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能源大国的荣光与困惑

2016-12-03 08:22刘旭
世界知识 2016年22期
关键词:过境油气能源

刘旭

作为能源地缘政治理论的集成地,俄罗斯不会放弃使用能源工具谋求更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然而,主要能源消费国和地区正在利用其掌握的市场优势和过境地位逐步抵消俄罗斯的供给权力。

毋庸置疑,俄罗斯是一个能源大国。在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等主要能源种类的储量和产量方面,俄罗斯均排在世界前列(见P27图表)。能源产业因此成为俄罗斯经济中最重要的产业部门,是推动俄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也为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上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方式和巨大的潜力。俄罗斯著名学者斯坦尼斯拉夫·日兹宁2011年曾撰文称:“能源外交是国家实现其对外政策目标的一个工具,对俄罗斯来说也不例外。能源因素在俄罗斯与九十多个国家的双边政治和经济合作中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俄能源产业的技术特征和独特的管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其本来应有的能力和作用。俄罗斯在享受庞大的能源储备带来的无上荣光的同时,也感受着无限的困惑。

光荣的历史与梦想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现代化油气生产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年代,由于油气产量远超国内需求,苏联开始向周边出口油气,从而开启了“能源外交”和“管道外交”的时代。苏联的油气出口在增加外汇收入、打破西方经济封锁以及巩固和维系华约阵营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苏联的主要能源品种产量在80年代中后期相继达到历史峰值,然而,随后的经济改革失败和解体导致产量大幅下滑。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原油、煤炭等主要能源品种在90年代的最低产量仅为苏联峰值的53%左右。90年代金融危机过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油价回升和先进开采技术的引进,俄罗斯的能源产量迅速回升,重新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重要一员。

2014年以来,在油价下跌和欧美制裁的双重打击下,俄罗斯出现投资下降和部分能源品种(电力)产量下降的“双降”现象。由于缺乏现金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俄罗斯被迫停止发放北极海上项目开发许可。然而,由于多年前投资的项目陆续投产,俄罗斯的主要能源品种(石油、天然气等)产量预期保持平稳甚或小幅提升。最新的《2035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草案中,俄能源部预期原油产量未来可达到5.5亿?5.6亿吨,而俄国家石油公司总裁谢钦甚至放话称会达到7亿吨。今年10月,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世界能源大会上,普京表示俄罗斯仍将长期是全球能源市场的重要供给者。这不仅宣示了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明了对未来国内能源产业持续发展的信心和期待。

谁控制着能源财富

上世纪90年代私有化之初,俄政府领导层就能源产业是否进行私有化有过激烈争论,结果是在与民生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天然气、电力和核能领域基本保持了国有资本的优势,而石油和煤炭领域的主要企业相继出售给私人。90年代中前期俄整体经济恶化环境下,能源领域的私有化未显示出预期的效应,企业经济业绩大幅下降,同时滋生了大量的三角债、官僚腐败和国有资产流失现象。90年代后期,随着油价的回升和整体经济的回暖,加之以尤科斯、卢克和西伯利亚等为首的私人油企积极引入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石油产业得以迅速恢复并实现产量增长。

私人油企的成功导致了政府税收相对下降和政府俘获,这严重影响了新生普京政权的体制安全。为了维护政权稳定,普京决定强化对能源产业的政府管控。一方面打倒霍多尔科夫斯基,打击阿布拉莫维奇和古采里耶夫等主要油气寡头;另一方面实施库德林的“剪刀政策”,修改油气税制,大幅提高政府在油气收入中的份额;同时,推动俄国家石油公司和天然气工业公司收购国内主要油气资产,提高国有油企董事会中政府官员的比例。在完成最近的巴什基尔国家石油公司控制权收购后,俄国有油企占全俄油气产量比重分别提升至49%和75%,确立并巩固了国有资本对产业的主导作用。

普京转任总理(2008年5月)后在政府内设立能源委员会,作为能源产业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普京第三次出任总统(2012年5月)后也设置了能源委员会,形成了现在的“双委体制”。这种制度将能源产业牢牢控制在政府管控之下和最高决策者手中。

随着能源产业中国有资本比重的扩大和油气税负比例的提升,俄罗斯逐渐产生了油气依赖,高油价时期可以实现经济的全方位增长,低油价时期也将面临全面的经济下滑(见P28图表)。俄罗斯在2009年和2015年经历的经济衰退证实了这一点。

