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生前退位”问题的深层分析

2016-12-03 04:11
世界知识 2016年17期
关键词:皇族仁天皇皇位

7月13日,日本NHK电视台在晚七点黄金时间播出了日本明仁天皇打算“生前退位”的消息,随即引发日本国内舆论的轩然大波。然而充满戏剧性的变化是,当天晚上宫内厅次长山本信一郎召集记者,全盘否认天皇“生前退位”的相关报道,从而引发了日本国内舆论的种种猜测。东京时间8月8日下午三点明仁天皇发表电视讲话,标志着天皇“生前退位”问题正式浮出水面。

“生前退位”电视讲话的文本分析

要弄清楚明仁天皇“生前退位”的真实情况,就有必要对其电视讲话的文本进行客观分析。在电视谈话中明仁天皇并没有明确提到“生前退位”这个词,但在谈话的字里行间明确地传递出他因时常感到体力方面的种种局限而无法“全身心地完成象征天皇的公务”的想法。从整体上看,明仁天皇的这次电视讲话主要包含了三层含义:

第一层意思,明仁天皇对这次谈话的性质做了说明,即这是一次基于个人立场的谈话。这是因为根据《日本国宪法》(又被称为“和平宪法”)第一章第四条第1款的规定,“天皇只行使本宪法所规定的有关国事行为,无关于国政的权能。”因此,明仁天皇不能基于天皇的立场来谈论现行的天皇制度,而只能以个人身份来“谈谈至今为止的自己的思考”。

第二层意思,明仁天皇对“生前退位”的几点理由做了说明。首先,体力减退,难堪重负。这是明仁天皇从自身健康角度做出的考量。明仁天皇指出,自己“已超过八十岁”,又因患前列腺癌、心脏病等疾病曾做过几次外科手术,“感到体力减退”,“担忧或难以像迄今为止那样全身心地完成象征天皇的公务”,从而“有可能导致社会停滞,给国民的生活也带来各种影响”。其次,隆重丧仪,恐累国人。明仁天皇颇为担心自己去世后,持续而隆重的殡葬仪式及新天皇即位的系列仪式会给日本社会和国民生活造成负担。再次,心念后继,确固皇脉。明仁天皇之所以考虑“生前退位”,也与皇位继承问题的解决及象征天皇制的稳定维持密切相关。明仁天皇在讲话中明确谈到,他一直在思考“当难以像以往那样履行繁重公务时,应当如何安置自身,对国家、对国民,以及对我身后的皇族而言才是适当的方式”。而“生前退位”大概就是他为解决未来皇位继承难题而想到的“适当的方式”吧。明仁天皇非常重视象征天皇制,在谈话中多次谈到“象征”“象征天皇”“象征天皇制”,并在谈话最后强调:“衷心祈愿今后无论何时,皇室都能与国民同在、携手共筑这个国家的未来,以及象征天皇的公务永远不会中断、稳定持续下去。”由此可见,维系象征天皇制的稳定也是他提出“生前退位”的重要目的。可以说,明仁天皇是日本战后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象征天皇”,他的父亲昭和天皇直至日本战败投降、实施“和平宪法”之后才由统揽国权的“现人神天皇”变成“象征天皇”。从历史上看,日本古来的祭政分离传统、公武分离传统对天皇一脉的存续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而进入近代后伴随着天皇统揽大权,天皇被推到了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斗争的前台,差点断送了皇室的“荣光”。这一历史经验教训,对明仁天皇而言,大概是有切身感受的。

第三层意思,反对设置摄政。在日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摄政制,以解决天皇因年龄尚幼等而无法处理政事的问题。“摄政”这个职位在日本古代原本是由皇族来担任的,大名鼎鼎的圣德太子就扮演过摄政的角色。而平安时代以后出现了外戚长期把持摄政的局面,天皇权力受到很大制约。明治政府成立后制定并颁布《皇室典范》,其中虽延续了摄政制度,但将担当摄政的人选严格限定在皇族内。二战后,摄政制在“和平宪法”和新的《皇室典范》中均得到承认。《日本国宪法》第一章第5条规定:“根据皇室典范的规定设置摄政时,摄政以天皇名义行使有关国事的行为。”而《皇室典范》第16条规定,“天皇因未成年、精神或身体患有严重疾病或重大事故而无法从事国事行为时,经由皇室会议讨论设置摄政。”第17条则规定,“摄政由已成年的皇族来担任。”

