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行孝唱<孟姜女>》文本所反映的语音情况

2016-12-03 19:23曹凤丽
人间 2016年30期
关键词:孟姜女壮族语音

摘要:此份文本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白山镇立星村委会的合造屯,体现了壮语北部方言来宾区马山壮语音系语音特点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特点。现将广西马山地区立星屯村能识读方块壮字文献的发音人韦金龙师公诵读的行孝唱<孟姜女>》文本所体现的语音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壮族;行孝唱;孟姜女;语音

中图分类号:I20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004 -02

广西区语委研究室编的《壮语方言土语音系·马山壮语音系》中对马山地区的语音状况进行了一个系统的介绍,而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本次研究把依据发音人的诵读的壮族古籍《行孝唱<孟姜女>》整理出当地的语音情况。并将其与《壮语方言土语音系·马山壮语音系》做对比研究,试图发现语音的变化情况。

一、声母及其特点

通过对照发现文本中共出现声母20个,其中唇音五个、舌尖音6个、舌面前音2个、舌面中音1个、舌根音4个、喉门音2个。它们分别是唇不送气清塞音[p]、唇浊塞音[b]、唇单纯鼻音[m]、唇清擦音[f]、唇浊擦音[w]、舌尖清塞音[t]、舌尖浊塞音[d]、舌尖单纯鼻音[n]、舌尖边音[l]、舌尖清擦音[θ]、舌尖浊擦音[r]、舌面前单纯鼻音[]、舌面前清擦音[]、舌面中浊擦音[j]、舌根不送气清塞音[k]、舌根单纯鼻音[]、舌根不送气塞圆唇音[kw]、舌根不送气塞颚化音[kj]、喉门清擦音[h]、喉门音[]。

通过与《壮语方言土语音系·马山壮语音系》对照,笔者发现该地声母有以下特点:

1.此份诵读文本中共出现声母20个,而在《壮语方言土语音系·马山壮语音系》中共出现声母27个,两者相重的有19个。剩余8个声母仍然存在,没有出现是由于此份文本材料有限所致。新出现的1个声母是代表喉塞音符号的[],如:依ai1(正文第7行),必bat7(正文第78行)。

2.壮语标准音的舌尖清擦音[s]音位在各壮语方言中有[θ]、[s]、[r]、[]等不同的变体。按照《壮语方言土语音系·马山壮语音系》所记[s]音位统统发[s]音,而在此份诵读文本中[s]音位则发[θ]音,如:修θou1(第2行) 顺θn6(第2行)。[s]音位在都安、上林壮语中发[θ]音,在石龙(象)、鹿寨壮语中发[s]音。

3.壮语标准音[r]在各地壮语方音中有[]、[z]、[]、[hl]等不同的音位变体,按《壮语方言土语音系·马山壮语音系》音系说明中所记,壮语标准音r在马山壮语中读舌尖音,在六区读舌根r音。而在此份诵读文本中[r]音位读舌根r音。如:宅ra:n2(第2行)、ran1(正文第6行)。

4.[]代表喉塞音符号。此份诵读文本中没有出现喉塞音[m]、[w]、[n]、[j]、[]、[]、[w],但出现了在元音开头的字中带喉塞音的现象,且该类字的声调一般都是奇数调。如:依ai1(正文第7行)、意i5(正文第9行)、一it7(正文第147行)。

5.“姜”字在《壮语方言土语音系·马山壮语音系》中的声母读喉门清擦音[h],如:生姜的姜读作[hi1],而在此份文本中声母则是鄂化不送气塞音[kj],如孟姜女的姜读作[kja:5](第一行)。

6.标准音by、my在这里已经并入到b、m。如:命mi6(第6行)、去pai1(第7行)。

7.在此份文本中也没有出现颚化圆唇鼻音[w]。

二、韵母及其特点

通过与《壮语方言土语音系·马山壮语音系》对照,笔者发现该地韵母有以下特点:

1.此份诵读文本中共出现韵母57个,而在《壮语方言土语音系·马山壮语音系》中共出现声母105个,两者相重的有56个。有49个韵母没有在文本中出现并非不存在,而是因为此份文本篇幅有限所致。新出现的1个韵母是以元音a开头,以辅音结尾的复韵母a,舌位是从[a]移动到[]。如:書θa1(正文第6行)。在上林壮语音系、邕宁北壮语音系中也有[a]韵母。

2.文本中共出现单元音韵母[i][e][a][o][u][]6个、复合元音韵母11个,25个鼻音韵尾韵母,15个塞音韵尾韵母。这6个单元音分别是[i]、[e]、[a]、[o]、[u]、[]。它们单独出现不带韵尾时都念短元音,不单独出现带韵尾时都有长短音的对立。表中共有复合元音11个,它们分别是[ei]、[a:i]、[ai]、[i:u]、[au]、[a:u]、[e:u]、[o:i]、[ou]、[:i]、[a]。除了[a:i]、[ai]、[au]、[a:u]有长短音的对立外,其它10个复合元音都没有长短音的对立。

三、声调及其特点

经过统计,我们发现文本中共出现了8个调类,7个调值。8个调类中有6个舒声调,2个塞声调。所谓的舒声调是指带元音韵母的或鼻音韵尾[m]、[n]、[]的音节,而塞声调的则指的是带[p]、[t]、[k]塞声韵尾的音节。7个调值分别是35、42、55、24、33、21、13调。

通过通过与《壮语方言土语音系·马山壮语音系》对照,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随着时间的发展,广西马山地区的语音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都有了一定变化,而变化的具体原因还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广西区语委研究室编,《壮语方言土语音系》,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 年。

[2]蒙元耀:《马山方块壮字之研究》,《广西语言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

[3]韦树关:《从古壮字中的借形字和形声字谈古壮字创制的年代》,《三月三·民族语文论坛专辑》,2005 年第 6 期。

[4]蒙元耀:《马山方块壮字之研究》,《广西语言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

项目基金:本项目获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gxun-chxs2015069)资助;This work is supported by the Innovation Project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gxun-chxs2015069)

作者简介:曹凤丽(1991—),女,汉族,山东安丘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壮侗语汉语比较研究。

猜你喜欢
孟姜女壮族语音
孟姜女的数学之谜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孟姜女哭长城?
缩写《孟姜女哭长城》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