与其他资源出口国一样,俄罗斯也利用资源收入建立了主权能源(油气)基金,用于偿还外债、弥补社会性开支、抑制货币升值和通胀及应对危机。2007年,俄罗斯提前还清从苏联继承的巴黎俱乐部债务,从而大大改善了俄罗斯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也大幅提升了普京和俄政府的威望。油气基金在应对2009年的经济危机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当前的低油价和欧美制裁对俄经济的打击超过了以往,油气基金的账户余额因此迅速下降。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这可能迫使俄罗斯走上减少油气依赖的发展道路。

俄罗斯在主要能源品种的产量和出口量方面都排在世界前列(见P27图表),个别领域(核电)的技术实力也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俄罗斯能源企业积极进行海外扩张,大大增强了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存在感。然而,由于自身严重的油气依赖和能源技术特征,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作用依然有限。

对油气的依赖,换个角度说就是对油气市场的依赖。因此,确保有效进入能源市场的通道和出口多元化成为俄版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存在严重的油气依赖,同时主要油气需求国的进口多元化战略取得长足进展,因此长期来看,俄在与这些国家的对话中总体将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即使在与同类油气供给国家对比时,俄罗斯的作用仍然有限。与欧佩克的关系就是极好的例证。欧佩克长期视俄罗斯为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同时也是不得不面对的合作伙伴。在欧佩克减产提价的历史中,俄罗斯(或前苏联)更多在“搭便车”,扮演增产“搅局者”角色,配合欧佩克减产的可能性极小。对于欧佩克国家,特别是沙特来说,说服俄罗斯不充当“搅局者”是最合理而明智的政策目标。

俄罗斯VS欧洲:谁更依赖对方

欧洲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油气出口地区。俄罗斯70%以上的出口原油和85%以上的出口天然气输往欧洲市场。相反,俄罗斯虽然是欧洲的重要油气来源地,其油气进口中俄罗斯占比在30%?35%之间。谁更依赖于谁可以说是一目了然。然而,在对俄油气依赖方面,欧洲是分裂的。传统西欧国家对俄依赖程度要低于整个欧洲,而传统东欧国家则大大超出,部分国家接近100%。由于东欧国家在欧盟东扩和统合中的作用上升,在对俄能源关系上,东欧国家意愿在欧盟决策中得到更多的反映。

俄罗斯也在巧妙地利用欧洲的这种“分裂”,力图获得更大的油气出口收益。这主要体现在天然气定价方面:高依赖度=高价格,反之亦然。这激起东欧国家的强烈不满。理论上讲,俄罗斯的这种做法有其合理之处。占据垄断地位自然可以要求相应的垄断利润。然而,俄罗斯忘记了东欧国家可以联合起来利用欧盟与其抗衡,而这时相对依赖的天秤已倒向其自身。在全球天然气供给特别是灵活性更强的液化天然气供给的增加和价格低迷的背景下,俄罗斯在与欧盟国家进行能源价格和合同条款的谈判中逐渐处于守势,表现出妥协的姿态。在制裁和低油价持续的时期内,由于缺乏有效的常规手段与之抗衡,在与欧盟的能源谈判中俄罗斯的这种守势仍将持续。

前苏联“小弟”和能源“大棒”

对于周边的前苏联“小弟”们,俄罗斯则没有像对待欧盟那样客气,而是利用其垄断供给者和过境国的双重地位,挥舞能源“大棒”对这些国家既打又拉。然而,这种政策在有些国家取得一定效果,在有些国家则适得其反,而在有些地方甚至反受其乱。

在中亚地区,吉尔吉斯斯坦的能源供给基本上完全依赖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国虽然是重要的产油和产气国,但在油气外输方面也曾经或仍然严重依赖俄罗斯。这种依赖是由历史条件和能源的地理分布所决定的,使俄罗斯得以在苏联解体后的十余年里在价格和数量上控制这些国家。然而,在油价低迷和油气进出口多元化的条件下,维持这种依赖的成本越来越大。此外,俄罗斯本身存在较大的剩余出口能力,与过境天然气在欧洲市场存在竞争关系。面对这些因素的变化,俄罗斯采取了更为自利的政策,从而逼迫这些过境用户寻找新的出口。其结果是俄罗斯在中亚的能源垄断地位不断下降,同时在欧洲和中国等主要消费市场上催生了新的竞争对手。

