断实践探索产融结合的有效方式。我国产融结合模式处在政府主导逐渐弱化,市场经济并不完善,正在银行主导模式中过渡,所以呈现出这三中主导模式共存的局面。我国企业的产融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稳中求进,不可盲目模仿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最关键的是要积极探索最适合最有效的最合适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郑文平,罗仲伟.美日德企业金融体制比较及其借鉴[Z].中国工业经济,1997,4:72-78.
[2]窦尔翔,许刚.产融结合新论[M].北京大学,2015:254-282.
[3]李伟.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新特点[J].金融经济,2012.
[4]张明珅.论产融集团的发展与监管[J].上海金融,2010 .
[5]韩璐.日本主银行体制的演进及其对中国金融制度安排的启示[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许焕章,魏娟娟.国家产融结合模式的比较分析[J].财会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