由此可见,对于明仁天皇所谈到的因身体状况恐疏国事的问题,可以依照宪法和《皇室典范》的规定,通过设置摄政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解决。但明仁天皇认为设置摄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他指出:“天皇因未成年或病重等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时,可考虑设置代行天皇行为的摄政。但是,即使是这样,天皇不能充分履行理应承担的公务的状态依然如故,其作为天皇的身份直到生命的尽头丝毫没有改变。”

“生前退位”是两难的选择

实际上,日本天皇“生前退位”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战后在制定《皇室典范》时就曾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之所以没有将其载入《皇室典范》作为制度固定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虑到天皇或自愿或被动的“生前退位”容易“造成不可估量的混乱事态的发生”(时任日本复员厅长官币原喜重郎语)。在昭和时代末期,伴随昭和天皇的高龄化,天皇“生前退位”的问题再次被提出。1984年4月,时任宫内厅次长的山本悟在参议院内阁委员会的答辩上谈到,天皇“生前退位”会带来三大弊端,该意见得到许多人的认同,成为反“生前退位”派的主流观点。其一,如果承认天皇可以“生前退位”,就会产生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上皇、法皇等,恐会由此产生一系列弊端;其二,可能会产生不是基于天皇自由意志的强制退位的情况;其三,可能会产生天皇恣意退位的问题。

由此可见,“生前退位”的方案虽然能够解决天皇“因健康原因而难以全身心地完成象征天皇之公务”的难题,但是,若将其制度化,也可能会产生“制度乱用”、“有害国家之安定”的隐患(日本前首相吉田茂语)。

明仁天皇欲“生前退位”的玄机

明仁天皇知晓自己“生前退位”会带来一系列隐患,为什么还会重提此事呢?若对其电视讲话中提到的三点理由逐一分析,也许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玄机。从第一条原因,即体力减退、难堪重负来看,因为《皇室典范》中有“设置摄政”辅佐天皇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天皇因健康状况难堪重负的问题。所以,第一条原因不是最关键的原因。从第二条原因,即隆重丧仪、恐累国人来看,天皇“生前退位”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驾崩后丧仪的隆重程度,但天皇退位后给予其何种名分等问题,也是需要日本政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解决的。可见,这一点也不是关键的原因。第三条原因,即心念后继、确固皇脉,才是明仁天皇欲“生前退位”的关键要因。因为一旦国家正式讨论他是否可以“生前退位”,则必然要随之论及几个与之相关联的重要问题,如无皇长孙的问题、女性天皇问题、皇族年轻男性人数稀少的问题、《皇室典范》修改是否会引发修宪的问题等。

假如明仁天皇可以实现“生前退位”,那么德仁皇太子将即位成为新天皇。然而,德仁皇太子膝下无子,只有一女爱子公主,他若即位成为天皇,没有皇太子的问题就会随之出现。按照《皇室典范》第二条规定,在没有皇长孙时,可以由“皇次子及其子孙”来顺位继承皇位。按此规定,德仁皇太子的皇弟秋篠宫文仁亲王就可能成为第一皇位继承人,而其子悠仁亲王则可能会成为第二皇位继承人。然而尽管如此,出于对未来的考量,为有效应对皇族年轻男性人数稀少的问题,皇族女性是否有资格继承皇位的问题也可能会再次浮出水面。在小泉纯一郎执政时期,为了解决皇族年轻男性人数不足影响皇位继承的问题,2004年12月由吉川弘之、园部逸夫等人组成的首相私人咨询组织——“关于《皇室典范》的有识者会议”成立。该组织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在2005年11月向小泉提交了一份报告书,其中承认女性天皇,并确立了“不论男女第一子优先”的皇位继承顺序。2006年小泉内阁本打算基于这份报告书向国会提交一份《皇室典范》修改方案,后因秋篠宫妃纪子怀孕产下悠仁亲王,而最终将该提案束之高阁。今年3月7日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报告,其中针对日本只有男性才能继承天皇之位的规定提出了批评,希望日本修改《皇室典范》,让皇族女性也有权继承皇位。这一批评意见虽然由于日本方面的强烈抗议而最终被删除,但该事件也唤起了日本民众对“女性天皇”问题的关注。