对于其他能源相对匮乏的前苏联国家,俄罗斯利用其垄断供给者的地位,实行差别定价,在攫取垄断利润的同时,力图确保对这些国家政治、外交的影响,这在天然气贸易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俄罗斯出口白俄罗斯和亚美尼亚的天然气价大幅低于欧洲市场价格和对乌克兰、摩尔多瓦等国的出口价格。这可以理解为对白、亚两国在政治上靠拢俄罗斯的回报,也可理解为对与俄在政治上保持距离国家的“惩罚”。然而,政治上的亲疏远近无法改变能源权力的对比现状。白俄罗斯、乌克兰这些俄罗斯对欧油气出口的过境国便充分地利用其过境地位和俄望其向己方靠拢的渴求来抵消后者的垄断优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白、乌间发生数次价格纠纷和断供事件,与乌克兰间的纠纷也有多次发生在较亲俄的库奇马执政时期。从近十年的能源纠纷来看,俄罗斯在处理与过境国的纠纷时缺乏有效的对抗手段。降价会损失垄断利润,断供则面临国际政治的压力,绕道过境国则遭遇过境国和部分消费国的反对,同时丧失对过境国家的影响。当前,俄罗斯在努力维持出口价格底线的同时,试图通过寻找替代路径来降低过境风险。然而,兼有能源供给国和过境国双重身份的俄罗斯,在现有国际政治和能源市场环境下想要鱼(经济利益)和熊掌(政治利益)兼得是异常困难的。

转向东方和新的困惑

随着东部地区能源开发的推进和对能源出口多元化的日益重视,以及亚太地区能源消费量的迅速增加,亚太地区在俄罗斯能源战略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俄能源出口中亚太地区的比重持续攀升,来自该地区的油气公司对俄罗斯东部能源项目的投资也日趋扩大。与欧洲不同,亚太地区缺乏像欧盟这样的超国家机构,多年来持续探讨的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尚未有效建成,因此俄可利用其供给国地位对亚太消费国分而治之,各个击破。尽管如此,鉴于与欧洲在能源问题处理上的经验和教训,俄罗斯极力避免对单个国家产生供给和过境依赖,这使其在具体能源合作项目的推进上异常谨慎小心。围绕俄罗斯境内东西伯利亚—太平洋原油管道和中俄间的油气管道的价格和路线的争论鲜明地反映了俄罗斯与亚太国家能源合作的现实。既要鱼和熊掌兼得,又不想受制于人,俄罗斯这种矛盾心理致使其贻误了扩大亚太市场份额的最佳时机。

在油价下跌和欧美制裁条件下,俄罗斯转向东方的能源政策带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寻求打破制裁封锁,威慑欧洲能源伙伴,增强在国际社会中的存在感。中俄结束马拉松式的东线天然气贸易谈判就是例证。此外,在资金压力下,俄罗斯还向亚太油企开放了对多年来严控的战略资产的投资。这种政治和经济条件的变化为亚太油企创造了多年来最好的进入时机。然而,事实上积极探讨参与投资的主要是亚太国有油企,日韩私人企业对俄大型能源项目的风险忌惮甚深。转向东方的能源政策正如其外交政策一样,并不意味着俄要放弃西方(欧洲);欧盟迄今的强硬态度也表明与亚太国家能源合作的强化并未增强俄罗斯对欧谈判的砝码。转向东方的能源政策更多的效果将体现在国内资源开发和强化与东方大国关系方面,对提振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地位作用有限。

作为优势产业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能源产业在俄罗斯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未来的经济转型仍需能源产业提供资金和需求。作为能源地缘政治理论的集成地,俄罗斯不会放弃使用能源工具谋求更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然而,主要能源消费国和地区正在利用其掌握的市场优势和过境地位逐步抵消俄罗斯的供给权力。因此,选择力所能及的合适的政策目标成为俄罗斯执政者的首要任务。这些政策目标应包括但不限于保持能源产量稳中有升,发展先进的能源技术,开放国内能源市场,提供更为灵活的能源贸易方式和定价方式等。俄罗斯拥有出众的能源禀赋和地缘优势,在合理政策目标的指引下,其作为能源大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可以得到良好的发挥和巩固。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过境油气能源
春风过境,人间温暖(组诗)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辨云识雨 等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中俄简化过境哈萨克斯坦货物运输通关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