近几十年来,皇族年轻男性人数不足一直是一个令日本皇室大为头疼的问题,甚至有日本评论家指出,若按照现行的《皇室典范》规定,如果今后皇室再没有男性皇族诞生,等到悠仁亲王继承皇位时,伴随着皇族成员的相继离世以及女性皇族因结婚而脱离皇籍,很可能会出现“皇室中只有悠仁亲王一人的局面”。为了有效应对这个问题,扩大皇族规模的意见也有可能被再次提出。

那么,如何来扩大皇族的规模呢?舆论界此前曾提出过以下几种方案:其一,恢复战后因皇室民主化改革而被削革皇籍的十一家皇族的皇室成员资格,因为他们都属于皇脉一统,没有破坏皇族的纯洁性。但如此一来也会带来两大隐患,即因皇族成员的激增而带来的皇位争夺乃至皇族不稳,以及皇室财政负担加剧。其二,恢复养子制度。收养养子的制度日本古来有之,武家时代更是极为盛行。明治时代出于保证皇族系统纯洁性的考量,《皇室典范》中规定不准皇族收养养子。战后的《皇室典范》也有此规定。但日本文学家小堀桂一郎等人则认为,在年轻的男性皇族数量稀少的情况下,恢复古来的养子制度也无不可。其三,恢复侧室制度。自大正天皇废除侧室制度以来,日本皇室一直实行一夫一妻制。为了解决男性皇位继承资格者人数不足的问题,包括明仁天皇的叔父三笠宫崇仁亲王在内的有些人明确主张可以恢复侧室制度。当然,这一方案招致许多人反对,他们认为“现在国际上的发达国家均采用一夫一妻制,若恢复侧室,除一少部分国家外,国际社会很可能会质疑日本作为文明国家的资格”,“国民中施行一夫一妻制,而皇族恢复侧室制度,会造成皇室与国民间的隔阂”。

而要实现天皇“生前退位”是否有必要修改宪法呢?因为现行的《皇室典范》中并没有关于天皇“生前退位”的规定,故要实现天皇“生前退位”,必须要修改《皇室典范》。然而,对于此项修改是否会牵涉修改日本宪法的问题,日本国内的意见并不统一。有人持肯定态度。《日本经济新闻》刊文指出,天皇“生前退位”与象征天皇制的精神相背离,作为日本国民统一之象征的天皇,很难想象其会“生前退位”。正因如此,要实现“生前退位”必须要修改宪法。日本《产经新闻》与富士新闻网2016年8月6~7日联合实施的舆论调查结果也显示,认为“为了实现生前退位,可以修改宪法”的人占84.7%,而认为“不可以修改”的人只占11%。当然,也有人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要实现天皇“生前退位”,只需要修改《皇室典范》,无需修改宪法。田上嘉一律师在对比“和平宪法”和《皇室典范》之后指出,现行宪法第一章第2条只规定“皇位世袭,依国会议决之皇室典范规定继承之。”那么,是否要修改宪法关键就看“生前退位”是否有违“皇位世袭”。而根据三省堂出版的《大辞林》所载“世袭”条目,“世袭”的定义是“子孙世世代代继承本家族的地位、财产和职业等”。可见,“世袭”与上代是否死亡没有必然联系。所以,天皇要实现“生前退位”,只要修改《皇室典范》即可,无需修改宪法。

总之,明仁天皇“生前退位”的电视讲话,提升了日本国民对皇位继承问题和象征天皇制的关注,成为日本社会热议的话题。从现在来看,明仁天皇能否实现“生前退位”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它需要日本政府花费大力气去好好地研究。从时间上看,“生前退位”要实现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因为其涉及修改《皇室典范》和皇室经济法等多方面内容,修改的准备工作也需要花费数年时间(日本京都产业大学名誉教授所功语)。从影响上看,天皇“生前退位”的确是影响日本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大事件。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皇族仁天皇皇位
日本天皇在皇宫种水稻
康熙因天花得皇位
“真诚关系”
中医药堂传奇第二十六回白氏创制敬宇眼药 数代皇族传递奇迹
乾隆初期对皇族内部斗争的处理
论东汉皇位继承的主要模式
辽朝皇位继承研究
裕仁天皇如何逃过审判
明仁天皇“暗战”安倍
雷柏(Rappo)出手赞助,皇族更名为皇族·雷柏